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敢相信的未来
我小时候读了很多书,其实大多是囫囵吞枣,消化起来很困难,我的记忆力也一般,迄今能记得住的情节寥寥无几。可古今中外,凡是语文书、历史书上提到的“名著”,我都想尽办法买来看。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每次胡同里来了挑担子卖白菜卖芹菜的小贩,都听到妈妈为了几分钱的菜价和小贩纠缠许久。今天的菜价已经涨了十几倍,可书价,二十多年前和今天没有太大不同,但只要我说去买书,妈妈总能变魔术一般凑出20块、30块钱塞给我,她很吝惜钱,但从来不吝惜给我买书的钱。
好笑的是,有一次为了买书,爸爸专程带我去上海,我们一个大人一个小人,衣衫褴褛,风尘仆仆,坐火车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硕大无朋的城市,我们甚至还背着几条编织袋——方便装书用。上海的繁华超过了我的想象,上海接待我们的方式也挺特别——我们刚出火车站就被警察叫去查验身份证,我们的样子的确和这座时尚都市格格不入。
那时候对书的热爱,好像久旱的土地对于雨水的饥渴,又好像初生的羔犊尝到了第一口母乳,现在想来仍觉得感动。人生的某个阶段,一定会为一件事怀有近乎痴狂的热情,这份热情里隐藏着关于我们未来的最大秘密。
我夜以继日地看书,如饥似渴、不加选择地吸收,即使看不懂也满怀热情地看下去,三两天就是一本大部头,还置备了手电筒,晚上撅着屁股在被窝里继续看。结果呢,我还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城乡结合部的孩子,可脑子里恨不得放眼整个世界,那些历史的壮阔、情感的跌宕、时代的幻变、人物的传奇,在我的小小脑仁里埋下了“理想主义”的种子。
我常常会去想,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我会像凡尔纳的《80天环游地球》那样,去探索这个世界吗?我会像《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拥有那么热烈的爱情吗?我会像写《老人与海》的海明威那样,成为一个坚强有力量的人吗?
那怎么可能会是我呢?那样的人生只是用来想想的吧?看,我的爷爷还在工厂里打零工看大门,我的爸爸才刚刚开上出租车,我的妈妈都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每次学籍里要填家庭成分我都困惑好久:我是农民子弟?还是职工子弟?抑或全家人都是自由职业者?我的世界就这么小,我的家人就这么平凡,我能亲眼看到的社会都有那么多的“高不可攀”,我可能会拥有那样的一种人生吗?像书里写的那种人生吗?
我从小就是个胆怯的孩子,面对陌生人,甚至稍微不熟的人都会感到惶恐。十六岁以前,连去趟理发店都要父母陪着,更别说一个人出门远行了——远方的世界看起来很好,却让我没有安全感。我心里有很多很多关于未来的想象,可每一种都看上去遥不可及。
在未来和自己之间,曾经最大的距离是“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