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明君的孤独感
汴京。皇城。
已经夜了,景福殿仍旧灯火通明,赵祯还不想睡觉。
皇帝在什么地方,就需要许多人抬着灯火作陪,除了显得热闹些,也是正大光明释义。
赵祯是个节俭的人,但他仍旧需要皇帝该有的仪仗。
站在下方的小太监们正悄悄传递着眼神,猜测着皇帝为了什么事而兴奋,这么晚都不睡觉。
那个看着相当阴险的老太监站立赵祯身边,阴测测的把眼睛一横,又吓得小太监们赶紧低着头。
这时期赵祯身体不算好,于是老太监担心的道:“夜了,官家该休息了,莫要累垮身子。”
“呵呵无妨,今个朕高兴。”
赵祯笑着扬起手里的文报:“这是张方平给朕的,朕的神童上次提交的策论并非空谈,已初见成效。张方平说已经开始了人工孵化工作。把小鸡出生的过程效率加快了几十倍不止。舒州市场上的小鸡正在增加,张方平的展望是,来年舒州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吃到鸡蛋,鸡蛋会跌价。”
老太监道:“老仆以为,这时代流通困难,鸡蛋是易损物资,难以运输,所以未必是天下之福,至少汴京就很难享受到。”
赵祯道:“你错了。除了饲料配方,小孩把孵化方式也上缴朝廷了。张方平现在就在舒州,亲自熟悉人工孵化小鸡的流程,他想把这些流程吃透,那当然以后会在许多地方推广,自然包括汴京。托神童的福,皇城采购鸡蛋的价格也会便宜下来。”
随即皇帝又道:“你觉得是小孩大公无私,还是张方平威胁勒索王家了?”
老太监想了想道:“张相公素来酷吏。所以老仆认为是他威胁勒索小孩的可能性大些。”
赵祯这才舒出一口气:“张方平如此勾当做下来,等于替朕勒索王家。所以你觉得朕应该怎么弥补王家一下?”
老太监道:“上次赐他神童已经有些人不高兴,他年纪太小,老仆觉得不宜操之过急。”
赵祯叹息一声道:“天下子民都以为朕可以为所欲为,又有谁知道帝王家的烦心事。那个司马光也不知怎么了,竟是专门上书要求朕撤销神童封号,说那个小孩三观不正迟早败坏朕的名节。除了司马光和小孩有仇外,其他人是和王安石过不去。尤其淮西的官员,此番对王安石意见最大。”
赵祯很孤独,是真正的孤家寡人,需要倾诉。
继续叹道:“人人都有难念的经,大宋的压力就是朕的压力,朕的压力成为了张方平的压力,张方平的压力成为了王安石的压力,于是为了解决当下岭南的窟窿,王安石得罪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循环啊。这个天下,为何就有这么多的矛盾无法解决?”
随即再道:“王安石也是的……从出仕起就是个充满了争议的人物,是一块茅石头。”
老太监笑道:“老仆记得,当年他进京赶考时,鉴于他孩童时候就非常出色,于是都还没殿试,便有许多人看好他,京城贵人纷纷召见他要点拨。可王安石都不去,谁的面子也不给。皇城司监控到这些后,老仆亲口汇报您了。”
赵祯点头:“这就是从那时起朕关注他的原因。朕不觉得他有多好,只是觉得他特别。事实上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得罪人,导致朕原想点他为状元,进行更高一级任用。却是那些召见他未果的老夫子不干了,整天纠缠着朕说这不妥,那不妥,没办法,只得点他第四名及第,外放使用。”
“结果他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伴随争议,有时甚至和朕对着干,哎。”赵祯最后叹道。
这就是王安石的仕途。
北宋时期所谓的榜下捉婿,这时期就是巅峰。
许多大佬喜欢等在东华门,士子的名字被皇帝亲自唱出来的时候就捉回家去。这其实就是政治联盟的形成,裙带的建立。
许多宰臣喜欢把看好的“潜力股”捉进家来培养,以便将来接班。
而及第的进士们也愿意被这些权贵捉进家去,那叫“有后台”,仕途就会顺利得多,放官时候容易留京,容易获得重要位置。
这些,就是北宋政治中的另类门阀。
欧阳修都不能免俗,大佬胥偃保举他才能考起的,考起了后就“报恩”留在了老胥偃家里,否则他老欧阳仕途想如此顺利?
北宋这个时期,基本上有才的士子们进京考省试时,就会被京中大佬关注,看看哪个骨骼惊奇,就会提前召见点拨。
这就叫门生,考生们也会提前把这些大佬称为“恩师”。
王安石最恨这一套。
于是王安石在京中就没有“恩师”照顾,所以险些就状元及第的他,最终被大佬排挤,成了第四名。
皇帝赵祯喜欢讲平衡,既然有一群大佬反对茅石头状元及第,赵祯也就不会强求。
纵使第四名也非常牛了,东华门唱名时当然有人觉得王安石骨骼惊奇,如果愿意攀附,当然可以“嫁入宰相家”。
不过老王拒绝了。
就此王安石的仕途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第四名及第的天子门生不能留京,远赴地方做了一个“州签判”。
这个职务大抵相当于州秘书长。其后又放了鄞县。
若在后世市委秘书长当然比县长牛,但在大宋,主政的人最厉害,知县也是军政一手抓的,乃是中央空降特派员的意思。也就是说因为老王的“拗”,第四名及第的他,放官的时候连知县都不如。
年轻时代的王安石已经和他们显得格格不入,所以仇恨是从年轻时候就开始的,并不是变法了才开始。
于是老王苦干了十年,现在才到了淮西转运使任上。
王安石为什么顶住了入赘宰相家的诱惑呢,原因是他已经和吴氏有了私下约定。
从史料猜测,他们的感情类似两小无猜开始的。
早年老王忙着读书,其后为父丁忧,然后就进京赶考。
后来这些事总算忙完了,王安石拒绝了京中大佬们的美意,赶着去和吴琼结婚度蜜月。
“向蒙执事畀之严符,开以归路。暮春三月,登舟而南,浮江绝湖,绵二千里,风波劲悍,雨潦湍猛,穷两月乃至家。展先人之墓,宁祖母于堂,十年萦郁,一旦释去。戴执事之赐,此时惟重,还职不时,以惧以惭……”
这该是王安石为了度蜜月,误了上任日期被朝廷责问后,写给朝廷申辩的《上徐兵部书》。
大宋进士及第后一般作死也不会死。
所以王安石和他们扯犊子说“我以后会多为国家尽忠的”,于是就没人和他计较了。
这些就是多情老王的前世今生,他的确是块茅坑里的顽石又臭又硬。
不过刺头也有刺头的好处。
就是因为特别,皇帝始终关注他,那么他干的还不赖的情况下,别人就压不住他,但好歹在升。
沉默了少顷。
赵祯道:“朕当时就在想,小孩年纪太小不适合封赏,教育儿子也是王安石的功劳,所以是不是可以把赏赐加给王安石头上。可他王安石倒好,朕想照顾他都找不到理由。他送粮就送粮呗,好端端的跑那边去把陈署打一顿,这就炸锅了,过失被记录在案了。”
紧跟着就是现在张方平弄来实惠的事件,皇帝又想要给些补偿。可惜老王打人被记过处分了,与此同时,现在被拿走职田收入的整个淮西官员都在打王安石小报告。
多谋少断就意味着纠结,这就是赵祯不睡觉坐在这里的缘故。
皇帝认为这些家伙就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更可气的是,不知张方平是不是疯了,他竟然以“私分战争财富”为由把岭南宣抚使、枢密副使给拿了。
然后消息走漏被包拯收到了风声。
所以赵祯现在头大了。
大宋军队怎么带所有人都知道,就包拯不知道。宰相庞籍推荐、赵祯钦点的枢密副使狄青,结果现在是包拯自带饭盒的去追着狄青咬。
一个好东西都没有,但看起来他们又谁都没错。
他们就是这么对待一个为大宋屡建奇功、宰相推荐、皇帝钦点的将军的。
仅仅张方平和包拯这两家伙跳,赵祯还有办法平衡。然而那个死了爹正在丁忧的欧阳修都不在其位,却也跳出来生事了。
欧阳修抓住机会上书皇帝说,“看吧老夫早说那是小人,不能信任,国朝内忧外患之际,不恰当私分战争财富就是小人,结果被张方平抓到了不是”。
对这封文书赵祯只有苦笑。
欧阳修的“被张方平抓到”几字用的好销魂,不愧文坛泰斗。所以欧阳修的意思是“我虽然跳出来了,但官家你不要怪我,这事是张方平干的,我只是路过时候顺口说了一句”。
都堂上,庞籍对欧阳修的添乱大为光火,庞太师写文章讽刺的时候是这样用词的:欧阳修是帅臣,然而现在大宋安稳,不需要他运筹帷幄于茅庐中,安份丁忧吧,别想出来做事,否则就是不孝。不孝的人他也不会忠。
于是这边没有消停,那边庞籍和欧阳修也掐起来了。
庞籍也不是个好东西。
死护着他的好学生司马光,而司马光追着王家咬,张方平护着王家。于是就又掐起来了。
“乱了啊,这群人还不如个孩子。都说人越老越像孩子,这些家伙比王雱更孩子。”
赵祯叹息一声,起身打算回去睡觉。
走得两步又道:“警告司马光,不要整天追着小孩找麻烦。”
“是直接发中旨警告,还是让庞籍相爷传话?”老太监道。
“庞籍传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