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涉县女娲祭典形式和内容(1)
一、民间祭祀——涉县山水间最为隆重的盛典
自古以来涉县民间对女娲毕恭毕敬,崇仰无比,其祭祀形式丰富多彩,其中摆社(也称“值社”、“上社”)为主要形式,也是涉县女娲祭祀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被称为涉县山水间最为隆重的盛典。
“摆社”是人们为了感激娲皇圣母的恩德而由当地的香劳、执社等自发组织的隆重祭礼。而这种民间祭祀形式汉代就已盛行。到了明代,涉县官民对于女娲的祭祀已见诸于金石碑刻,清代的祭祀规模更是超过明代。县境内及周边地区几乎村村有社,甚至一村多社。据娲皇宫《重修碑记》记载,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冬月就有黄崖香社、东寨社、城关五社、井店五里社、索堡社等100多个香社前来祭拜。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大奶奶的生日,每年三月初一至十八,在娲皇宫为圣母举行二十多天的庙会。周边地区摆社以福建漳州、泉州,山西长治、榆次为主,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组织人员,全套祭祀器具,到涉县娲皇宫寻根祭祖,谒拜女娲。涉县各社也均以能够参加娲皇庙会为荣。据考证,涉县民间有不少社,包括山神社、三官社、观音社、吕祖社、关帝社、龙王社、玉皇社等等,其中在本地娲皇庙或上娲皇宫朝拜的社主要有七道:曲峧社、石门社、七原社、温村社、索堡社、桃城社和唐王峧社。
七道社摆社的职能就是接、送娲皇圣母。值社人员分工有香劳、维首、执事、跟香、寿长。
香劳:也称“大香劳”、“座社的”,负责摆社所需米粮。当“香劳”者必须是村里富裕户,上社的“大执事”、“跟香”者等都要在“香劳”家吃饭。“香劳”一年更换一家。
维首:是负责征集钱粮、指派“香劳”、策划活动、掌管文书及账目等全面工作。“维首”必须是村中威望较高、经验丰富、知书达理之人。可以连任数年,基本上各村都有一名“维首”,但摆社当年主事的只有两名“维首”,本村一名,外村再选定一名。
执事:上社的人统称“执事”。“执事”有大小和文武之分,“大执事”就是社里各组的小头目或主要成员,穿马褂,戴毡帽或凉帽,如:拿令旗、打大鼓、举大旗、抬辇、报马者等;“小执事”就是普通执事,穿普通衣服。如:拿彩旗、打小伞、抬鼓等人;“武执事”就是手执兵器者,如执金瓜、钺斧、朝天镫等人,和“武执事”对应的就是“文执事”。
跟香:就是跟在队伍后面的善男信女、上香者,也称“香客”。寿长:就是“香劳”的得力助手,帮助操持账目、财物及日常事务。女娲民间祭祀仪式主要包括迎神、送神两个部分。
迎神在涉县是去庙里接神,因为涉县不仅有娲皇宫,在各乡镇还有许多专为女娲修建的奶奶庙,所以,迎神或者接神不是去娲皇宫,而是去各村的奶奶庙。昔日摆社的职能是接、送娲皇圣母。所谓的接,是每年二月的最后几天(各村情况不同),各村摆社把圣母由各村庙中请回村里,“香劳”必须是村里富裕户,上社的“大执事”、“跟香”等都要在“香劳”家吃饭。“香劳”一年更换一家。其中包括献祭、娱神:即摆上丰盛的供品,搭台唱大戏,沿途村庄,也须摆上供品以示迎接。其目的既有让圣母享用供奉,接受香火,慰劳圣母一年来的恩赐及功德,也有后辈孝敬先人之意。
送神:所谓的送,是指摆开大社,每年三月初一上午各村社齐聚娲皇宫下,摆开大社,各社火队进行花会表演,也有一些其他香社穿插其间,热闹非凡。然后七道社列队上圣顶朝拜,祭典后各村社再把圣母送回各村庙中。“香劳”自家只留神位,并负责上香供奉一年。
涉县现以曲峧社和娲皇社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现将各社摆社的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1.曲峧社
(1)概述
曲峧村位于涉县城西北,辖北庄、南庄、南沟、陈家庄、王家峪5个支村。曲峧社是由曲峧村5个支村合办的,是上娲皇宫朝拜女娲的头道社。村中有一磨盘山,据传此山即是女娲伏羲兄妹结亲为创世界而测天意的磨盘山。在上娲皇顶朝拜的几道社中,曲峧社不来,其余社都不能上顶。《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说“女娲氏,亦风姓也,承包羲(伏羲)制度,亦蛇身人首,是为女皇”,故曲峧社按照皇帝的出行礼仪,并揉合佛教、道教等多种文化,制定娲皇圣母的出行仪式,其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规格也最高,被称为“全朝銮驾”。每逢庙会,曲峧社用辇抬上圣母至娲皇宫大石窑圣母处,共同朝拜祭祀。在曲峧村磨盘山圣母庙中有一块清乾隆年间的古碑——《娲皇庙重修碑记》,记载了在公元1801年,村中的生员即为曲峧社维首。解放前最后一次摆社时间是1939年。2002年,在涉县人民政府和涉县文物旅游局的扶持帮助下,重新复社,已参加了多届娲皇宫庙会值社。
村南的磨盘山上有座奶奶庙,供奉的是娲皇三奶奶。农历闰二月二十九,村中维首张迎催,香劳没奶,带领信众用凤辇把三奶奶塑像请下山来,按照南沟、陈家庄、王家峪、北庄、南庄的顺序把5个村子都转一遍。然后队伍在下河沟的开阔地上排成两排,中间留跑马道,4骑报马穿梭其间,人们抬凤辇在其中前行,直至歇脚殿中供奉起来。三月初一早晨5点,朝顶队伍抬凤辇出发,他们共4个分队,330多人,其阵容是:
第一分队:开道锣2面,开道旗2面,长号2杆,回避、肃静牌2面,柳棍队24人,杠子队24人,飞龙、飞凤、飞虎旗各2面,骑马旗2面,三眼铳16杆,举有张天师、寿星、禄星、东方朔、张仙、陈抟、彭祖、骊山老母等上八尊神仙像的彩旗8面,王母娘娘旗1面,大鼓队6人,小伞队10人,帏子12杆,雅鼓4面,锣2面,五层大蓝伞2顶,约130人。
第二分队:大鼓队6人,举有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何仙姑等中八尊神仙像的彩旗8面,寿星旗1面,小伞队10人,帏子队12人,雅鼓队6人,锣2面,约45人。
第三分队:大鼓队6人,赤橙黄绿青蓝紫黑色彩旗10面,举有寒山、拾得、广成子、鬼谷子、李八百、刘海、麻姑、孙膑等下八尊神仙像的彩旗8面,太上老君旗1面,小伞队10人,帏子队12人,雅鼓队6人,锣2面,约55人。
第四分队:大鼓队6人,八卦旗8面,年月日时四值功曹旗4面,小伞队10人,帏子队12人,雅鼓队4人,标枪队8人,执蓝旗报马4骑,金瓜、钺斧、朝天镫、银枪、伸手、开路槊、马刀、镗镰、方天戟、长矛、钢叉、鬼握拳、偃龙刀、仙人刷等武执事28人,锣鼓队6人,四人抬凤辇1台,大黄伞2顶,大纛旗1杆,约100人。
队伍沿途经过王堡、上下温村、常乐、桃城、索堡等村,每个村口都摆有供品桌,地上跪着一片善男信女。队伍每经过一个村庄就跟上一批信众。上午10时许,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到娲皇宫广场东边,集中在娲皇塑像台阶下,朝顶仪式开始:16杆三眼铳齐鸣,山谷回音,振聋发聩;维首、香劳向女娲塑像烧香纸,摆供品,众人拜祭娲皇,一派虔诚气氛。然后维首、香劳带领队伍攀登十八盘,上到娲皇阁前,把三奶奶凤辇抬到拜殿里,面对石窟里的娲皇圣母像,让她们姐妹会面;维首、香劳和众人再次拜祭娲皇。片刻之后,朝拜礼毕,整个队伍下山。中午,曲峧村朝顶队伍在娲皇宫下的索堡村吃过招待饭,午后返回本村,仍然把三奶奶供奉在歇脚殿,应时烧香上供。农历三月十八前后,还要在歇脚殿唱3天大戏,然后把三奶奶塑像送回磨盘山奶奶庙。当年的整个朝顶仪式全部结束。
(2)值社情况每年农历二月的最后一天(大建廿九,小建廿八),维首即在村中石台阶地招集人员,分发器具,正式执事者360人,加上维首、香劳及跟香者总数可达500至600人。几十杆神枪响过,号角长鸣,锣鼓齐奏,鸣金开道,队伍呈一字形长龙摆开,彩旗飘扬,浩浩荡荡,场面十分壮观。队伍先到磨盘山圣母庙摆出供品,宣读祭文,而后用辇把圣母抬下山,开始游村,先到南沟整理队伍;之后到陈家庄,在下河沟开阔地把队伍分成左右两排,中间留出报马跑道,有四匹快马,穿梭其间;依次是王家峪、北庄、南庄;由南庄下来,把辇驾放置歇脚地空脚殿内。第二天(三月初一)一大早由此抬辇上圣顶大石窑处朝拜。祭典后当天返回本村。待到三月十八日,还要在空脚殿唱三天大戏。
曲峧社摆社队伍共由四路组成,每路后面跟一顶大伞、一面大鼓和一位主神。第一路大伞为兰色,主神为王母,二路大伞为黑色,主神为寿星,三路大伞为红色,主神为太上老君,四路大伞为黄色,主神是娲皇圣母。
(3)谒拜娲皇圣母祭文
弟子虔诚 诚惶诚恐 焚香叩拜 娲皇圣母 抟土造人
炼石补天 造簧通姻 断鳌立极 御灾除患 福国佑民
万民感戴 谒拜圣母 始祖娲皇 朝山进香 曲峧五庄
感念恩德 主事管委 以表心虔 代表善信 祈求娲皇
庇佑恩泽 国泰民安 风调雨顺 善男信女 平安顺利
子孙兴旺 财源广进 悃愫一篇 恭呈表颂 圣寿无疆
附录:
女娲祭祀使用的乐器除现代使用的锣镲钹鼓及唢呐、笙、云锣、板胡、二胡等器具外。曲峧社民祭时还有一套特殊的打击乐器,为上顶朝拜时演奏的“道退东”打击套路,名为“灯儿、娄儿、尺儿、豆儿、匡”,共五件铜乐器,一面凸心川锣,名为“匡-”;一面高音堂锣,名为“灯儿”;一面中音堂锣,名为“娄儿”;一幅钹,名为“尺”;一面小锣,也名为“娄儿”。打击调只有一个套路节奏。曲谱为:2/4节奏||:|灯娄娄娄娄|尺O|灯娄娄娄娄|尺O|灯娄娄娄娄|尺豆尺豆|匡-:||而娲皇社到娲皇宫祭祀用的锣鼓套,此锣鼓套是在整个摆社中边走边打,反复多次演奏,直至整个活动完毕,此套叫做德胜鼓。德胜鼓套为:2/4节奏大O||:冬冬|冬冬冬大不|冬冬冬大不|冬冬冬冬|大不大不冬|大不大不大不大不|冬冬冬O|大冬冬|冬大冬冬|冬O|冬冬大不|冬冬大大不|冬冬大不大不|冬冬大:
涉县女娲祭祀使用锣鼓乐谱作品:曲峧社上娲皇宫祭祀打击乐套共分四部分
(一)2/4节奏
大|O||:冬冬|冬冬冬大不|冬冬冬大不|冬冬冬冬|大不大不冬|大不大不大不大不|冬冬冬O|大冬冬|冬大冬冬|冬O|冬冬大不|冬冬大大不|冬冬大不大不|冬冬大:
2.娲皇社
(1)概述
娲皇社所在的唐王峧位于涉县城西北,濒临清漳河左岸。沟长20余里,包括石家庄、高家庄、陈家庄、白泉水、温庄、土后门、南沟、磨池8个村。唐王峧社是由这8村合办的礼仪,为半朝銮驾。因其位于娲皇宫下,故又称娲皇社,是上顶朝拜女娲的最后一道社。
王充在《论衡·顺鼓篇》说:“久雨不霁,祭女娲……”涉县清漳河畔虽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一个多灾多难之地。据《涉县志》记载,“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大旱、大蝗、大地震,四十七年(1708年)大旱、地震;乾隆二十年(1755年)秋大水,漂没民田,二十七年(1762年)六月二十六日大雨雪,秋禾尽伤,冰积三尺,数日未消;民国六年(1917年)漳水大发,漂没民田甚重,二十二年(1933年)7月暴雨成灾,漳河洪峰约4450立方米每秒”……面对天灾,无助的民众只好求助女娲,修庙祈祀,其在娲皇宫内的明清石刻碑上多有记载。1938年1月,日寇侵入涉县境内,娲皇社不再摆社。2002年后在涉县人民政府、涉县文物旅游局帮助下复社。
石家庄村距娲皇宫仅1公里。他们的朝顶仪式包括迎神和送神。旧时规定,8个村庄的朝顶仪式每年由一个或几个村轮流主持,各村村民共同参与。2012年由白泉水村主持。
迎神。农历闰二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白泉水村唱大戏。二十七日早晨5点,该村迎神队伍出发前来娲皇宫,沿途各村信众在各自村口等候,随时加入,最后到石家庄村中集合整齐前往娲皇宫。到广场东侧娲皇塑像下,维首、香劳拜祭娲皇,宣读祭文,然后带领队伍到停骖宫内,把娲皇小塑像抱入凤辇内,把娲皇的开路将军灵官小塑像交专人抱着,开始返回。各村信众到自己村口即可回村。回到白泉水村供奉在预先搭好的神棚里,各村维首和信众前来烧香上供、坐夜相陪,表示对娲皇圣母的崇敬和感激。
送神。三月初一早晨,原班人马仍按迎神时的集合规定,开始送神。他们的阵容是:披挂绶带的维首、香劳队18人,报马2骑,令旗1面,开道锣2面,长号2杆,三眼铳4杆,柳棍队4人,回避、肃静牌各2面,龙旗12面,帏子队8人,雅鼓队12人,锣鼓队6人,杠子队8人,小伞队12人,帏子队12人,大鼓队6人,金瓜、钺斧、朝天凳、马刀、镗镰、方天戟、银枪、长矛、鬼握拳等武执事32人,宫灯队12人,4人抬凤辇1台,护辇丫鬟4人,大黄伞1顶,上写“娲”字的大纛旗1面,扇鼓队20人,共约200多人。以金黄为主色调的彩色古装和一应道具全是2003年新购置的。
上午9时许,队伍集中到娲皇宫广场东边女娲塑像台阶下,奏乐、鸣放三眼铳,香劳宣读祭文,维首烧香纸、摆供品,带领人们拜祭娲皇圣母。然后,维首、香劳带领武执事、宫灯队、凤辇、护辇丫环、长柄扇、大黄伞等前往停骖宫,武执事、宫灯队等站列两厢,维首、香劳、凤辇从中间走到殿门口,维首和香劳从辇内请出娲皇塑像,另一个维首从抱灵官者手中接过灵官塑像,一同送进殿内神位上;抬辇人卸辇,放入殿内,辇杠各自带回。送神完毕,回到广场上,进行交接班仪式,白泉水村维首爱生把账簿和黄包袱交给陈家庄、土后门、磨池三村维首。明年唐王峧的朝顶仪式由这三个村庄联合主持。唐王峧的服装道具购置费用来源与弹音村不尽相同。据说,2012年白泉水村牵头八村上社,温庄村在山西左权做工程的张彦龙捐款7000元,与他同来的几个山西老板又捐款3000多元,本村在邯郸做生意的苗建生也资助9000元人民币。据统计,这次上社共捐款4万多元,除去各项开支外还剩9000多元。
(2)值社情况
娲皇社每年摆两次社,摆社队伍呈长龙阵排列,少则100多人,多则几百人,前有大执事手拿令旗、令牌,头戴纱帽,身穿袍褂;其他执事人员各执器具分左右两路,左右对称,队伍中间留开报马跑道,有两匹马来回奔跑,传递号令,骑马者头戴纱帽,穿马褂,腰扎红腰带,脚蹬靴子,背后插一面令旗,连报马也是头戴串铃,身披红缨,全副武装。
(3)祭文
陈廷兴民国六年十月(1917年)作曲《祀神歌》词曰:
唐址之苍兮,清漳之滨;
资娲皇之保障兮,继上殿以重新庙前兮;
有古槐直立兮,倚崔嵬庙旁兮;
有翠柏参天兮,三千尺;
万民兮生此土,千万民兮贺神主;
神之格兮栖此宇,群被膏泽咸歌舞;
降嘉祥兮时风雨,异域遥乡乐思普;
仰圣母之灵应万方兮,保佑黎庶万万户。
(4)娲皇社摆社的服装道具
3.石门社
石门村位于涉县城西北,清漳河东北岸。石门社为上娲皇宫朝拜女娲的第二道社,规模较小,其出行仪式略同娲皇社,为半朝銮驾。据村中老人李增元(现年90多岁)讲,村中有奶奶庙,他也曾参加过值社,最后一任维首为杨玉珍,1938年日寇入侵后失传至今。
4.七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