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你的公司需要激励哪种人(1)
企业是由人构成的,人不是机器,而是活的、有血有肉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管理其实就是管人。激励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那么,什么样的人是我们激励的目标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你的公司需要激励哪种人。
◎激励彻底解决问题的人
人活一辈子,就是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提出问题的。问题总是存在的,即使你不去找问题,问题也会来找你。当一个人面对问题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自己去当猎手,去“消灭”这个问题;要么自己成为“猎物”,被这个问题“解决”。在工作与生活中,提出问题很简单,但更多人喜欢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毕竟人不能在问号下生活,总要有句号,而且句号要画得完美。
当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什么?答案是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这就好比一个人摔倒了,最应该做的是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而不是坐地大哭。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如果能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回避责任,在我看来,这对于员工在职场中的自我发展和获得成功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如何找到有效的方法,并把问题变为机会?想干好工作,就要找到那些善于解决问题的人。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种了很多葡萄,到了秋天,葡萄挂满枝头,让人一看就流口水,狐狸看到了也垂涎三尺。一天,狐狸偷偷来到葡萄架下,想饱餐一顿,但由于它没有葡萄藤架子高,无论怎么够也够不着葡萄,葡萄明明就在眼前就是吃不到,这让它很恼火。但它并不甘心就此放弃,而是开始想办法。正当它左思右想、左看右看时,突然眼前一亮——葡萄架旁有一把梯子,狐狸看到梯子顿时喜出望外,因为它回想起自己以前经过果园时看到农夫曾经用过它爬上葡萄藤架,于是立即效仿农夫,用梯子爬了上去,顺利地摘到了葡萄,吃了个够。
这个故事虽然很小儿科,但传达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真理:要想得到一件东西,就得想办法;没办法,也要想办法。在生活中,很多人一遇到问题,就想法设法找各种理由来逃避责任,久而久之,让他们解决问题比登天还难。
能努力解决问题的人极为可贵,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身为领导,我也喜欢解决问题的人。我常说:“企业好比家庭,老板是丈夫,员工是妻子,丈夫希望妻子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待在家里做好分内之事,自己负责养家就可以了。”这是企业在创业期间员工与老板之间的和谐关系,但这种关系到后来会产生变化,当员工遇到难题找老板时,老板心里很窝火:为什么什么都找我?什么都找我要说法?你自己没主意吗?你就不能自己解决问题吗?恨不得把这人开除了。可反过来想想,是谁造成员工这样子的呢?或许就是自己,是自己把他惯坏了。惯坏一个员工是小事,惯坏整个公司的员工就是大事了。
无论是创新的点子还是巧妙的构想,都要落到实处才能生效。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曾经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受益匪浅:
一家杂志社在招聘两名助理编辑的过程中,组织了一场很有趣的探宝游戏。在这场游戏中,有14名优秀应聘者进入了总决赛,其中不乏重点院校的高才生。游戏规则规定:每个人都要找一系列的东西,同时努力调动自己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去做那个真正帮助公司解决问题的人。游戏的开场白是这么鼓励应聘者的:有学历、有知识,不代表能解决问题;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比拥有知识更能引起上司重视;不会解决问题就走人,这是商业的法则。
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中取得成功,就要善于解决问题。不管是在哪家企业,包括我自己在内,谁能帮我解决问题,谁才能获得我的高度关注。那些获得我的青睐的人,都是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
很多人遇到问题时都会措手不及,但谁能最快想出方案,解决问题,谁就能脱颖而出。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需要慧眼识才。但如何用人,如何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如何妥善管理员工,则需要高超的智慧,并且要会说话。
说话需要讲究技巧,说得好,是对员工的激励;说得不好,就是对员工的打击。激励的话怎么说很重要,总结起来,下面几句话是最经典的:
1.“你的问题很好,能解决更好!”
很多问题提出来容易,解决起来难。员工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作为领导,要给予他们支持,但除了给予支持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工作有效地分配下去,让员工各司其职把事情做好。作为领导,事必躬亲没有必要,有人解决问题就好。我欣赏员工提出问题,但更欣赏他们在提出问题后给予我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强化他们主动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意识,我认为对他们进行激励必不可少,所以我经常对他们说的一句话是:“你的问题很好,能解决更好!”
2.“你以后要多提醒我!”
其实很多事情未必都需要别人提醒,但我经常会对身边的员工说:“你以后要多提醒我!”因为我很希望员工能感觉到自己与领导之间的亲近感,这份亲近感很重要。员工得到领导的信任,工作就会越来越认真,越来越努力。一句让员工提醒自己的话,能让员工备感亲近,更加兢兢业业,领导何乐而不为?
3.“嗯,真了不起!”
一句真诚的赞美能让别人自信。很多时候当新人将策划方案送到我这里时,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颗忐忑的心。新手上路,不可能一上来就信心十足,所以我往往会给予他们一句鼓励:“嗯,真了不起!”用心去欣赏他们,激励他们,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说一句“了不起”,你不会少什么,但会得到很多。
工作好比恋爱,你只有欣赏对方,鼓励对方,对方才会越来越积极地跟你亲近,而这种鼓励,往往可以达到让彼此身心都愉悦的效果。
一句话总结:管理就是激励更多人快乐地帮你解决问题。
◎激励敢于冒险的人
戴尔·卡耐基曾说:“抓住机会!人的一生充满了机会。走得最远的往往是那些敢作敢为的人,四平八稳的船绝不会离开港湾太远。”这说的是一种冒险精神。
敢于冒险的人往往更有可能获得成功,创造奇迹,因为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们敢做,他们就会掌握先机,先发制人。要想提高冒险成功的可能性,既需要高智商,也需要高效率的团队,但高效率的团队在哪里?即使没有,也可以激励出来。
冒险精神是成就企业的关键要素,是勇敢者的胜利之源。我经常这么说:“为了那些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干杯!”
任何一个敢于冒险、敢于跟自己的命运叫板的员工,我都会尊重他,鼓励他,给予他最热情的支持和最大的鼓励。
作为一个企业家,要想获得更大的收益,首先要在守住现有效益的同时,拥有新颖的创新理念,这些新颖的理念能不能获得广泛的认可,要看企业家有没有敢于冒险的魄力和精神。
在整体企业的创新运作中,创新冒险的员工体系永远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新鲜元素。既然是新鲜元素,本身就存在风险,所以不要害怕犯错。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犯过错误,不经历几次挫折获得经验教训,就难以取得大的成就,获得大的成功。成功都是走出来的,走的时间长了,曙光自然就出现了,而且无比绚烂。聪明人知道这种冒险是企业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并勇于承担这种代价带来的后果。
本身勇于冒险的人不用激励,但不敢轻易冒险的人是需要激励的。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洪力任英特尔驻中国公司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总监,早在1999年,他就被上级任命为英特尔亚太区总裁技术助理,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半时间。
当时的英特尔亚太区总裁约翰·布雷斯林非常重视创新,多次鼓励员工,但这并未引起洪力的高度重视,所以洪力一直按部就班地工作,每天早上七点半进办公室,一直忙到深夜才回家,从没有想过如何创新这个问题。他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本以为可以得到领导的认可,但没想到,约翰·布雷斯林这样评价他:“我觉得你的工作量还是不够。”
洪力听了大为震惊,说:“我每天早出晚归,工作从不懈怠,怎么说我工作量不够呢?”约翰·布雷斯林摇了摇头,对洪力说:“没错,你在工作上确实花了很多时间,也非常辛苦,但在这一年里,我没见你犯过什么错误,这对于我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原因在于,你没有创新意识,你做的都是你熟悉的,但工作本身需要一种冒险精神。工作没有那么舒服,花时间在小的方面即使做得再完美,也会让你失去其他的机会,不能去把握创新的机会。”
约翰·布雷斯林的话犹如当头棒喝,让他猛然醒悟:约翰·布雷斯林最希望自己的员工能永远保持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的精神,而并非仅仅满足于重复自己擅长、熟悉的东西。在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机遇往往稍纵即逝,而机遇往往更青睐的人是那些有准备的人。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必将失去业界领跑者的地位,所以必须鼓励员工积极创新、不怕失败,因为成功的基石就是反反复复的实验和失败。
在英特尔这个网络帝国中,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因此,不管是以什么为前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敢于冒险。失败在所难免,失败之后正是总结经验教训的大好机会。因此,这种敢于冒险的精神已经渗透了这家企业的方方面面,让所有工作人员精神焕发,由此可见这种企业文化已经在他们心中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冒险并非指的是匹夫之勇、盲目冒险,在冒险之前要充分评估冒险的系数有多大,接受挑战前要做足功课,准备比一般方案更加全面、灵活的方案,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替代方案、应急预案,这样才能在应对困难方面有一定的信心,在应对失败的过程中也能保持一定的控制力,不至于惊慌失措,这可以称为“预期的风险”“可衡量的冒险”。
俗话说:“先探门后走路。”考虑周全后再进行冒险尝试,往往能收获超出你想象的东西,而这种收获往往来自冒险之前所做的准备。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故事里说:
很久以前,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都想去南海去取经,但考虑到路途遥远,两人迟迟没有出发。一天,穷和尚终于决定要启程了,特地向富和尚辞行。
富和尚鼻孔里直冒冷气,说,有没有搞错?你这样一贫如洗的,还能去南海?我就问你一句,你怎么去?
穷和尚笑了笑,说,我能怎么去?只能靠一个瓶子、一个钵。富和尚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知道吗?我几年前就准备去南海了,但一想到路上困难重重,必须考虑周全才能行动,我就没出发了,我打算买一条大船,等一切准备充足以后才出发。而你居然想靠一个瓶子、一个钵就去南海?我看你还是算了吧,别做白日梦了!
穷和尚听了也不跟富和尚再争下去了,第二天就动身前往南海了。一年后,穷和尚从南海朝圣归来,取回真经,富和尚还在准备买大船。
看完这个故事,不难明白:穷和尚打定主意,下定决心,不畏艰险,就可以勇往直前,把看似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做成,这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冒险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他也会像富和尚一样始终难以迈出第一步。由此我们可以验证一个真理:“没有什么不可能,处处都有可能的机遇。”稳中求进是件好事,但顾虑重重反而会导致裹足不前,办事能力受到严重限制,难成大事。如此一来,不要说成就,就连一件最简单的事情都很难办到。即使事前经过详细调查,也仍然无法做到彻底杜绝风险,圆满完成任务。就好比工作中,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在做一件事情时,我们要勇敢地先迈出脚,再面对困难,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人生一定充满可能。
我喜欢在自己的团队里听见这样的声音:“什么困难?放马过来吧!”冒险需要勇气,年轻就是冒险的资本,因为年轻,即使失败也无所谓,仍然有很多机会可以重来。真正敢于冒险的人,都坚信这个世界上一切皆有可能。
凭借灵感、直觉去冒险,拥有的仅仅是成功的可能;而凭借充分的准备去冒险,就会比前者从容很多。总而言之,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我对冒险的定义。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只有勇者才能取胜。
◎激励善于创新的人
有人曾经对十八大的报告做过统计,发现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达到了55次,这个词就是“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企业来说,创新都是发展的灵魂。一个国家要想走在世界前沿,就必须寻找不断创新的道路;一个企业要想当业界的“常青树”,就必须寻找到不断创新的方法。
英国的劳斯莱斯汽车堪称“汽车中的贵族”,它在1907年推出的“银灵”轿车曾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汽车”,但就是这样一个有名的汽车企业,却在后期发展中忽视了核心技术的更新完善,以致最终被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所收购,后又被卖给了宝马公司。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百度公司在创新理念的引领下,从最初不足10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今天员工数超过18,000人的大企业,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无论是劳斯莱斯的落伍,还是百度的成功,都证明了创新精神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