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第一节 项目的申请

2007年7月11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年底,内地31个省市全部完成了建章立制。这一制度的建立,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加快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刚刚建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这一背景下,课题组以山东省为基础,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展开了调查研究。

课题组对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研究有着丰厚的理论积淀,“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的研究重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依托聊城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就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展开研究,特别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等方面成果卓著,先后承担了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鲁西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顺利结项。之后,我们又承担了山东省教育厅项目“新中国劳动制度发展与创新研究”,结项的最终成果专著《新中国劳动制度发展与创新研究》,2006年10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均刊载了新书推介文章。2007年我们又承担了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顺利结项。我们还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发表学术文章60余篇,《人民日报》理论版刊载的《尽快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和《抓住时机、完善农村低保制度》两篇文章,被全国几十家网站转载。

对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其试点开始我们就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了先期研究,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做过大面积的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2008年我们申报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创新研究”课题顺利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