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苏”是涂金的中国(5)

这种格局是从2004年开始的,这一年的苏州全市工业总产值为9560亿元,除上海之外,中国所有的其他城市全都在苏州之后。

到了2008年,这种排列和局面仍然没有多大改变,苏州仍然如一头奔腾长啸的骏马,远远地走在了中国诸多城市甚至是诸多省份的前面。在“发展”二字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旋律时,一个发展着的城市和发展着的地域从来都受到旁人的尊敬,并被树立为榜样和旗帜。

在已经有这么多年不可更改的发展事实面前,苏州人自己仍然不敢相信:自古以来,苏州似乎一直是个区区小域,怎么可能成为全国的重镇黄金地呢·

而且苏州人又在近年发现了一个更加令他们激动不已事实:苏州全市的农民收入又是全国第一,人均达11680元(2008年),而全国的平均水平是4761元。2008年,苏州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7元,全市财政总收入1500多亿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许多地方已经不把GDP作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的标准了,地方财政收入似乎成为一种真正的实力标准。

在苏州采访时,市长阎立告诉我:在2008年苏州全市财政总收入的1500多亿元中,地方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为668亿。“我们向国家和省上交了约800亿元……”

市长说这话时,脸上泛溢着骄傲的表情。

市长继而娓娓道来:“自宋朝以来,中国的经济中心一直在南方,而南方又主要为苏南,因此苏州一直是国家的纳税大户。有道是:苏湖熟,天下足。地处太湖流域的苏州从南宋开始,世代成为中国的米粮仓。苏州人民辛勤劳作,遂使这片水乡有‘衣食半天下’之称。以往历朝历代,我们苏州向朝廷贡奉的是衣粮和手工业品。改革开放30年来,苏州成为国家工业经济和外贸经济的重要基地。这是我们苏州今天最大的亮色了。”

“东南财赋,姑苏最重;东南水利,姑苏最要;东南人士,姑苏最盛。”这是乾隆年间在中国社会流行的一句话。在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社会里,苏州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中国农业文明的辉煌。历史上传统的农业文明的辉煌照耀在这块土地上,它把它的所有精华投放到了无比柔媚的水乡泽国,它所呈现的繁华风韵,体现了中国江南社会经济的特色,因而苏州人的历史性贡献可以用一个美丽风韵的母亲向瘦弱而成长着的子女们源源不断送去乳汁来形容。

千年以来的中国,假如没有这样一位美丽而风韵、慷慨而无私的母亲与她甜润而丰足的乳汁,是不可想象的。

现代化工业文明的今天,这种态势并没有多少改变。苏州在国家经济与发展的地区大家庭里,仍然扮演着这样一位美丽而风韵、慷慨而无私的母亲角色。

这种精神在有些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看一看吴人的祖先,你就不再感到奇怪了。为国负重,从吴人祖先就已经牢牢地植根在心中——公元前11世纪,泰伯与仲雍真诚无二地为国让贤与奉献精神,数千年以来一直埋藏在吴人的血脉里,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梅里的泰伯墓与虞山脚下的仲雍墓,千百年来始终香火不断,寄托了吴地后人对祖先那种不可抗拒的敬意。读史人皆知道,由于泰伯、仲雍二兄弟的让位,中国古代社会才有了一位圣贤君主和一个伟大的周王朝。

又过了几百年,中国出了一位开创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圣人孔子。这位孔圣人是个非常浪漫的理想主义者,他一生追求“礼”、“仁”,并对未来的世界怀有强烈的憧憬,热切期望有个政教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小康社会。

圣人设下的理想主义目标,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经历几十代王朝,一直到了共产主义者治理中国的20世纪后期,这个“小康”之梦,被另一位伟大的圣者推向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