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节 艾灸疗法的优点与注意事项
一、优点
艾灸疗法为民间疗法中之精华,又是针灸疗法的重要部分,故而能长期在民间广为流传和应用,深受人民大众欢迎。所以,艾灸疗法既可配合针术使用,又可单独使用,因而更具有自身特点。其优点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简便易学
《新针灸学》中阐述:“灸没有像针术中有时发生滞针、弯针、断针和晕针等现象,一般人也容易学会使用;便于推行。”说明艾灸疗法,简便易学,入门容易,较为容易掌握与应用,即使取穴,也不像针术那样难。所以,诸多民间医生和普通群众都会使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如果具有中医学知识,掌握脏腑经络学说理论,则学起来更快,效果更好。
2.经济实惠
本疗法所用的主要材料为艾叶,而且可自己采集,自己加工制成艾炷和艾条,点燃即可治病。艾叶遍布城乡,采集容易,所以不花钱也能治好病。即使有的配合隔垫物灸,多为厨房佐料之品或常见中药,有的可以自行采集,取材甚便,花费很少。所以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节省药材、药品。
3.适用范围广
艾灸疗法不仅可以治疗慢性疾病,也能治疗急性疾病,临床各科都有适应证。凡内科、儿科、妇科、男科、皮肤科、骨伤科、外科、眼科和耳鼻喉科诸多常见多发病都可用本疗法治疗。《新针灸学》云:“它对许多疾病,尤其是各种常见疾病的防治,常有显著的效果。凡是能针刺的部位,绝大多数均可以用灸法配合,以提高和巩固疗效,有些不宜针刺的部位,例如神阙穴以及诊断不明的局部肿胀等,单用灸法最适当。”
4.方便及时
本疗法不仅医疗部门使用,家庭也可作为自疗与互疗之用。方便及时,正符合中医“贵在早治”的医疗观点。《新针灸学》云:“灸的部位不需要进行消毒。灸治操作得当,除患者有温热的舒适感外,也能出现与针刺时一样的感觉……更广泛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成为与疾病作斗争的有力工具。艾卷灸操作很简便,只要指定灸的部位和灸的时间,患者可以自灸,也更易于调节温度。有些慢性胃肠炎和神经衰弱等疾病,每天到医院针灸,往返麻烦。患者学会自灸,自己可以在家多灸几次,效果更好。又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绞痛等发作性疾病……自行灸治,能及时解除发作。”
5.见效快,疗效高
凡是适合本疗法治疗的疾病和美容、保健,都有很好的疗效,有的用一次即可见效。即使对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只要耐心坚持治疗,也可获奇效。
6.可补针术之不足
针术与灸术各有特点,但是都能达到良性刺激的治疗效果。针术偏于凉泻,灸术偏于温补,不适合用针的部位,比如神阙穴却很适合用灸治,而且效果极佳。灸疗确有其独到之处,所以灸法能补针术的一些不足,如配用针术又有相辅相成之效。
7.安全可靠
艾灸疗法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比针刺疗法更加安全,没有滞针、弯针、断针和晕针等现象,即使艾炷瘢痕灸会产生灸疮,但有助疗效的提高,如果改用隔垫灸或艾条温和灸后则无灸疮的发生,故而安全可靠,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即使初学者,操作方法不规范,仅影响疗效外,绝不会有任何不安全的事故发生。因此在家庭互疗和自疗中可以放心大胆使用,不必顾虑。
二、注意事项
在应用艾灸疗法治疗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各点。
1.术者要端正态度,不断提高灸术
术者在掌握操作、提高灸术的同时,应态度和蔼,举止端庄,操作认真,专心致志。切忌操作马虎,一心二用。
2.患者要树立信心,密切配合
要取得患者配合,必须灸前应做好患者工作,耐心解释,消除其顾虑和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应坚持治疗,切忌治治停停,影响疗效。如果需要选用瘢痕灸时,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方可使用。
3.要辨证选方,合理施灸
选择灸治配方,一定要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年龄、季节及区域不同,选择合适的灸法。施灸时取穴要准,火力宜均匀,灸穴不要过多,壮数需足剂,切忌乱灸、暴灸。施灸时,既要注意施灸顺序,又要灵活掌握。患者体位既要舒适,又要方便施灸。
4.要保持诊疗室内空气畅通
施灸前,要将室内窗户打开,保持空气流通。施灸时,冒出的艾烟过浓,会使空气浑浊,使人呼吸不舒畅、难受而引起咳嗽等,特别是用灸较多时尤其如此。所以,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空气浑浊。
5.应注意扑除艾灰
艾绒易燃,在施完艾条灸之后,务必将艾条熄灭,避免引起火灾。艾灰积压过多时,则需离开人体吹去,或手指轻击艾条,或用艾条轻击存灰杯口,将艾灰除去后再灸。艾炷灸时,着肤灸,当燃至1/3或3/5时,应除去残炷,另换新炷,当隔物灸时,当快要燃至隔物垫即除去艾灰,另换新艾炷。
6.要防止皮肤起疱
起疱灸是一种灸法,但在一般灸治时,还是应防止起疱。施灸时,如温度未掌握好,刺激过猛,或者掉落火星灼伤患者皮肤,都可能引起起疱。为了避免灼伤起疱,一要与皮肤保持适当距离;二要持艾条手稳定有力,切忌晃动;三要制作艾条或者艾炷时,不能太松,防止掉落火星等。
7.要防止灼烧衣服
施灸时,由于火星、火灰掉落,稍有疏忽,很容易灼烧衣服等物。因此,一要及时除去艾灰;二要在靠近燃端处,都要用布或纸遮住,就可防止灼烧衣服。
8.禁忌证、禁灸部位以及穴位不要轻易施灸
但有些禁灸穴,如犊鼻、隐白,施灸很有疗效。
9.施灸的壮数和时间
艾炷大小及壮数多少,应根据患者之年龄大小和体质强弱酌情增减。老人、小孩以及身体虚弱、功能减退者,在施灸时艾炷应当小些,壮数应少些,艾条灸的时间要短些;身体壮实的中年人艾炷应当大些,壮数应当多些,艾条灸的时间要长些。实证、热证施灸次数要少些,时间可短些,而且要限定在某些施灸部位。而虚证、寒证施灸次数可多些,壮数应当多些,艾条灸的时间要长些。在冬季,施灸的时间和次数可以多些,而春天和秋天,应当少些,夏天则应更少些。艾条灸1分钟,相当于小艾炷灸1壮。通常中等艾炷约可燃烧3分钟。艾条灸一般每次可灸5~15分钟,个别达30分钟以上。艾炷灸通常每次可灸3壮,个别可达十多壮或更多。腰背部及小腹部的施灸时间可以长些,灸的壮数可以多些;而四肢、胸部和上腹部,施灸的壮数应少些,头颈部和阴囊部更要少些,或者改用温和灸。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而定。
用艾炷灸时,先将艾炷稳置于皮肤上(如遇难以放稳的穴位,可先在皮肤上涂些蒜汁或温水,使艾炷黏附在皮肤上)方可点燃,以免艾炷掉落。而用艾条灸,点燃之后须先将艾火熄灭后方可施灸。
10.防止晕灸
晕灸虽属罕见,但术者亦应注意。在施灸中,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手冷脉细以及血压降低甚至晕倒等症状时,是为晕灸。应立即停止灸治,让患者平卧,急灸足三里穴(两侧),就可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