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口吃病的初始阶段
口吃病是一种潜意识的疾病,口吃病人都是在不自觉中患上口吃病的。口吃病不比非心理原因的疾病,非心理原因的疾病,患病的原因明显。如淋雨后发烧,知道淋雨是患感冒的原因。而口吃病不同,知道自己有口吃病了,实际上已患上口吃病多年了。
这种口吃病的潜意识,在口吃病的初始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时间少则一两年,多则上十年。口吃患者们都不知道自己是哪一年患上的口吃病,更不知道是哪一个月患上的口吃病,患者们只能说出患口吃病的大概时间。
口吃病的初始阶段,其口吃现象并不明显,只是偶尔有一些口吃。口吃患者身边的人还没有察觉,只是患者知道自己有时会口吃,有一点在意口吃。有时会有口吃的恐惧。口吃病初始阶段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前提的。
其一,有诱发口吃病的外因条件。同伴或家人中有口吃患者,其不良的语言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受到惊吓、不良的教育或大病后说话中的口吃现象,引起了患者的在意,会逐渐地形成不口吃的暗示。诱发口吃病的外因条件,在口吃病的形成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就开始有了口吃病的心理障碍。口吃病随着心理障碍的产生而产生。
其二,患者的性格比较内向、急躁。这是患者产生口吃病的性格条件。急躁的性格,像催化剂,加快了口吃病的形成。行为急必然会导致说话急,说话急会使发音器官超出正常的承受能力,使语言语无伦次。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心里会更急。二者恶性循环的结果,使口吃现象会逐渐地增多。加之患者的性格,比较内向,喜欢封闭自己,长此以往,更加不善于言辞,有点口吃自然会在意。
这种口吃的在意,是在逐渐的口吃中不断地加深的。在意的次数越多,口吃病形成得就越快。口吃现象多少的变化,必然会表现在口吃病心理障碍的变化上。
其三,有口吃的心理暗示。所有的口吃患者,口吃的心理暗示都很强。口吃患者,并不是弱智者。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上讲,口吃患者都是思绪比较敏捷的人。
人们在很多情况下,都会产生口吃。如:紧张、恐惧、兴奋、虚弱等。这种情况下的口吃是正常的。正常情况下,大脑神经控制着发音器官的平衡,发出想到发出的语言信息。因为感情的剧烈变化,大脑神经就会失去对发音器官的平衡控制,在语言上就会产生口吃。口吃患者把这种口吃现象一次次地放在心里。这种口吃暗示的积累,无疑是在一步步地走向口吃病的深渊。
口吃病的初始阶段,有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不在意常态口吃,不会成为口吃病人;另一种是在意常态口吃,不断地折腾自己,逐渐地有了口吃病的心理障碍。也就是说,逐渐地形成了口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