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套装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7章 卫鞅入秦(7)

一位中年士子不耐,霍然站起拱手道:“吾乃齐国稷下士子。秦公莫要虚言,我等做事来也,请即刻确认职掌,各司其职,治理秦国,莫得误了时光。”

如此公然要官,确实为不逊之言。士子们虽说心中着急,也感到此人过于桀骜不驯大为失礼,却不知这位国君如何发作?一时间全场紧张,默然无声。

秦孝公却是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道:“先生之言有理。依列国惯例,士达则任职。然秦国与列国素少来往,山东士子对秦国也所知甚少,匆促任职,难展其能。国府对诸位的才能所长,知之不详,亦难以确任职掌。嬴渠梁之意,请各位带国府令牌,遍访秦国三月,而后各出治秦之策。国府视各位策论所长,而后确任职掌。诸位以为如何?”

话音落点,士子们感到大是新鲜惊奇,又是哄哄议论声四起。这些山东士子们能来秦国,自感已经是降尊纡贵了,内心企及着来到秦国便能立即做个高官,虽然穷些,好赖也是士子正途。不想这位国君非但不立即任官授爵,还要教士子们先到穷乡僻壤跑三个月。招贤求士,岂有此理!终于,还是方才的稷下红衣士子不耐,站起来拱手高声道:“秦公此言差矣!秦国无士,天下共知。我等犯难历险而来,公却如此烦琐不堪,惜官吝爵,天下有如此待贤之道乎!”辞色锋利,引起一片赞叹附和。

秦孝公朗声大笑,踱步悠然道:“惜官吝爵,人君大患。滥官滥爵,国之大患。今秦国欲求治国大才,共享秦国可也,何惜区区官爵权禄?然各位谁是大才?谁是中才小才?谁长于治国?谁胜于军旅?谁堪庙堂?谁可县治?岂能混沌间以寥寥数语定之?嬴渠梁对天明心,三月之后,各位若有任职不当者,尽可鸣鼓见我!”一席话慷慨明朗,掷地有声,全场静了下来。

稷下士子红衣大袖一摆,脸上露出轻蔑的微笑:“此等做法,闻所未闻。秦国之官,不做也罢!我等去也。”向秦孝公一拱手便走。同时有二十多个人站起附和:“君非信人,我等去韩国也。”

“诸位且慢。”秦孝公在士子们身后招手。

士子们回身,眼中重新流露出希望。秦孝公平静地一拱手:“诸位入秦不易,修业成才更不易。景监内史,发给每位先生五十金,资其前往他国。”又回身对场中士子们道:“列位,三月之后,若有不堪秦国贫弱艰难者,国府赠百金,车马礼送回乡,以使贤士不虚秦国之行。愿留秦国者,当与国人共度艰难,共享富强。”

全场默然肃然中,原先欲走的八九人又回到场中坐下,其余人终于拂袖而去了。

座中一个布衣士子站起高声问道:“在下王轼,请问秦公,士子所学不一,公欲以何种学说为治秦根本?”

“入秦士子,各有所学。至于以何家为本?嬴渠梁所学甚浅,尚无定策。然则有一条可明白告知诸位,秦国求实不求虚,无论何家治秦,必须使秦国富有强大。能使秦国富强者,哪家都行。”

“好!”士子们终于一起认可了这最结实最无学派偏见的一条,喊起好来。

午后,士子们又聚在一起纷纷议论,交流的结果,又走了三十多个。招贤馆可可的剩下了九十九名士子。景监一边不断地发出返金,一边感慨地连连叹息。这些金钱是国君硬从宫室府库挤出来的,不送这些人,还可增加一点留下士人的访秦衣食零用。发给这些离开的士子,等于白扔了四五百金。对于步履维艰的秦国,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打理完这些事,又和留下的士子们盘桓了半日,景监才回到府中。这时,已经是掌灯时分了。

景监的父母和哥哥,都在跟随秦献公大战时阵亡。原先的旧宅也早早被他变卖了。那时候,他决意报仇雪恨马革裹尸,哪里能让一院房子拖累?不想人事无常,他却竟然做了内史,要住在栎阳城里了。秦国惯例,旧族子弟做官不封赐宅第,加之此事由甘龙上大夫管辖,自然是不可能对他这个“新贵”做特例处置。景监倒是常见国君,无话不谈,唯独对自己的私宅绝口不提。他咬牙变卖了父亲留下的一副上好的牛皮盔甲,加上原有的几百刀币,买下了偏僻小巷里这座小小庭院。两排房,共六间。景监二十余岁,虽然还没有来得及娶妻,家中却有一个十三岁的养女。这个女孩儿是他在军中一个生死朋友的独生女儿。老友是个千夫长,正当盛年时却惨烈战死。老友的妻子在埋葬丈夫的时候,向景监三拜叩头,将女儿推进景监怀里,跳进墓坑剖腹自杀了。景监含着眼泪将小女孩儿领回家认做了义女。小女聪慧伶俐,将家中收拾得井井有条,景监便也没有再雇用仆人。

听见门响,小女儿碎步跑来开门,笑道:“吔,回来这么早。”

景监笑着拍拍小女:“小令狐,叫爹,给你好吃的。”

小令狐顽皮地一笑:“不叫,你才多大?好吃的留给你自己了。”拉着他胳膊亲热地进了景监住的正房。景监无可奈何地笑了:“好好好,给你。哎,别急,读书了没有?”小令狐做个鬼脸儿笑道:“读了读了,都背过了。啊,肉饼吔!”跳起来抱住了景监。景监笑问:“你却给我吃甚?”小令狐顽皮地一笑:“莫急,就来。”无声地飘到厨屋,顷刻间又飘了回来,木几上便有了一盆香喷喷绿莹莹的藿菜羹和一盘面饼,另有一个小木盘,盘中放着切开成两半的一个肉饼。景监板着脸道:“肉饼是给你的,拿过去吃了。”小令狐娇嗔道:“不,你不吃我不吃。以为我不知晓,自家挨饿,整天给我吃好的。”亮晶晶的双眼中溢满了泪水。景监笑道:“你个小东西,知道甚?爹是大人,你是小儿,能比么?你要不吃完它,我今日也不吃饭了。”说着,认真地放下筷子就要站起来。小令狐着急道:“哎哎,一会儿凉了不好吃了。我吃我吃,不行么?”说罢捧起肉饼细嚼慢咽起来。景监吃完了晚饭,她竟还有大半个肉饼捧在手里。景监正要训斥,却听见“嗒嗒嗒”的敲门声。小令狐跳起来就要去开门。景监道:“坐下,天晚了,我去。”

栎阳不比安邑,天一黑就满城静寂,官府吏员也极少晚上走动。这时候会有谁登门?国君急召?为何却没有马蹄声?景监思忖间走到门口,隔门问道:“何人敲门?”

“故人来访,无须担忧。”门外声音颇为耳熟,景监却一下子想不起来。待他拉开木门,月光下站着一个微微含笑的白衣人,似曾相识。景监打量端详有顷,惊喜地高声笑道:“中庶子卫——鞅?快哉快哉!”白衣人笑道:“安邑手谈,栎阳重逢,确是快哉。”景监拉住卫鞅的手:“鞅兄真乃天外来客,想煞我也。来来来,屋里坐。寒舍狭小,实在惭愧,这里这里。小令狐,上茶!”偏房一声答应,小令狐笑盈盈飘来:“先生,请用茶。”景监笑道:“鞅兄,这是我的义女,叫令狐丽元。小令狐,这是爹的挚友,快快见礼。”小令狐红着脸作礼道:“见过先生。”景监笑道:“去收拾酒菜来,爹与先生接风洗尘。”小令狐嫣然一笑道:“你们先说话,片刻就来。”轻捷地跑了出去。

“鞅兄,你来了就好,我明日即刻向国君禀报。”

卫鞅摆摆手笑道:“内史不知,我今日也在招贤馆,一切都明白。”

景监大是惊讶:“如何?你先去了招贤馆?不先来会我?”

“国家求贤,招贤馆是公道,内史举荐是私道。先公后私,入政大道也。”

景监钦佩地一拱手:“鞅兄人正心正,景监佩服。国君宣示的做法,是因了对士子们才具不清楚。兄之大才,景监已经领教,当由景监担保引荐,无需耽延时日。”

卫鞅笑道:“鞅初入秦国,得遇内史一片热诚,先行谢过。”

景监连连摇手:“哪里话来?为国举贤,职责所在,鞅兄何必拘泥俗礼?”

卫鞅正容道:“实言相告,鞅也曾想过请内史直接引见于国君。然则,今日招贤馆所见所闻,领略了秦公之气度胸襟,此念顿消。秦公思虑深远,透彻坚实,不为士人浮躁虚荣所动,所出试贤奇策,令人心折。求贤令出自此公,绝非虚妄之笔。鞅虽学有所长,然对秦国民治尚无深彻体察,若依秦公之法,访秦三月而后对策,自显各人才具之高下。如此大道,鞅若刻意回避,岂是名士本色?”

“如此说来,鞅兄准备访秦?”景监终是有些困惑。

卫鞅点点头:“我自己原本也有此意,恰遇秦公如此明断,岂能错失良机?”

“鞅兄以为深入山野,乃士人之良机?”

卫鞅看着景监惊讶的神色,不禁哈哈大笑:“难道内史以为是坏事么?”

景监不禁大为感慨,叹息一声道:“我是说,招贤馆士子们却无人做如此想也。他们大都以为多此一举,甚至认为是折磨贤士。秦公苦心,唯君一人体察也,岂非是知音难求,神交难遇?”

此时,小令狐用一个大木盘上来了酒菜:一陶盆蔓菁炖羊肉,一盘鲜韭,一盘青萝卜,一盘野苦菜。小令狐摆好酒菜笑道:“请先生慢用。”笑着走了出去。卫鞅笑道:“小女年幼聪慧,真乃罕见。”景监苦笑:“亡友孤女,我疏于督导,不知礼数,鞅兄见谅。”卫鞅大笑:“本色本性为天质,何苦拘泥礼数?我看,此女将成内史绝佳辅助。”景监略显窘迫地笑道:“鞅兄笑谈。此事一言难尽,容后细说。来,干一杯!”

卫鞅举杯饮尽,便去夹那苦菜。景监笑着阻止:“鞅兄啊,那是野苦菜,你吃不下的。来,炖羊肉。”卫鞅笑道:“我已经尝过一次,苦中自有后味无穷。”说着吃下一筷,又大饮一杯,慨然笑道,“吾爱秦国,唯有两宗耳。”景监笑问:“哪两宗?”卫鞅笑答:“苦菜烈酒,尽皆本色。”景监大笑,举杯一饮:“秦国别无所有,唯此两样,取之不尽。”卫鞅笑道:“唯其如此,卫鞅可为秦人,是么?”景监慨然高声:“然!为鞅兄之苦菜烈酒,干!”两人大笑碰杯,一饮而尽。

卫鞅连饮,满面红光:“鞅有一请,内史助我。”

“鞅兄请讲,景监当全力相助。”

“三月之内,不要对秦公言及卫鞅。”

景监惊讶:“却是为何?”

“三月后,秦公若对卫鞅不满,尚请内史保我与秦公连见三次,可否?”

景监更是困惑莫名:“鞅兄何出此言?以鞅兄大才,秦公何以不满?一次便可任职,此后同殿为臣,何故三次?”

卫鞅微笑摇头:“君若信鞅,便当为之,君若不信,亦可不为。个中因由,日后自当详告,此时却不便说明。此乃卫鞅拜会内史之故也。”

景监沉吟有顷道:“好!景监当勉力为君斡旋。”

卫鞅起身,郑重一躬:“君子重然诺,内史信人也。卫鞅告辞,三月后再会。”

“且慢。”景监举起大陶杯,“鞅兄当辛苦三月,景监以此杯为君饯行。”

“好!”卫鞅朗声大笑,“卫鞅若负苦菜烈酒,无颜见君。干!”

两人不约而同地伸手相握,举杯相碰,慨然饮尽。

第二天清晨卯时,卫鞅来到招贤馆。士子们还在各自的小屋里收拾衣物零碎,有富裕者来时还带有随身贵重之物,吵吵嚷嚷地要求招贤馆掌事找地方保管,也有人站在院中商议该到何处去?有人说:“我看只到县府走走就行了,难道真到穷乡僻壤不成?”有人立即应和:“对,反正秦公说是随意走访不做定规嘛。”又有人道:“没有车马,仅这翻山越岭就累死人,能到县府就谢天谢地了。”更有一个士子扬着手中短剑道:“荒山野岭,遇到刺客盗贼如何办?治民在官,看民有何用?”吵吵嚷嚷,莫衷一是。发放钱物的书吏案几前还是冷冷清清,没有一个人开始。

卫鞅向院中扫了一眼,径直走到书吏案前递过刻名木牌。书吏恭敬热情地笑道:“先生稍等。”翻开花名简册浏览,却没有找到卫鞅的名字,正在诧异间,景监来到案前吩咐:“这位先生昨夜刚到,尚未住进招贤馆,给先生办理。”书吏点头答应,便给卫鞅发放了一应物事。那是四样东西:一张手掌大的通行令牌,装在一只皮袋里的一千枚秦国铁钱,一双结实的皮靴,一支骑士用的短剑。卫鞅久有孤身游历的经验,早已是一身布衣,利落地收拾好东西,当场换上皮靴,便走出了招贤馆。景监默默望着他的背影,久久伫立在院中。

卫鞅这次没有骑马。他知道,马虽可以代步,但在穷困的山乡,一则是快不了多少,二则是草料负担难以解决。布衣徒步对于他来说,本来就不是新鲜事,而且踏勘的又是一个准备长期扎根的国家,兴奋而愉快,丝毫没有苦不堪言的沮丧情绪。他也没有在招贤馆士子中寻觅同伴,他相信这么多士子中肯定也有刻苦勤奋之人,不会全然是浮躁虚荣之士。即或如此,他仍然愿意孤身而行。在他看来,深刻的思虑是孤独的审视所产生的,大行赖独断,不赖众议。深访山野,啧啧众议只会关注行止妨碍心神,而无助于明澈的思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