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走出非洲:美国黑人文学变奏曲
更新时间:2023-08-28 14:31:57
最新章节:第37章 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是一个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在美国,黑人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在其走出非洲,融入美洲的历程中,美国黑人作家通过自己的创作来探寻身份、追求尊严,创造出了辉煌的黑人文学成就。然而长期以来,在美国主流社会,黑人文学一直处在边缘地带,尤其是在正统的美国文学史中,美国黑人文学曾长期处于“缺席”的状态。而在学术界,学者们也比较重视美国文学的总体研究,但对美国黑人文学的研究较为稀缺。事实上,美国黑人作家人才辈出,黑人作家创作的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美国黑人文学十分必要,《走出非洲:美国黑人文学变奏曲》以时间为顺序,对美国黑人文学从萌芽,到发展壮大,最后成为美国文学重要分支的历程进行了分析。《走出非洲:美国黑人文学变奏曲》逻辑严谨,脉络清晰,叙述流畅,各章均在分析美国黑人文学发展阶段背景的基础上,从本时期美国黑人文学发展概况、本时期黑人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具体创作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读者很容易把握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脉络,了解美国黑人文学的价值。
品牌: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12-01 00:00:00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走出非洲:美国黑人文学变奏曲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37章 注释
- 第36章 参考文献
- 第35章 黑人女性话语权的探究:20世纪80年代后的美国散文
- 第34章 种族话题与性别讽刺:20世纪80年代后的美国戏剧
- 第33章 非裔美国文学传统的弘扬:20世纪80年代后的美国小说
- 第32章 与世界诗歌的合流:20世纪80年代后的美国诗歌
- 第31章 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
- 第30章 《20世纪80年代后的美国黑人文学》:当代美国黑人的生存状况与主要的黑人运动
- 第29章 自传式的种族斗争武器: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的黑人散文
- 第28章 黑人生活阴暗面的揭露: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的黑人戏剧
最新上架
时间之箭,时间之环:地质时间发现中的神话和隐喻
本书探讨的主题是地质学对人类思想的重大贡献——“深时”的发现及其理论渊源。地球历史是一段古老、浩瀚而我们只能通过隐喻来理解的历史。本书围绕“时间之箭”(叙事历史,方向性和独特性)和“时间之环”(内在规律,周期和重复)的二分法,结合图像学的阐释,重新审视和解读了“深时”思想在西方地质学领域三位先驱及其经典著作——托马斯·伯内特的《地球的神圣理论》、詹姆斯·赫顿的《地球理论》和查尔斯·莱尔的《地质学原文化11.8万字- 会员
中国文化论衡(2016年第1期/总第1期)
《中国文化论衡》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旨在倾力打造中国文化研究高端学术品牌。主要刊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及其他文章,常设栏目有专辑、专题、理论探讨、书评、学术动态、专家访谈等。文化23.6万字 - 会员
胡适文化观研究
胡适的整个思想体系宏大而庞杂,其文化观理论更是博大精深。胡适文化观的研究绝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也不是将散落于文献中有关文化观的只言片语采摘出来,更不是生硬胡乱地编造与罗织。本书从文化观的视角,重新诠释与爬梳胡适的理论观点,型构出胡适文化观范式;并选择胡适所参与的主要文化论战进行研究,全方位地系统展示胡适文化观的思想体系。文化15.6万字 - 会员
佛与他者:当代泰国宗教与社会研究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文明对泰文化的冲击及其激发的回响构成了泰国追求现代性道路上的变奏曲。泰国社会一方面要强化南传佛教作为泰文化特性的地位,另一方面又需要确证南传佛教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位置。佛教成为现代泰国创造自身文明性的重要领域,其文明化过程同时在国家、社会与个人三个层面展开。本书尝试在海外民族志研究的基础上展示南传佛教在泰国的文明化路径,并通过呈现复数的他者来理解由诸多矛盾因素构成的社会发展文化17.3万字 - 会员
六朝道教古灵宝经的基础研究
“古灵宝经”是指敦煌本陆修静《灵宝经目》所著录的一批早期道教灵宝经典,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道教研究最为集中的领域之一。本书对古灵宝经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更加专门也富有创见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古灵宝经的分类法和研究方法问题,并对如何进行该领域的学术创新和学术批评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文化36.6万字 - 会员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史学思想研究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ZemonDavis,1928—)是美国当代声名卓著的思想史家、历史学家。她曾任普林斯顿大学“亨利·查尔斯·李历史讲座”教授,美国历史学会主席。戴维斯注意把人类学、心理学、人种志学和文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运用于历史研究中,并在历史书写上采取叙述史学的写作策略,成为跨学科的典范。本书通过梳理和解读戴维斯各个时期的主要学术成果,分析她在妇女史、影视史和新文化史领域文化15万字 - 会员
形象·景观:宋代行记与旅行书写
宋代是行记创作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众多行记佳作,其中不少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与审美价值。作者从文献、文学、文化诸层面对宋代行记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梳理其源流演变,明辨其文体内涵,探讨其中折射的宋人行旅生活面貌。同时,以他者形象为切入点,分析宋人笔下的异域风物、异族形象以及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因子。并从旅行文化的视角研究行记中地—人—文三者之间的关系,借此剖析宋人的文化心态。文化31.4万字 - 会员
中国文化论衡(2018年第2期/总第6期)
《中国文化论衡》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旨在倾力打造中国文化研究高端学术品牌。主要刊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及其他文章,常设栏目有专辑、专题、理论探讨、书评、学术动态、专家访谈等。文化24.4万字 - 会员
上街!寻找超艺术托马森
什么是超艺术托马森?是附着于土地或建筑,且被保存得很美的无用之物,也是日复一日的熟悉街道中埋藏的独特趣味。本书为风靡日本、至今不衰的“路上观察学”“考现学”经典著作,目前依然常常杀入日本亚马逊社会学畅销榜前十。作者赤濑川原平在偶然散步于东京街头时,发现了一座不通往任何地方但被悉心保存的楼梯,至此开始了对整个都市的另类探索,掀起了一场观察街头和认识附近的运动,并于1986年与建筑家藤森照信、插画家南文化1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