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演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凡例

一、是书所取材以《圣武记》及明季稗史为底本,而以诸家杂说辅佐之。

既取材于实事,则资料自富,故俯拾即是,皆成文章。

一、读是书者,须有大关键,即吴氏之兴亡是也。其兴也以易服哭陵感动人心,其亡也由忘背明裔称帝自尊,读者当于此注意。

一、三桂以孤军反动,六省即陷。郑经与耿、尚二藩,皆联族来归。势力既盛,而谋臣勇将又如雨如云,乃后则西不能过平凉,东不能渡长江,以其始则言扶明,而继乃背明故也。入衡自帝后,不特郑经与耿、尚为之灰心,即夏国相、马宝等此时亦如有口难言矣。读者不可不知也。

一、昔人咏杨妃诗云:“马嵬死后诸军退,妾为君王拒贼多。”又云:“《唐书》新旧分明在,那有金钱洗禄儿。”皆为杨妃洗脱也。是书陈圆圆一人,如魏源所记固多贬语,论者亦有比之如褒姒、张丽华一流者。然后儒多辟其非,故是书所纪圆圆悉有所本,非故为圆圆洗脱也。

一、历来亡国其后宫每多嬖人,然圆圆、莲儿皆能谏其君以义;又历来亡国必由奸庸当道,先失人心,而吴氏则谋臣勇将皆始终鞠躬尽瘁,其民心亦临危不变,而终以亡国者,正以见吴氏父子之自亡其国也,读者又不可不知。

一、明季稗史以胡国柱中道变心降敌。惟诸家俱无此说,魏源更记康熙十九年败胡国柱于建昌,可知胡国柱降敌之说稗史当有舛误。是书取材从实,非故为国柱留身份也。

一、吕留良谓胡国柱有王佐才而不得其时,曾献封建之策于三桂,且称三桂为知人,而以不行其计为可惜。然诸家俱无此说。观其逼死高大节于江西,失一栋梁,又老居长沙以诗酒废事,是国柱未得以王佐才称也。故是书悉从割爱。

一、三桂初无起事之心,其忍心摧残明裔者,皆欲结朝廷以自固耳。及自固不得,始蓄谋起事。故诸说皆以三藩一役,皆撤藩一议逼之使成。此书即本斯意,亦足见吴氏非真知种族主义者也。

一、三桂本英武神勇,远近皆惊,乃入川而后逡巡不进。及一出,则因病而退,再出,则因殁而归。即王屏藩已大破图海,然终不能握三辅之险以通三晋。读者于此,当知为吴氏必亡之朕兆矣。

一、是书叙数十年事实,皆在干戈扰攘之中,故于轶事闲情,点缀颇少。然独载重修归化寺,则以见吴氏之奢侈粉饰;而所纪莲儿之绝粒,圆圆之为尼,亦见吴氏宫府内外无一亡国之人,而吴氏之自亡之也。是书始终皆本此主旨。

一、夏国相屡议弃长沙北上,果如是则结局正未可知。观后来洪秀全,既据金陵,不思北进,情势相同。读者于此当悟开创时代进取与保守其得失何如矣。

一、三桂长子本招为额驸,然诸说不详其长子为何名,故是书亦从缺略。

一、吴氏兴于滇,亡于滇,不能逃越半步。盖藏地已不通,而缅甸又吴氏先自绝其路者也。故吴氏昔日观兵缅甸,实为灭族原因,隐为永历帝作一反面报应。

一、是书以明裔存亡为要素。吴氏以背明而亡国,其后自帝亦以背明而自亡,读者又不可不知。

一、后人每以毛文龙为有应杀之罪,不知文龙之生死即关系明祚之存亡。故是书不落窠臼,独为文龙表彰。

一、吴氏起事而后,西只有陕西之战,东只有湘赣之兵,然吴氏且胜多于败。若三桂能以川力突出,谁能阻之?惜吴氏不尔也。故曰吴氏之亡,自亡之也。

一、诸说皆称夏国相、马宝有大才。顾其着着受困,盖长江上流已为敌兵遮蔽,而吴氏又不准弃长江,虽有英雄亦难用武,于夏、马二子何尤?

一、三桂入川后即苟安不前,而世蕃又疑及马宝,以促其败,处处皆是吴氏自亡伏线也。

题诗

不拘名字否流芳,月到圆圆最断肠。

一笑早知倾国易,奈他儿女总情长。

君父仇宁共戴天,不堪回首望云燕。

任他宗社成灰烬,只要红颜幸瓦全。

武勇如君本可儿,奔驰万里借雄师。

独怜一掬秦廷泪,不哭山河哭爱姬。

出师为我护阿娇,况复论勋冠百僚。

忍拜新荣忘故主,为他恩重过先朝。

銮舆播越已年年,犹欲除根逐缅边。

惨绝梅山流血后,尚留血泪洒南滇。

平西开府拥千乘,不管皇图废与兴。

胜国官仪安在也,愧他易服哭先陵。

鸟尽弓藏最可悲,况非同类只羁縻。

撤藩岂为留余地,末路蹉跎合怨谁。

无毒无奸不丈夫,誓争南面抗称孤。

周家宫阙吴家府,五六年来已烬芜。

麾旌昨夜发滇中,何日归来唱大风。

称帝自娱空复尔,神龟先以沮枭雄。

先迷后易事应难,天道如何未好还。

秉笔且编兴废事,问谁贻祸好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