
会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与实践研究
李红娟更新时间:2021-10-30 01:59:56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研究主要基于三个层次推进:首先,从理论层面对农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的法理基础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三权分置”的含义和法律逻辑,对“三权分置”框架下,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权利来源、属性予以辨析,论证和辨析三项权利各自的边界、流转规则和实现路径。其次,关于农地流转实证考察和剖析。分两个层次进行,其一是对农地流转中的若干司法案例进行总结和剖析,从具体审判中找出当前困扰农地流转权利实现的障碍,矛盾纠纷的表现形式以及背后指向的深层次的原因;其二是就当前全国各地改革实践中农地流转模式创新进行考察和论证,深入剖析当前形势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情况、新形式、新特点以及突出问题和障碍。最后,结合当前农地流转制度改革的需要和农村土地权利发展趋势,以实现农民财产性权利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为出发点,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提出农地流转制度及相关体系的完善建议,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与实践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参考文献
- 结论
- 本章小结
- 第六节 完善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救济制度
- 第五节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制度
- 第四节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
- 第三节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制度
- 第二节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和具体实现规则
- 第一节 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关系
- 第五章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建议
李红娟
主页
最新上架
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
清华大学社会学家严飞,以“附近”作为研究框架,通过8个典型案例真实记录进城务工人群的生存现状,穿插以社会学学者的分析与反思,呈现出一幅“悬浮社会”的现实图景。书中的被访者小区保安阿微、菜场商贩红芹姐、水电工人小傅、家政阿姨小萍等人,都是生活在作者“附近”的普通人,也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身边的陌生人”的缩影。作者认为,关注身边的小世界,关注数量庞大但鲜有发声机会的进城务工人群,关注当下社社科14.3万字我的!:所有权规则如何影响我们
从买早餐到买房子,所有权问题无处不在。从小到大,我们都对“这是我的”“这不是我的”这样的概念习以为常,却很少有人察觉到其中的奥秘。这不仅仅是琐碎的日常困扰,而是深刻反映了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权规则和潜在的利益冲突。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传统的“先到先得”“我们的身体属于自己”,以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所有权规则受到冲击,出现了地下水争夺、数字虚拟商品处置争议等问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这本社科18.5万字- 会员
置身时代的社会理论(第六版)
本书是美国社会学家史蒂文·塞德曼的著作,梳理了从社会学成立伊始至21世纪初期的社会学理论。在清晰明确地概括每个社会理论家、社会理论流派的学说之外,作者还结合写作时的社会环境与背景对各个理论进行了评述,将道德维度加入社会理论,将社会学的种种承诺、概念和知识相对化,试图以此将社会理论带入公共生活的讨论中,融入有关社会世界当下与未来面貌的持续对话和冲突之中。就像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知识能够让我们的生活社科31.8万字 说到点上:话少也可以成事
有些人口惹悬河,舌灿莲花,却只是表面热闹,成不了事;有些人虽然话少,却字字珠玑,句句在点,令人信服。所以不管口才好不好,掌握了技巧,都可以提升沟通效果,让个人的能量得到放大,让事情朝着自己的想法推进,拥有更舒适的人际关系,实现职场进阶。在《说到点上》这本书中,作者王专基于自己的长期培训实践和成长经验,总结出由“利益三角”“内容三角”“表达三角”构成的“会说三角”沟通模型,用幽默轻松的语言,将复杂的社科14.5万字规则:我们依之生存的历史
在《规则》一书中,历史学家洛林·达斯顿追溯了规则在西方传统中的发展,并展示了规则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通过法律论文、烹饪书、军事手册、交通规则和游戏手册等大量案例,达斯顿证明,尽管规则的多样化内容令人眼花缭乱,但它们采取的形式却出人意料地少而持久。达斯顿揭示了三种经久不衰的规则:计算和测量的算法、治理的法则和教学的模型。她生动地说明了规则是如何变化的——灵活的规则是如何变得僵硬的,反之亦然,以及社科20.3万字- 会员
创造大都会:纽约空间与制度观察
中国城市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一线城市中个人、社区、政府、企业间的关系愈加复杂,与此同时,住房保障、公共空间、社区营造、公私合作(PPP)等问题的讨论也愈发激烈。纽约作为全球闻名的国际都市,是城市发展的“超级试验场”,也有着种种可供参照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背后都有一个城市独特的发展模式。本书以一系列独立成章的短文组成,串联描绘出纽约种种独特或奇异的城市发展现象(比如公共空间的打社科20.4万字 - 会员
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消费社会研究
本书旨在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理论为视角,分析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四部主要代表作品里的消费主义。本书侧重运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异化理论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鲍德里亚的消费符号理论等进行研究,揭露并批判20世纪20年代真实的美国社会。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与其强烈的历史意识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世态,生动地再现了社科11.2万字 - 会员
孤独消费论
现代人即便有伴侣或家庭,仍然在某种程度上感到孤独。这种“孤独”正在推动消费的增长,特别是在追星活动、美容、喜剧、昭和复古等方面。人们对新商品的兴趣减弱,二手商品的消费增加也是一种重要变化,二手商品使得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加强。作者经过大量调查分析,得出“消费行为的深层一直与孤独有关”的结论。本书包含日本消费社会的前沿趋势,是认识现在的日本和展望未来的日本的必读之书,对我们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社科8.7万字 - 会员
社会学:批判的导论
《社会学:批判的导论》是安东尼·吉登斯撰写的有关重建社会学理论体系的重要专著,意在提供一个反映社会学当前发展的导论。全书着重阐述社会学兴起的背景、社会学的使命,探讨和分析经典社会学家的现代社会思想、社会发展的脉络、民族国家的特征、现代城市和家庭特征等重要内容。本书不仅在吉登斯本人的思想发展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推动20世纪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书综合介绍了社会学领域内的社会理论和经验研究的社科10.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2020·慈善公益与脱贫
2020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中国和世界经济遭受重大损失。2020年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尽管疫情肆虐,但它丝毫没有动摇我们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本书紧紧围绕慈善公益如何助力构建“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而展开。全书由十章构成,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主要研究慈善公益扶贫的基本理论和模式;第二个板块主要研究慈善公益扶贫的主体与方式;第三个板块社会学44.2万字 - 会员
病患悖论:为什么“过度”医疗不利于你的健康?
医学在增益人类健康的同时,已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无孔不入。现在,“医生伤到患者的概率几乎和帮到患者的一样大,甚至更大”。当医学打着“良医治未病”的旗帜进军时,却把越来越多的健康人变成了“病人”,“病”与“非病”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不清。当下,人们用“亚健康”“早期高血压”和“早期糖尿病”这类字眼形容自己的身体状态,积极学习相关知识,随时准备为各类检查买单。与此同时,一个悖论产生了:身体健康、境遇良好的社会学18万字 - 会员
探寻一个好社会:费孝通说乡土中国
乡土还能重建吗?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未来吗?听费孝通讲中国故事,探寻“中国方案”。费孝通说,自己一辈子只写了两篇文章,一篇“农村”,一篇“民族”。本书以闲适的书话体重述费先生心路、学路、思路与书路,游刃有余,亲切可读,既发挥出书话体“真性情、真见识、真故事”的自由精神,也呈现出重回历史现场之亲闻、亲历、亲见的独有魅力。社会学10.5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民生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课题组2008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研究成果。全书以本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为基础,在导论“社会巨变”这一主题的引导下,从大众消费、就业形势、社会保障、社会支持、收入差距、社会分层、人力资源、农民工问题、性别歧视、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和“80后”群体等众多社会层面,揭示了中国民生问题的总体面貌。社会学23.8万字 - 会员
奇迹城市:深圳城市治理40年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在改革开放40年间,深圳发生了历史巨变,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举世瞩目的奇迹。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区,在城市治理方面具有“问题先遇、探索先行、经验先出”等突出特点。本书系统梳理了深圳在改革开放40年进程中城市治理的经验和问题,主要从基层党建、经济发展、行政改革、法治建设、文化发展、社会治理、城管执法、流动人口管理、城中村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社会学23.7万字 - 会员
大都市社区协同治理视域下的公共文化服务
本书通过对国家文化治理理念转变的宏观背景的勾勒,用实践的观点来叙述、以文化治理的理论视域来探析多元主体在大都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的不同情境中的行动策略,描绘出当前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场域中政府部门的行动逻辑、居民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的真实意图和文化组织介入公共文化服务的真实诉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在公共文化服务协同治理场域中三个行动主体基于不同目的而形成的互动关系,认清各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关联和权社会学27.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