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伯利恒:一座小城的前世今生(历史学堂)
(英)尼古拉斯·布林科更新时间:2022-09-09 18:46:11
最新章节:译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有美食,有风俗,有历史,有现实,一座《圣经》里的小城的前世今生。从古代讲到今天,最原汁原味、最有力的伯利恒指南;从遗迹和故事切入,融合了历史与个人回忆、考古以及对人类和地理景观的精彩讲解伯利恒,是一座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古老城镇,被誉为“世界历史的支点”,那里承载着如此多的意义,有历史,有神话,有宗教。它生动地活在每个人的想象之中,每年有250多万游客前往。对有些人来说,伯利恒仍是《圣经》里描述的沙漠边缘的小镇;对有些人来说,它困在一堵墙内,周围是以色列定居点以及敌对的定居者和士兵。英国作家尼古拉斯·布林科在伯利恒生活多年,他从自己生活在其间的内心体验出发,用十三个章节讲述了伯利恒的前世今生。他从公元前九世纪的洞穴和雕刻讲到当今复杂的政治,带领读者通过其石街和沙漠洼地、修道院、水渠和果园,从各个角度和时代展示了这座城市的面貌,也不可避免地揭示世界上最棘手的政治问题之一。伯利恒是自豪感和财富的源泉,也是一个绝望、贫困和暴力已成为常态的地区。它是共存的灯塔,可以照亮通往更美好未来的道路;如果那里有形的遗址幸存,而回溯到古代历史的脉络却断裂的话,结束以巴冲突的机会也将随之失去。
品牌:上海译文
译者:周平
上架时间:2022-08-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译文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伯利恒:一座小城的前世今生(历史学堂)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译后记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定居点名录
- 第十三章 伯利恒之未来
- 第十二章 定居者的未来
- 第十一章 巴勒斯坦 奥斯陆之后
- 第十章 以色列 从1967年到奥斯陆事件
- 第九章 约旦 1948—1967
- 第八章 英国人 维多利亚时代至二战时期
(英)尼古拉斯·布林科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维多利亚晚期自然主义在英国的传播研究
本书聚焦于维多利亚晚期自然主义在英国传播的文学史实,以法国自然主义作家作品在英国传播中的批评论争及其互动机制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发生学、传播学、接受美学等理论,在探讨自然主义“世界性”的基础上,系统地对自然主义在英国传播的历程经脉、形态特征、阻遏缘由、效应意义、历史演进进行了多维考察和深入探究,勾勒出自然主义在英国传播的立体景象。历史15.9万字 - 会员
古城拉萨市区历史地名考
拉萨具有1300多年建城历史,在市区或市郊有许多古地名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这些地名也可以看出拉萨城市的变迁。书中每一个地名之由来、位置、含义、藏文写法及词义、汉语拼写等,作者都一一作了考证,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作者走访了不少专家、老僧人和民间人士,请他们讲述当地风俗、地名由来等。另外,作者还查找文献记录和老照片,将原来地方的风貌展现给读者,利用走访之机,将地方现状拍摄了照片,使本书图文并茂,更历史13.1万字 俄国思想史:从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译林思想史)
本书以欧洲思想史为镜鉴,全景式地介绍了从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到20世纪初共百余年的俄国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作者看来,俄国的18世纪和19世纪构成了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时代,便于人们将它视为一个结构整体。正是在这一时代,作为一个群体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出现,他们关于俄国命运、关于自身使命等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他们围绕着传统与现代、俄国与西方、民粹与马克思主义等主要轴线的思考,呈现出俄国思想历史41.1万字- 会员
印度尼西亚(文化中行:“一带一路”国别文化手册)
本书分为国情纵览、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和双边关系四篇,分别介绍了印度尼西亚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风俗习惯、政治体制、司法环境、政策导向、资源状况、外国企业、金融市场、经贸关系、华人华侨等方面,附录还给出了该国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各国营商环境排行榜中的排名,以及我国驻外使领馆的联系方式。历史4万字 - 会员
理解和超越印度史学转向:走向历史空间理论
本书系作者由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部落社会理论视野下的印度现代早期农业社会研究”成果文稿修订而成。该书在当代国际学界印度史学转向的学术语境下,全面细致地考察了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对印度现代早期农业社会和莫卧儿帝国的不同诠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空间理论。此外,作者还进一步深入考察了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的历史性问题,从智识史的角度解析了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产生的具体历史脉络。本历史23.8万字 - 会员
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公元前7000—公元1922年)
从文明演进和城市发展的角度看,西亚既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亦是世界城市的起源地之一。从中外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角度来看,西亚城市既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系列支点,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结点。纵向上,本书将西亚城市发展分为城邦主导时期、原生帝国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帝国时期、阿拉伯帝国时期、伊儿汗国时期和奥斯曼帝国时期七个阶段,上起约公元前7000年以杰里科为代表的西亚乃至世界最早城市的兴起,下迄公元1历史19.9万字 - 会员
俄罗斯远东史(全3册)
亚洲东北部地区土地广袤,历史上诸多大小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北方民族文化。16世纪以后,俄国开始向东殖民扩张。到19世纪60年代,现代意义的俄远东版图基本形成,俄国成为中国最大的陆路邻国。此后,俄国政府通过加快移民和兴修铁路,推动了远东经济社会的变迁。苏联时期,远东地区的各项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在区域经济布局、对外经贸联系、地缘政治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解体前后,远东的发展长期停滞历史72.9万字 - 会员
古文明之夜:探秘古代人类的城市夜间生活
本书由多位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的15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是“夜晚考古学”专题的第三本文集,主要探讨埃及、希腊、美索不达米亚、北美洲及南美洲等不同地区的古代文化,均围绕着一个独特且浪漫的主题——千百年前,古人如何照亮并体验夜晚?以往的考古研究与历史科普往往只讲述白天的历史,甚少涉及古人与黑夜的互动。入夜的黑暗是印刻在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源泉,在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中,黑夜总是代表阴郁、邪恶、混乱历史16.6万字 - 会员
俄罗斯《古史纪年》研究
作为一部文史结合的作品,俄罗斯初期编年史《古史纪年》具有尤为独特的文本构建特征,古罗斯编年史家力图赋予古罗斯民族以源自《圣经》的神圣合法起源,构建古罗斯民族的“神圣之史”,而宗教、民族思想维度的研究亦是对《古史纪年》研究的重要维度。本书力求通过对以上三个维度的解析,研究《古史纪年》编年史文本及其对整个俄罗斯民族思想发展起到的发端性、根源性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历史16.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