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过程改进案例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工程教育的质量问题是全球性的。我国具有全球最丰富的优秀工科生源和最大的工程教育规模,但也面临质量问题的严重挑战,尤其是办学机制产学脱节,教学过程理论脱离实际、实践环节薄弱,造成了培养目标脱离产业需求、教学中忽视产业实践和工程训练,导致毕业生普遍缺乏对现代企业工作流程和文化的了解,上岗适应慢,缺乏团队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新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人文素质薄弱。凡此种种,皆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回归工程”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他们于2000年联合几所国际著名工科大学在瑞典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资助下,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在全球逐步推广。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代表了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并被引入工程教育作为产业文化环境来培养训练学生。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学习”的一种系统完整的模式,集中概括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空间、师资能力直至教学和专业评估整个教学过程的科学方法论。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CDIO模式的理论和方法是先进的可行的,完全适合工科和其他专业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

现行中国大学教材、教学内容的问题表现在:(1)学科导向,片面追求知识的完备性和系统性;(2)相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千篇一律,教材缺乏特色;(3)内容陈旧、一成不变,不能按照产业需求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4)偏重理论,轻视实践,强调书本,忽视应用,缺乏理论与实际问题解决的结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5)课程之间缺乏有机关联,不能形成集成化的课程体系,不能很好地、明确地落实专业整体培养目标和能力大纲。

韩万江老师的这本《软件过程改进案例教程》很好地体现了CDIO“基于项目学习”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材的上述弊病。这与韩万江老师有多年的企业项目工作经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教育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本书分理论篇、案例篇、应用与实践篇三个篇章,有贯穿全书的路线图:理论学习→案例研究→情景展现→基于项目学习。它体现了实践学习、主动学习的思路。书中的企业案例是以作者亲自参与管理的组织为背景的,案例中的过程体系是逐步改进的,能力等级是逐步提升的。书中的案例有“做中学”过程描述;项目情景展示了过程体系的应用情况,直观易懂;最后的项目实践,使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工程实践,深入理解理论、运用理论、掌握理论,并增强团队合作、交流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希望作者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CDIO工程教育模式,基于集成化课程体系设计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专业教材,加强课程之间的关联,全面落实培养目标和能力大纲,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软件工程人才,满足中国产业升级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技术与教育研究所董事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

2013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