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暴戾之燕王扫北,为祭祖二李寻根(2)

谢建华一听“石碑”二字,便浑身一颤,险些摔倒。王菲菲则惊恐地发出了“啊——”的一声尖叫。因为,他们俩同时想起了昨晚的幻影。他们俩突然挣脱了李寿武的手臂,不顾一切地跟头把式地跑下山去,一路上不断被绊倒,马上就爬起来接着跑,有时撞在树上,但他们仍然不敢松一口气地猛跑,直到实在喘不上气跑不动为止,两个人相搀相扶胸口剧烈起伏,大口喘着粗气。

而李寿武莫名其妙地看着两个年轻人的背影,不得要领。此时李寿文就正儿八经地读起碑文。就见石碑呈灰紫色,左右竖向两行文字,中间是一位武士,手握横刀,器宇轩昂,满脸杀气。再看碑文,右手为上,阴文楷书:“成祖挥刀斩恶狼”;左手为下,阴文楷书:“景隆靖难败如水”。落款“明永乐元年”。

李寿文知道,靖难,自然是指靖难之役。如此说来,狼山真的发生过李景琛与燕王的恶战?而且真的有狼群加盟援李?这件事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议了。神奇得简直离谱,不可思议得简直天方夜谭。也许,李寿文这么想,燕王在狼山斩狼确实存在,但与靖难之役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后人的穿凿附会与演绎联想。但无论如何,这件事还是让李寿文唏嘘不已。他倒希望这件事是真的,那他就会在写给《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的资料里大书一笔!

二李用数码相机给石碑和庙宇拍了照。李寿文问李寿武,是不是继续往山上爬?李寿武道:“别爬,先到山下和八卦村的村民聊聊再说吧,这山上的野狼太吓人了。”两个人只得下山。他们决定去八卦村与村民好好聊聊,挖一挖关于狼山恶战的情况。如果能把情况问清楚了,爬不爬山已经不重要,现在有了石碑和碑文佐证,已经可以部分地证明当年李景琛确实在狼山顽强抵抗燕王了。

李寿武很在意地寻找谢建华和王菲菲,希望能够碰上他们。当然,根本就没碰上,也不可能碰上。谢建华和王菲菲差不多已经吓得魂飞魄散,屁滚尿流了。恨不得生出四条腿,更恨不得坐上直升飞机,总之以最快的速度离开狼山。

二李回到了马二楞的家,交给马二楞几百中介费,便由马二楞引领,找到了八卦村的德高望重的一位鹤发童颜的齐老先生。齐老先生已经年近90,是上世纪20年代生人,曾经做过乡间私塾先生,解放后又做过镇里的文书,说出话来非常可笑复可敬地“之乎者也”不断。马二楞把二李引荐完了就离开了。二李便掏出软中华,给老先生点上,然后与老先生攀谈起来。

老先生说:“你们老李家的人寻根寻到狼山,可喜之,可贵乎,却难为了你们也。山上野狼横行,八卦村的人众所周知。可是马二楞为什么不拦着你们,着实让人费解乎。找知情者把情况讲一讲便足矣,完全没必要非进山不可乎。‘燕王扫北’这个历史事件你们是知道的,其实这个历史事件还叫‘靖难之变’,‘燕王扫北’不过是老百姓的口头语,历史书都是讲‘靖难之变’的。是耶非耶?”

这个时候,大半生崇武做军人的李寿武就插不上话了。作家李寿文却正棋逢对手,他连连点头,说:“老先生所言极是。我们后辈人才疏学浅,还望老先生多加指教。”

老先生道:“狼山是古战场,地势复杂恶劣,多有狼豕出没。加之政府封山育林,多年来,不允许老百姓擅自登山。近年来旅游风潮渐热,人们偶尔来狼山打探,又有风水师断言此山多邪魔,不可触碰。一传十十传百,人们便把狼山看做神山、奇山、鬼山、魔山,再无人上山。而今人人追求娱乐幸福,谁还来狼山找别扭找麻烦?”

李寿文道:“我们爬了一段狼山,看到了狼粪,还看到了粼粼白骨。”

老先生道:“想当年燕王朱棣和大将军李景隆的弟弟李景琛在狼山打了一场恶仗,李景琛奋力抵抗却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燕王得胜离开时颁令:谁都不许收尸,否则诛灭九族。于是,狼山上留下漫山遍野的尸体和大明的忠魂。八卦村曾经有人夜晚听到了山上传来忠魂的呐喊和哭泣。”

李寿文道:“老先生,这燕王朱棣实在不够人道。”

老先生道:“明清以来,人们对燕王朱棣多有指摘评点,褒贬俱在,泾渭分明。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派领兵镇守大都(北京),称燕王。朱元璋长子朱标早逝,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元璋死后,其皇太孙,朱标的大儿子朱允炆继承皇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即位后,见各藩王尾大不掉,便与侍臣密谋削藩,并企图改封朱棣于南昌。燕王朱棣本来就觊觎皇位,对朱允炆继承皇位不满,遂以‘诛奸臣,清君侧’为借口,起兵造反。建文帝诏集山东、河南、山西三省兵将30万人,自太行山以东,陈兵于滹沱河沿岸,企图阻止燕王朱棣南下。1400年4月6日,双方几十万大军在滹沱河沿岸展开激战。经过长达一年之久的‘拉锯式’争夺鏖战,最后燕王朱棣获胜,明朝庭军部都督被擒,主帅耿炳文逃入正定闭门固守。建文帝又令李景隆为大将军,率兵50万攻打燕王。但因将士多属临时拼凑,号令不一,指挥不灵,屡战屡败,一退再退。而燕王且追且战,终于攻入明帝都南京。有人说建文帝自焚而亡,也有人说建文帝失踪。总之,1403年朱棣登帝位,改号永乐。然后迁都北京,是为明成祖。历史上称此事为‘靖难之变’,民间俗称为‘燕王扫北’。”

李寿文道:“河北一带农村流传着一种说法,说自己的祖先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老先生道:“因为靖难之变,燕王发狠屠戮,把河北一带的人几乎都杀光了。”

李寿文道:“燕王为什么对河北一带百姓大肆屠杀呢?只是因为河北人对朱棣的靖难进行抵抗吗?”

老先生道:“没错。史书记载,建文帝继太祖朱元璋之位后张扬其威,‘仁闻昭宣,众心悦服’,老百姓无不称颂。但因燕王朱棣一直以来觊觎皇权,对朱允炆继位极其不满,于是乎‘奋起方隅冒不韪以争天下’。而当时百姓在思想上倾向建文帝,并不倾向燕王。燕王对此心里也不是不明白,当僧道衍密劝燕王发动战争时,燕王曾忧虑地说:‘民心向彼,奈何!’。但强烈的权力欲还是鼓动朱棣发起了战争。事实不出朱棣所料,当他发动‘靖难’战争后,河北各地的官民对他进行了顽强抵抗。燕王的军队连连受挫,引起了燕王的极大愤怒。于是每攻一地,便屠其城,赤其地,惨无人道地屠杀百姓,我曾经查过《蕲阳府志》,里面有‘燕王愤甚,燕京以南,所过为墟,屠戮无遗’的记载。而其他很多史书上也都记载了靖难之役造成河北一带遍地白骨,让人触目惊心,‘长淮以北则鞠为草莽’的情况。当时景状之惨,可想而知。另外战争期间河北百姓大量外逃,也造成了这一带人口的急剧减少。”

李寿文一声长叹,道:“可是,因为建文帝懦弱无能,还是让燕王朱棣得手了。”

老先生道:“是啊,世事难料。公元1403年,燕王军攻占南京,即皇帝位,改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当了皇帝的朱棣踌躇满志,雄心勃勃,为朝廷需要,开始发展生产,极力恢复河北一带经济。但河北一带人烟稀少却是问题。于是,永乐初年,山西人申处山等上言:‘请分丁于真定、南宫一带占籍为民’。得到朱棣首肯。便在山西洪洞县建立一个移民机关,专门办理移民事宜。致使大量的山西界内的民众移居到河北。任何人都一样,离开老家总是恋恋不舍的。相传移民集聚处有一棵老槐树,流入河北的老百姓便牢牢记住,并将‘要问祖先来何处,洪洞县里老槐树’的说法世世代代流传下来。”

李寿文道:“如此说来,我们李家的人就有可能是从山西移民过来的了?”

老先生道:“不排除这种可能。”

李寿武插话道:“看来,李景琛的家眷是在山西了?”

老先生道:“这就不好说了,需要你们继续查考。也许李景琛的家眷一直在河北,而侥幸没被屠戮,生存繁衍下来。”

李寿文摇摇脑袋,感觉这种可能性不大。就凭燕王朱棣的为人处事,绝不会放过李景琛的家眷。只要李景琛家眷在河北,必遭毒手。

而河北K县老百姓关于李景琛与燕王恶战的传说,与八卦村老先生的讲述基本吻合。致于狼山是否有狼群参战的问题,老先生没有做出肯定。只是说,演绎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狼山一直有狼却是真的。

这个断言,与二李在山上看到的那块石碑相吻合。假如山上没有狼,怎么会有武士斩狼的石碑?而石碑上的碑文写的是“成祖挥刀斩恶狼”,是说朱棣亲自斩杀过恶狼。那么,如果狼群没有参战,怎么会惹起朱棣对狼的仇视?即使狼群没有参战,也至少是阻挡和妨碍了燕王的前进。不是吗?现在李寿文就这么想问题。他蓦然间感觉狼山的狼群是与李景琛站在同一条战线的,因此寄予了无限的好感。

说话间,老先生在躺柜里取出了一样东西,形状犹如烧火棍,但布满暗绿色的铜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