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多维视野下的库切后殖民创作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2 16:50:25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J.M.库切(J.M.Coetzee)是南非当代著名小说家,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就继戈迪默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南非白人作家。作为一名深富内省性的白人作家,话语、性别、身体构成其后殖民创作的三个基本维度,从三个维度出发,库切建构起自己的文学大厦,探讨了解构殖民主义的话语、性别和身体策略,表达了对不同性别、种族、文化间关系的主体间性追求,倡导建立一种自然和谐、多元共存的新型历史伦理规范。本书围绕话语、性别、身体三个维度,采取理论分析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对库切后殖民创作的探析,理论视野广阔,文本分析细腻,观点阐释独到,从而建构起富有文学性的库切研究图景。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多维视野下的库切后殖民创作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主要参考文献
- 结语
- 本章小结
- 第四节 身体与暴力:库切对身体的道德伦理关注
- 第三节 式微的帝国隐喻与帝国遗民的身体诉求
- 第二节 殖民主义的身体压迫与他者的身体反抗策略
- 第一节 关于“身体”
- 第四章 库切后殖民创作中的身体书写
- 本章小结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20世纪域外文论本土化机制研究
本研究侧重从话语形式层面探讨20世纪域外文论本土转化的“机制”问题,提炼出“碰撞与融合”“曲解与变形”“挪用与重构”“移植与变异”“言说与抗拒”“调和与会通”等几种各有侧重又彼此关联的“机制”类型,力图多层面、多方位地观照“域外文论中国化”的样态与方式。在此基础上,从更加宏观的层面提出“融突和合”这种带有综合性、整体性的转换机制。通过微观与宏观相互补充的论述框架,目的同样在于实现对域外文论本土化之文学34.6万字 - 会员
回归古典:新世纪伊格尔顿文论研究
近二十年来伊格尔顿对文学的本质、文学与虚构、文艺审美与伦理道德等基础问题的讨论,表现出一种回归古典尤其是回归亚里士多德的倾向:伊格尔顿明显“化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伦理学、形而上学思想。本书试图通过一种总体化视角对他的这种回归予以审视。文学17.3万字 - 会员
古代文学灾害书写研究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很多关于灾害的作品。这些作品记叙了自然灾害的恐怖场景、人们困苦的生存状态与痛苦无望的心态,记录了多种抗灾、救灾及防灾手段,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本书以文学为本位,采用灾害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古代文学的灾害书写进行了宏观考察,总结了其中藴含的可贵的民族精神,对当下精神文明建构有重要意义。文学25.3万字 - 会员
艺术特质视域下的中国抒情传统研究:以两汉诗学接受为中心
本书从艺术特质这一艺术范畴出发,以两汉诗学接受为中心,省思中国抒情传统,讨论与诠释两汉诗学在中国抒情传统构筑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国抒情美典多面向的变迁。中国抒情传统不应该成为一个单线索的“超概括”,它不能以一个面向概括中国抒情美学多面向的变迁。抒情传统是理解或评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但它只是平行研究视域下中国文学的一个异质性层面。中国抒情传统要在艺术特质层面阐释,而不能升华到艺术本质范畴。艺术特文学22.2万字 - 会员
文化生态与山水诗文论稿
本书把作家及其作品放进具体环境中进行考察,与自然与人、社会、教化、伦理、风俗等进行关联性和一体性的审视,突破学科的阈限,以生态的系统观与生态的价值观对我国古代山水诗文进行多方位的反思和探究。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以坳典诗文中的山水描写进行观照,揭示其文化内涵及社会背景;中编以中国文学传统中有关山水的最具代表性的审美范型进行解析,从中领略我们民族特有的生态智慧与艺术诉求;下编则以文史的站位,参照和文学19.9万字 - 会员
“道德的见证者”:奥登诗学研究
本书力图全面而立体地呈现奥登诗学的风貌,展演诗人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背景下如何通过自身的深度思考和积极探索持续地对外界做出反应,考察诗人与自我、社会以及诗歌这门艺术的微妙关系,从而看到一位诗人介入社会与时代的方式,以及随之而来面临的诗学问题和诗路选择。本书主体部分的论述,分为“奥登诗学的思想谱系”和“奥登诗学的艺术伦理”两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方面。“奥登诗学的思想谱系”主要从影响研究的角度审视奥文学42万字 - 会员
侧面而视:现代经验与反讽美学
本书在“现代”与“反讽”两个关键词的观照下,既讨论中国禅宗思想,又讨论武侠文化,还兼及当下各种典型文学案例。目的在于,将某种文化内的最高精神产品,与普通的、世俗的精神产品进行并置解读,在公认悬殊极大的不同对象中寻找共性,探讨他们是如何又为何同样始于“现代化经验”,而终于向“反讽美学”开掘的。以此种种,本书期望通过观察文学与文化中相反相成的侧面,及其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伪”交错文学20.2万字 - 会员
文献与问题: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研究论衡
本书按主题类型分为六辑,其主要层面在于多维度地运用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理念与方法,诸如辑佚、校注、考证之类;同时,致力于将文献学知识理念作为一种常态予以运用,即在一般性的研究之中,亦以文献为基础,广泛而细致地运用各类文献,结合精当的文本分析和必要的文学史视域,实现对作家、文本、时代与文学史的综合认识。质言之,文献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方法,探索并建立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体系,关涉到现代文学28.6万字 - 会员
斯文(第5辑)
本辑分为七个栏目,其中“文体研究”为本辑的重点,关注“早期书写”,并结合中国古代典籍与文献的生成方式、书写方式及其由不稳定向趋同的变化,引导问题讨论愈加客观深入;“大视野”指出史传中的史传文学兼具历史记录与文学艺术双重性质,梳理了史传文学对小说文体的影响;“散文研究文献考论”则是对当今古代散文研究领域正在进行的散文文献研究和整理工作而开展的背景设计;“桐城派研究专题”对此领域研究中的很多旧有成见开文学26.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