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特性要求
评估指标体系犹如度量衡体系。没有评估指标体系,就无法评估和分析两化融合的进展情况,无法准确判断两化融合发展的方向和阶段,无法准确找到两化融合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更无法全面和恰如其分地总结经验。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就把研究制定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推动两化融合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是经过实践证明的非常正确的决策。
对于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我国已有不少成果,这些指标体系在不同的时期和范围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都与上述的对两化融合模式和特征的理解和要求有较大的距离。我们需要的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应该具有以下特性。
1.科学性
两化融合是一项新生事物,且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两化融合评估工作目前难以发展出一套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但是统计科学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和要求,是我们设计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必须遵循和参照的。例如,指标的可采集性。如果要求企业填报整个管理工作(包括信息化管理工作)都不统计的数据或难以统计的数据,就会使两化融合评估工作缺少可行性。在设计指标体系时不可追求过分的全面性,造成指标繁多,指标可靠性下降,反而不科学。对于难以采集到,但又是很重要的一个或者一些指标,可以寻找与其紧密相关(统计学上相关系数很高)但较易采集的一个指标来代表。我们称为表征性指标。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体系的基础,没有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就没有科学的评估工作。
2.导向性
评估指标体系从整体框架结构设计到确定每个采集指标项都要符合两化融合发展规律,从而能引导企业两化融合工作向正确方向发展,而不会误导企业。导向性是否正确和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参评企业不是仅仅为组织评估工作的行业协会或者政府部门完成一项工作,而是感到通过评估工作,把握了本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的现状和水平,明确了下一步发展方向。同时,评估指标体系对企业来说能符合其自身发展规律,就能从整体上(在参与评估的企业样本分布和总数比较合理的条件下)反映出我国工业企业,以及各个工业行业两化融合的现状、水平、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从而能有的放矢地提出针对性的促进两化融合的政策措施等。
3.激励性
在保证评估指标体系科学性和导向性的前提下,通过对每个指标合理赋值,相关企业(如,同一个工业行业中的企业)就可以定量地比较其两化融合水平的高低,从而可以激励两化融合工作落后的企业努力赶超先进企业,先进企业也可以找出其部分落后的指标所对应的工作,促进其更加全面地提高两化融合水平。
但是,激励性是双刃剑,如果评估的方式方法合理,就可以提高各方的积极性,促进两化融合工作的发展;如果方法不正确,特别是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导向性还存在问题时,就会误导两化融合工作,甚至把两化融合工作引向错误的道路。
例如,如果指标体系中过分强调企业配备的设备及投资的多少,很可能会误导企业追求不恰当的高配置和高投入,造成巨大浪费。这样的案例在过去几年的评估工作中曾切实地发生过,今后的评估工作中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导向。要处理这个矛盾,首先,要在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导向性上下工夫,尽可能降低误导企业的可能性。其次,要把握好激励性的度,不能过分强调激励性,特别是在科学性和导向性尚未充分验证的阶段,即试点阶段,要小心谨慎。最后,在指标评分方法上,要特别注意可能引起误导的指标项分值评估方法。例如,信息化投资要设置一个合理的上限值(根据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规模),超过此上限值,分值不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