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独厚的宝港
鸦片战争之后,上海作为“五口通商”之一的城市,开始了“她”的开放。这开放是被迫的,是无可奈何的,是在洋枪、洋炮、洋舰的威逼之下从1843年开埠开始,逐渐地一步一步扩大的。
泥城之战,是其中的一个节点。
早在1800年的议会演讲中,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就瞄上了中国这块肥肉。他们根据到过中国来的商人、记者、官员们的报告,先是称舟山群岛的最大岛屿定海是中国中部最好的港口建设地。随着怀有殖民意图的各种各样的英国人来得越来越多,他们很快发现,上海是一块神奇的宝地,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宝港。
1832年,蹿进上海黄浦江来的英国人从明察暗访和精确计算中已经认定,就货物的吞吐量而言,上海已然跻身世界的主要港口之列。撞开上海的门户,对于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大英帝国”来说,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是啊,上海位于沿海大陆海岸线的中间部位,在一张中国地图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楚,它的位置奇佳: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东濒东海,北界长江,南临杭州古城,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连,这两个可都是中国的富省!
再从世界地图和航运轨迹来看,上海是世界海上环航的必经之地。
位于江海之交汇处的上海,有一条上海人称之为母亲河的黄浦江贯穿其中。黄浦江水深流缓,英国人坐着“阿美士德”号闯进来时,简直是势如破竹,航行顺利极了。
更为令洋人们兴奋得眼睛发亮的是,水量充沛、支流众多、航道常年不冻的长江两岸,是辽阔的中国大陆腹地,沿岸各省,人口密集、资源丰富、经济素称发达,历来都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尤其是中国人号称长江三角洲平原的中、下游地区,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往乡间走一走,旅行一次,哪怕是坐着轿子、小乌篷船,也能看清河网密布、鸟语花香的江南水乡。而这么一块富饶的土地几乎是和上海浑然一体地连在一起的。
况且上海的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到一眼望不到边,除了西南面的佘山、天马山几座小山丘之外,上海就是一个滚滚长江千百年来冲积而成的平原。
岂止是以英国人为首的外国殖民者发现了上海这种种优势。
我们的祖先早在三国时期,就察觉到了这是块宝地。孙权的青龙战舰就停泊在沪渎南岸。
唐宋时期,滨海盐场和渔村里产的盐和棉纺织品,就通过航运往外运送买卖了。
宋元时期,棉纺织业,盛产的稻米和航运业,成为上海地区的经济支柱。
明代,朝廷鼓励提倡大力植棉,棉纺织手工业随之迅猛地发展起来,通过航运,上海形成了许多棉纺织的集散之地。
至清代中叶,上海的港口运输已经形成了五条较为稳定的航线。这些航线,有通往北方的,也有通过长江运进中国内陆腹地的,还有开往东南亚各国和日本、朝鲜等地的。
到了鸦片战争前夕,到了我前面写到的“泥城之战”发生时,上海地区和航运、水运有关而兴盛发达起来的大大小小市镇集场,已经超过了150个。而随着门户开放,蜂拥而来踏上这块土地的英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俄国人、法国人还有无国籍的各式人等,都怀着发财梦走进了上海滩。“泥城之战”以后,在外滩建起的各种洋行、货栈、仓库,超过了120家。早期以走私贩卖鸦片起家的英美洋行,把中国的茶叶、生丝和他们视为艺术品的瓷器大肆运回本国去。
“东南之都会,江海之通津”由此形成。而曾经广为流传的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也更为世人所知。
我少年时代,还听老人们说起不止一个“洋瘪三”“穷小子”在上海滩发生的故事和传奇经历。
简单地回叙一下这段编进上海乡土历史地理书中的往事,合格的、出色的中小学历史地理老师,会绘声绘色地在这个大背景下,给一代一代上海的青少年讲授很多难忘而动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里会有中华民族在上海地区的传统文化和风情俚俗,这些故事还能告诉每一个上海人(包括改革开放以后涌进上海来的新上海人),我们是如何从遥远的路上走来,我们还将如何走下去。这些故事还能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一百几十年前上海是如何一步一步被迫开放门户的。这被迫中含着我们的无奈,也有着民族的屈辱。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再来回顾40年之前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是多么英明和难能可贵。
可贵就可贵在,40年前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全国上下一致的主动选择,是我们反思以后的选择,是我们总结了历史经验之后的选择,是我们痛定思痛以后的英明选择。
沿着40年前我们主动的改革开放指明的路,上海在28年前开始了浦东的改革开放,开始了东方大港的建设。
沿着这条主动选择的改革开放的路,我们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
上海,又在新的征程上迈开了大步。
这是中国梦的大步,这是两千四百几十万今天的上海人又一次腾飞的机会。
于是乎,21世纪灿烂的金光辉耀之下,长江经济带,新欧亚大陆桥,虹桥、浦东的航空港,东方大港的集装箱,全融入了“一带一路”的繁忙之中。
上海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然雄踞全球第一。
曾经的良港,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港。
得天独厚的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