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略生命中那些不重要的事物
我们常说“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句话极具哲理性,说的是要对生命中那些不重要的人或东西学会忽略,小至做事,大至做人;小到经营企业,大到经营国家,皆是如此。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这句话和“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想说的是,在生活中,每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生命都非常有限。如果你什么都想做,什么都要事事亲为,那结果可能是自己很累,身边的人会更累,效果也未必好,甚至可能会一事无成。
鲁迅先生曾说:“即便你资质再不好,花十年的工夫去专注做一件事你也将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那就必须要有些有所不为的精神才行。同学叫打麻将,盛情难却,便去了;同事邀请打牌,为了同事关系,去了;朋友请你喝酒,为了面子,又去了。如此这样,可能是维护住了兄弟之间的情谊,但自己要做的事情,别说十年,恐怕二十年也难完成。人的一生又会有多少个二十年呢?若就此不加节制地事无巨细去应付,那么你的人生也会因你的无节制而变得一事无成。
做人如此,企业管理更是如此。
自古至今,伯夷、叔齐等名留青史;韩信以智佐定天下;豫让以义折服世人;诸葛亮以贤开创伟业。这些名人皆有所为,有所不为,伯夷、叔齐因不食周粟,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韩信胯下受辱,付出了尊严的代价;豫让自毁容貌,付出了身残的代价;诸葛亮不接受刘备的禅让,拒绝了帝王的荣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有所不为,才成就了更大的业绩。
海尔集团是最受国人推崇的成功企业,在国外也享有盛名,在它的创业历史和发展过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砸冰箱事件,海尔集团为了不让次品流入客户手中,宁愿把几十台价值不菲的冰箱全部砸烂,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誉,这种气魄,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各个企业只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更快地取得成功,才能在竞争中一枝独秀。
1957年松下对大型计算机项目的研究已有五年之久,投资金额达到15亿日元,却突然发布放弃这一计划。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了整个日本的震惊,因为松下研究出来的两台样机十分先进,很快就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推广并开始大规模地生产,很多人对这个决定都难以接受,为此他的部下不停地进行劝说,松下却一直坚持己见。
松下坚持放弃是因为美国大通银行的副总裁在几周前对松下的一次访问,在访问中他谈到了电子计算机这一话题,副总裁听说包括松下在内,在日本目前就有七家生产电子计算机的公司时,不禁吓了一跳。他说:“在所有我们银行贷款的客户中,几乎所有的电子计算机制造厂都经营得不怎么顺利,公司效益每况愈下,前景很不乐观。就美国来说,差不多所有公司的计算机项目都在减缩,然而现在日本共有七家,是不是太多了,这种危机感,你们能意识到吗?”
银行副总裁走后,松下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最终决定放弃大型电子计算机的项目。因为在接下来的科研、生产以及市场推广方面,这个项目还需要投入近300亿日元,如果不舍得放弃这15亿日元,那将来可能就会损失300亿日元。这个决定促使松下对电器和通信事业的发展更加专注,使之最终成为走向世界的电器王国。
对于企业来说,“有所不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工具,这也是公司管理的重要法宝。可以让企业毫无压力,更加理性地进行盈利模式、项目以及制度的选择。
在企业中,“有所为”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什么才是对企业最重要的,如何才能带来最大的利益,而“有所不为”是让经营者如何抓住重点,适时懂得放弃。
学会忽视生命中那些不重要的人或者事物。它是一种成功的智慧。想要有所作为,想要改变自己,那么这种智慧则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