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运兴变(全二册)
孙宝更新时间:2023-05-31 09:21:00
最新章节:封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南北朝文官铨选与文人息息相关,两者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南北朝文人除少数方外文士终身未仕外,大多集作家、官员、思想者、士林名流、乡邦领袖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在儒家进取价值体系复振与世俗官本位观念驱使下,士人一般都会通过仕前教育的知识、技能储备,然后接受官方资格审察、荐举、铨选、策试、复审,继而具备候补官员的资格,直至最终释褐起家。入仕之后,同样还要接受聘期考核、迁转升降的官场历练。文人任官的地点与任期决定此人迁徙的地域、路线、滞留时间,也决定其乡国意识、文学的地域性特征。另外,文人上下级公私关系构成其人际交往、社交活动的内容,继而决定其文学表现的内容。其任官性质、职属范围决定其公文性质、文体特征,甚至可以固化其创作类型;任官期间的群体交往,又决定文士文学创作的集团性,乃至可以发展为文坛的风尚性指标。可以说,选官制度是透析南北朝文人、文运的关键性钥匙。本书总结了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学关联的内外缘由及表现,充分揭示南北朝选官制度的类型及文教动机、铨选程序与官场生态及士人心态的内在关联,并对南北朝铨选制度、官署运作、选官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南北朝选官制度承续汉晋旧制,又拓展新的制度功能,通过对世族政治、士格官习、文气风尚的渗透与耦合,形成了这一时期颇具特色的“选官—文学”混合体,并对后世文坛格局演进、文尚批判与转换、文论范畴增扩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上架时间:2023-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运兴变(全二册)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封底
- 后记
- 主要参考文献
- 结语
- 第五章 铨掌文衡与南北朝“擿句”“图写”的生成及演进
- 第二节 南北朝族姓、婚宦与“甲第”文学书写
- 第一节 南北朝清议品题的魏晋渊源及文学化特征
- 第四章 清议与婚姻:南北朝中正、宗族对选官文学的影响
- 第二节 朝隐异变及其隐逸空间的文学化——以谢灵运《山居赋》为中心
- 第一节 南北朝朝隐特征及其批判
孙宝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朱熹的史学思想(修订本)
本书对朱熹史学思想进行了整体研究。朱熹以天理论作为理论基石,其历史哲学分为天理、事势、心术三个层次,具有“以理阐史、以史证理”的治史特色,完整地构建了义理史学体系。朱熹在史著编纂上强调史体互补,论证的史家心术是刘知幾史家三长到章学诚史德论的中间环节。本书考证了《资治通鉴纲目》的成书过程,否定了四库馆臣沿袭宋末王柏的该书为赵师渊所撰的观点。在朱熹被“圣人化”的过程中,其史学思想中的落后因素对后世产生历史32.4万字 - 会员
第七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文集
本书是第七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的论文集正式出版物。此论坛为日本东方学会与社科院历史所共同发起,每年轮流在中日两国举办。2015年将在中国北京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每届论坛活动都汇聚了当下中日两国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比较活跃的学者参加,不乏在中日两国学术界有深远影响力的大牌学者参加。论坛的影响力正在日益扩大,成为有关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之一。历史27.3万字 - 会员
水之政治:清代黄河治理的制度史考察
本书基于制度史视角,对清代黄河管理制度的生命历程、组织体系与内在逻辑以及其中蕴含的人事权利关系,做了系统深入的探讨,既注重呈现其概貌,也重视挖掘制度演进的动力机制,剖析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以努力揭示黄河治理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本书认为,与一般制度相比,这套制度对政局大势更为敏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清代黄河治理的政治使命被进一步强化,不仅凝聚着统治者宏阔的战略构思,还潜隐着该时期的政治文化传统历史22.4万字 - 会员
美国边疆、地域与西部: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史学思想初论
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FrederickJacksonTurner,1861-1932),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美国职业历史学的重要奠基人。1893年,特纳发表了《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从美国本土视角对美国历史道路的形成提出了全新的解释。在随后的20世纪,特纳的思想在美国知识界持续引发热议,他的学说不但为美国史学贡献了新的研究领域、方法与理念,而且在象牙塔外产生影响,参与了美国民众集体历历史22.2万字 - 会员
笨学小识:田旭东自选论文集
本论文集由四个方面的研究论文组成:历史文献学术史研究、简牍帛书研究、考古研究、先秦秦汉兵学文化研究。共选论文39篇。具体研究多偏重于早期中国的先秦秦汉时期。依照王国维先生倡导的“二重证据法”的学术方法,利用近年来出土文献资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做研究是这本论文集的特点和努力方向。历史28.4万字 - 会员
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研究
口述史学(oralhistor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为数不多的兼具学术研究意义、社会行动议程与公共历史价值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口述史学不仅有助于历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与革新,同时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在推动跨学科应用与交叉研究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口述史学的发源地,本书对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国际背景、基本特征、理论研究、跨历史35.9万字 - 会员
光荣与黑暗:塞西尔·罗得斯殖民事业研究
在南部非洲近现代史上,十九世纪中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活跃于南非的英国资本家兼政客塞西尔·罗得斯是一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历史人物。本书立足于演讲稿、书信、档案、传记等原始资料,以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塞西尔·罗得斯在南部非洲的殖民历程及其对南部非洲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态产生的诸般影响、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究。历史16.8万字 - 会员
破雪集:古史论丛
本书为程妮娜教授的论文集,择取作者40余年学术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20篇论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思想、东亚封贡体制、东北民族史、辽金政治史、《金史》编纂等诸多领域,展示了作者在辽金史、东北史、边疆史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贡献。历史32.4万字 - 会员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探究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探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是孙祚民先生30余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研究的论文结集。全书共收入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的论文几十篇。孙祚民先生是中国农民战争史的专家,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也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从五十年代初始至其病故的三十多年里,他发表有关民族关系史方面的论文数十篇,涉及民族关系史问题的各个方面。本书就是其中部分论文的结集。历史18.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