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用教材:审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审计目标

考情分析:关于本节内容的题型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通常为2道左右。考查重点为各类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学习建议:理解掌握审计的总体目标、审计准则等难点;精准掌握各类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一、审计的总体目标(*)

要点提示】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审计准则的相关内容。

(一)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第25条,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

①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②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名师点拨 ……………………………………………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其目的是为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而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经营效率、经营效果提供的保证。

(二)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以实现审计的总体目标提供了标准,它规范了注册会计师的一般责任以及在具体方面履行这些责任时的进一步考虑。每项审计准则都明确了规范的内容、适用范围和生效日期。

(1)审计准则的内容

每项审计准则通常包括总则定义目标要求附则五章。每项审计准则均包含一个或多个目标,这些目标将审计准则的要求与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理解所需完成的工作,以及在必要时为完成这些工作所需使用的恰当手段;还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在审计业务的具体情况下是否需要完成更多的工作以实现目标。

名师点拨 ……………………………………………

注册会计师应将每项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与总体目标联系起来进行理解。注册会计师应考虑运用“目标”决定是否需要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

(2)审计准则的要求

每项审计准则中都单独设有一章“要求”,“要求”是注册会计师实现目标的规定动作。在审计准则中,对注册会计师提出的要求统一以“注册会计师应当”来表述。

注册会计师恰当执行审计准则的要求,预期会为其实现目标提供充分的基础。而各项审计业务的具体情况都有较大差异,且审计准则无法预想到所有的情况,注册会计师有责任确定必要的审计程序,以满足准则的要求和实现目标。

注册会计师确定审计的总体目标后,需要运用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来评价自己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若根据评价的结果认为没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则需要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

①评价通过遵守其他审计准则是否已经获取或将会获取进一步的相关审计证据;

②在执行一项或多项审计准则的要求时,需要扩大审计工作的范围;

③实施注册会计师根据具体情况认为必要的其他程序。

例题8·多选题】关于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以下理解中,恰当的有( )。

A.根据审计结果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包括沟通审计意见的类型、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等

B.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C.合理保证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D.合理保证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

解析】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是:①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②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以上选项都属于审计总体目标内容。

答案】ABCD

二、认定(*)

要点提示】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作出的认定是否恰当。

(一)认定的含义

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当管理层声明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作出公允反映时,就意味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以及相关的披露作出了认定。

管理层的认定若有什么不恰当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则可以根据管理层“认定的不恰当的表达”来确定财务报表错报的类别;管理层的认定在先,注册会计师考虑错报在管理层认定之后。

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可能是明确表达的,也可能是隐含表达的。

例题9·多选题】假设M公司2014年12月31日(财务报表日)资产负债表中所列示的期末存货项目(金额)500万元为例,以下对认定的理解正确的是( )。

A.M公司12月31日的资产中所记录500万的存货是存在的,表明存货账面记录没有多记一分,如果注册会计师以该账面记录为起点,则能够追踪到对应的存货实物

B.M公司记录的存货均由其拥有或控制,表明存货资产都在A公司存放

C.财务报表日M公司资产中所记录的存货以恰当的金额500万元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表明M公司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是正确的,并且已经对存货进行了期末减值估计

D.M公司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在500万元中,表明M公司实际存在的并且所有权属于M公司的存货已经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少记一分

解析】本题考查认定的含义,需从认定的明确表述和隐含表述上进行理解。选项B是不恰当的,“记录的存货均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是管理层从存货资产的“权属”上定义的概念,不是从存货资产的存放地点来讲的,比如说完成采购手续的在途原材料,委托代销的产成品等存货,在财务报表日没有在被审计单位“仓库”中,但从存货资产“权属”上界定,这些存货仍然属于被审计单位。

答案】ACD

(二)认定类别

认定可分为三类:①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②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③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时期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以下类别。

(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注册会计师对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以下类别。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注册会计师对列报和披露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以下类别。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注册会计师可以按照上述分类运用认定,也可以按其他方式表述认定,但都应当涵盖上述所有方面。

三、具体审计目标(*)

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认定”后,可以轻松确定每个财务报表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通过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注册会计师运用认定评估风险,并据此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应对评估的潜在错报。

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根据认定的分类分为以下五类,如表1-4所示。

表1-4 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根据认定的分类分为以下四类,如表1-5所示。

表1-5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根据认定的分类分为以下四类,如表1-6所示。

表1-6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由此可见,认定是确定具体审计目标的基础。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认定正确旨在为列报正确打下必要的基础,财务报表可能因被审计单位误解有关列报的规定或舞弊等产生错报;还可能因被审计单位没有遵守一些专门的披露要求而导致财务报表错报。因此,注册会计师若只审计了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认定,实现了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而未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相关事项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正确性实施审计,就不能说他获取了足以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