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子张19.10
19.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关于信,《论语》中多次提到,回顾一下。
学而篇,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为政篇,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里仁篇,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公冶长篇,5.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述而篇,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泰伯篇,8.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颜渊篇,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子路篇,13.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宪问篇,14.31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卫灵公篇,15.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阳货篇,17.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朱熹说:信,谓诚意恻怛而人信之也。厉,犹病也。事上使下,皆必诚意交孚,而后可以有为。
邢昺说:此章论君子使下事上之法也。厉,犹病也。言君子若在上位,当先示信于民,然后劳役其民,则民忘其苦也。若未尝施信而便劳役之,则民以为从欲崇侈、妄加困病于己也。若为人臣,当先尽忠于君,待君信己,而后可谏君之失。若君未信己,而便称君过失以谏诤之,则君以为谤讟于己也。
子夏讲“信”,强调要取得“互信”,单方向有一腔热忱去“信”,很可能招致对方的误解。子夏举例子:“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君子要先取得民的信任,然后让民劳作,则民无怨,而如果君子未取得民众的信任,而发号施令号召、指派民众去劳作,百姓就会很不情愿去配合。“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同样的道理,作为人臣,只有取得了君主的信任,去劝谏、讽谏,才能得到君主的体谅与认可;如果还未得到君主的信任,而去劝谏,不论你说的多么有理,多么能自圆其说,多么普世价值,都无异于“批龙鳞”,龙颜不悦,君主会认为你这是诽谤,妄议中央,罪莫大焉。
“信”在孔子的概念中,是人之为人的基础,强调“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禽兽中都不乏“忠信”,比如犬马,但“人而无信”,则“不知其可也”。孔子认为,君子要做“德行”的表率,守“信”方面同样如此,当天子的、做国君的、为大夫的、做士的人,有政、为政的人要率先垂范,如果“上”不守信,却要求“下”守信,甚至强加于民“要信”,自己却做“信”外之事,则乃天下无道也。孔子对于无道,提出的方案是“隐”。但历史中更多的实践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信于民,民并非总是无动于衷、无措手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