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社区与中国城乡社区建设
第1节 社区的概念
1.社区是什么?
社区的概念最近十几年来才进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它是指居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既是人们聚集、生活的特定区域,也是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场所。社区英文名为Community,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在其著作《社区与社会》中提出,意指具有共同习俗、共同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构成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这是传统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和我们今天所讲的社区在含义上有一定的差别。这种社区是在长期的历史文化进程中自然形成的,具有独特的或统一的人文传统或文化精神。国外的社区发展、社区回归等都是从这一意义上讲的。总的来说,国外的社区更多的是指街巷、里弄、村庄等自然型的城市和农村区域共同体。而我们国家现在讲的社区,在城市主要指法定的、规划的社区,即现代城市社区指的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经过社区体制改革之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从全国范围内社区体制改革和规模调整的情况来看,人们一般都是对原居民委员会辖区采取了合并的方法,新的城市社区范围都定位于大于原居民委员会辖区,而小于街道辖区。这种社区范围的定位是在综合考虑社区人口规模、资源状况、管理幅度、地域边界以及有利于开展自治活动等因素之后所确定。而农村社区,目前并无统一的意见,从现有的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来看,有的是在自然村范围内进行,有的是在行政村范围内进行,还有的是在农村集镇进行,并不一致。不过现在主流的意见是放在行政村范围内进行。这种意义上的社区,是正式意义上的社区,也可以叫做狭义的社区。广义上的社区则既可以指大于城市、农村社区的范围,也可以小于这一范围。
2.社区具有哪些主要属性?
无论是现代城市社区,还是传统农村村落社区,都需要具备下列基本属性才能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这就是社区的六个要素。社区一般包括地域要素、人口要素、组织结构要素、社会心理要素、规范体系要素和物质设施要素等六个基本要素。
所谓地域要素,就是我们对社区的范围的定位,社区一定要具备特定的地域空间,有一定的边界,是社区中人们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基本空间。这里的地域要素,涵盖了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理方位、地貌特征、自然资源、空间特征等,人文地理条件则包括人文景观和人工建筑等。这两者构成了一个社区区别于另一个社区的基本特征。我们虽然经常说网络社区,但在严格的意义上,网络不是一个真正的社区,因为它是虚拟的,没有一个确定的地域范围,只有和尚没有庙,那是不行的,相反,有一定的地域作为依托,才能增强人的依附感,美不美,家乡水,因为家乡有山有水,我们才对她充满依恋。有一定的人文地理条件,包括建筑、景观等,才能给人以踏实感,“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叶落归根,人老归乡”等俗语都是在说明地理要素对人具有巨大吸引力这一道理。
社区概念本身就是地域和人口的结合,人口要素也是社区最为基本的属性。没有特定人口,社区就没有对象和活动主体,地域就仅仅是区域而没有社区的含义。人口要素一般是指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构成分布和流动状况等。社区的人口要素是指居住在社区区域范围的居民,这是社区与其他群体如俱乐部、公民社团等相区别的一个特征。数量状况指社区居住人口的多少;质量状况则指社区居民在素质方面的情况;人口构成状况是指社区内不同类型的居民的数量比例关系;分布状况是指社区人口及其活动在社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而流动状况则指社区居民在社区内的进出以及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等。社区人口要素是开展社区工作的重要依据。只有根据不同的社区人口要素开展相应的社区工作,才能更为有效地发展社区。如果我们还以和尚与庙作比方,人口要素就是“和尚”,一个寺庙光有大雄宝殿、藏经阁,却没有和尚,那是没有生气的,也不能称其为庙宇。同样,我们看外国电影,经常接触到第13街区、第5街区这样的说法,街区就是单纯地理意义上的,只强调地域范围,街区里面只有住满了常住居民,才能成为社区。
组织结构要素指的是社区内各种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及其构成方式。在现代城市社区中,由于社区人口差异巨大,社区中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日渐增多,要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就需要依据社区组织结构要素进行相应的组织和管理。目前来看,社区内不仅包括家庭、邻里、商业企业组织、党政机关、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还包括一些文化、体育和娱乐性群体组织以及志愿者组织等。社区工作中要建立起社区内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共同致力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社区组织就是社区的脊梁,是社区居民的主心骨,是把社区人团结、凝聚在一起的那种机构。如果把中国比喻成一个大社区,那么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就是这个大社区中的主心骨,是核心力量。目前城乡社区中的主心骨就是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
社会心理要素是指在同一社区内生活的人们在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方面的相似性以及社区成员对社区所产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是社区中人们经常性地交往和互动的结果,也是把社区人群联结起来的重要精神纽带。社会心理要素是社区工作中既需要充分利用的有效方式,也是社区工作的成果之一。它是社区建设中的软件工程。社会心理要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区文化、社区传统,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逐步形成,但一旦形成了就很难改变。为什么古话说“故土难离”,就是因为故乡所形成的亲切的文化传统氛围已经深深地烙刻在每一个人心中,很难割舍。
规则体系要素是指为协调社区内的不同组织和成员而制定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以建设良好的社区环境。社区规则体系要素是开展社区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是建设社区的基础。良好的规则体系对于建立环境适宜、管理有序、居民认同的社区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规则体系不仅包括社区制定的成文的制度规范,如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社区自治组织构成规定等,还包括居民之间在大量的社会交往和互动中形成的一些互利互惠的内在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有人存在,就有矛盾,如何解决矛盾、实现和谐呢?就要订立一些规矩,设立一些规则,才能保证社区各项事业和工作有效地运转、有序地发展。
物质要素也是社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技术性基础设施,如社区内的供水排水系统、道路、路灯等;社会性基础设施即社区活动设施,如社区公共组织办公场所、社区服务设施、办公设备、活动经费、文化体育设施等以及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水平的要素,如社区医疗保障体系、社区社会保障体系等。物质要素是社区得以存在的基础平台。
社区的六个要素是社区形成的必要条件,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开展社区工作和研究不能忽视任何一个要素,也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片面地理解和处理,必须对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延伸阅读: 我们身边的社区
社区这个词,看起来很遥远,尤其对于农村地区的人来说,但实际上,从宽泛的意义上来看,社区真的是无处不在的。一个小湾落,几十户人家,几排房屋,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由于长期生活在一起,有着相同的语言、风俗习惯,彼此之间交往频繁,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同样,一个班集体,在学校时,天天生活在一起,同学情谊、师生情谊,使得班集体也会成为一个小社区。为什么同学之间都毕业十几年、几十年了,还想经常聚一聚,即使不能常相聚,也要在Chinaren上面开设一个同学录,建立网上联系。古龙的小说中常写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我则要说,有人的地方才有社区。显然,社区的灵魂就是人,社区就是一群人生活的共同体,一群人由于长期生活,形成了共同的文化氛围。学校或网上的班集体、宁静的小山村、嘈杂的小集镇,无论是东北的平原村庄,还是南方的少数民族吊脚楼都是一个个社区,城市的街道或街坊邻里,无论是北京的四合院、大杂院、小胡同,还是江南小城的街巷、里弄都可能是一个个社区的代表。当然,如果从行政规划来讲,从狭义上来看,只能有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市的居委会辖区和农村的村委会辖区(后者是当前的主流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