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你真棒](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76/23454276/b_23454276.jpg)
期望的冲突
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是知心姐姐吗?我女儿报考北京大学,因差几分没被录取,吃安眠药自杀了,现在正在医院抢救……”
那是高校录取通知书下发的日子,一位母亲打电话给我。电话里,她泣不成声。
“别哭,慢慢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我的心缩紧了。就在两天前,两位因为没有考上理想大学的高中生跳楼自杀身亡,消息也是孩子的母亲通过手机告诉我的。
“我的女儿成绩很好,一心要报考北大。我和她爸爸也认为女儿报考北大没有问题。可是录取通知书发下来才知道,女儿因差几分落榜了,被北京另一所大学录取。”
“这所大学也不错呀!”
“我也这么说。可女儿一言不发,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网上和别人聊天。一天傍晚,她对我说,她出去一会儿就回来,可她一直没有回来……”母亲的话音被哭泣声淹没。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傍晚,她把自己打扮成淑女模样,手拿莲花,坐在公园的长凳上,看着太阳落山。当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她吃下了早已准备好的安眠药。幸好被巡逻的人及时发现,送到医院。”
“看来你女儿是有准备的。她自杀的念头是不是很久了?”我试探着问。
“是的。出事后,我从女儿的书包中发现了许多诊断书,是不同医院开的,症状相同:头疼、失眠。那些安眠药是她在不同医院一点一点攒的。”“我怎么这么糊涂,竟然一点儿也不知道。她爸爸总是说她,女儿烦,不和他讲话……”
“先别责备自己,也不要相互埋怨,快去医院看看女儿。只问病情,不问原因,让她好好休息。”我劝她。
几天后,女孩的父母来到我的办公室,哭着告诉我:“女儿醒过来,看见我们讲的第一句话是:‘你们干吗要救我?早晚我是会死的!’我们的心都要碎了!女儿是我们的全部,可女儿的全部是北大……”
我一下子明白了问题的所在,对他们说:“你们和孩子这两个‘全部’都是错的。你们有自己的事业、生活、责任,怎么只把女儿作为唯一?而女儿的全部就是‘北大’,这是不是太绝对了?上大学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终点,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只认一条道,不是逼着自己走绝路吗?”
我告诉他们,我的儿子上大学时,我曾请教过国内某著名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儿子应该报考哪所大学?
这位老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期望值不要太高,太高了就会失望。她说,某偏远地区有一个女孩子,学习特别好,人称“三脑袋”,物理、数学、化学都能考满分。高考时,父母让她考我所在的这所全国重点大学,她不想考,可是父母非逼着她报考,说是让她为祖宗增光;老师也劝她报考,说是为学校增光。她违心地上了我们这所学校,但情绪一直很不稳定,妈妈在校园里陪了她很久。妈妈回去后,学校进行了3次考试,她的成绩都名列中下。过去,她一直是当地的“状元”,这样的结果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入学仅3个月,她便跳楼自杀了。她的母亲到学校来“接”她,欲哭无泪,一声接一声地喊:“是我害了我的女儿!是我害了我的孩子!我当初为什么要逼她?! ”
教授讲这番话时,情绪很激动:“为了进军清华、北大……牺牲了多少孩子?你不是‘知心姐姐’吗,请你转告那些对孩子期望过高的父母,心理素质不好的孩子,最好不要上重点大学。”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情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的,烦恼纠缠,难以自拔,最后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进入重点大学的学生都要面临同样的考验,从高考状元到成绩平平,从备受关注到默默无闻,心理落差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
有一年春节,我去看一位大学老师,她告诉我,她教的大四学生中,又有一个男生躲在宾馆里割腕自杀!如果一个孩子把上重点大学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那么结果可能是悲剧!
当我把这些道理讲给这对夫妇时,他们已是泪流满面。
“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我向他们提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不要一味地责怪女儿,也不要过分地去安慰女儿。而是用平常的眼光去看待她、理解她,耐心地倾听她。
第二,当女儿冷静下来时,和她一起认清生命的价值。妈妈可以和女儿讲一讲怀女儿、生女儿的感受,一起回忆一下女儿小时候的故事,让她重温童年生活的美好。
第三,当女儿能清醒地思考问题时,告诉她,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生命是“1”,金钱、爱情、大学都是“0”,失去其中一个“0”,还会有希望,但丢了“1”,一切都就没有了。
当这对夫妇离开我的办公室时,京城已笼罩在暮色之中。望着他们的背影,我想起了正在杭州少管所改造的少年犯徐力。
这个刚满17岁的少年,因为承受不了母亲的重压,失去理智,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与他面对面地交谈一个多小时后,我明白了,正是过高的期望值扭曲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扭曲了一个孩子善良的心,促使他走向了极端!
徐力被判刑12年。3年多来,我4次去少管所看他,每次都给他买些书或衣物,每次都鼓励他重新奋起,好好改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徐力穿着我给他买的红色T恤,考上了成人自考大学。因为他的表现突出,多次立功受奖,已被减刑一年多。
让我最感震撼的是,有一次我去看他时,他对我说:“前几天,我姨妈来看我,哭着对我说,我妈活着的时候,为了我的学习常在她面前哭诉;可那天我姨妈也在我面前哭诉,为了她儿子的学习,她让我劝劝她儿子,让他好好学习,然后考大学!今天我才明白,天下的母亲都是爱孩子的呀!”
徐力哭了,我也哭了。
让我难过的是,当一个17岁的独生子终于理解母亲的期望是一种爱时,却永远地失去了母亲!
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爱和恨,就像一张纸的正反面,爱转化为恨,只是一瞬间的事;而恨转化为爱,却要付出一生的代价,甚至是生命!
3年前,一个儿子杀死了母亲;3年后,一个女儿走上了自杀之路,这究竟是为什么?
可怕的是,这种事情每年都在发生。自杀身亡和杀父母的孩子虽然都是少数,但是心理有障碍的孩子一天天在增多。一些在“重压”下长大的孩子,虽然上了大学,但内心世界仍然被自卑感笼罩着,不能自拔。
“是知心姐姐吗?我现在是全校最自卑的人了。我想和你聊聊……”一位靠自学考上北京一所高校的女孩给我打来电话。电话里,她一边哭一边诉说,整整讲了一个小时!
这个女孩的学习成绩优秀,在班里排名第六,她为什么还这么自卑呢?“我是在父母的打骂中长大的。每当我成绩下降时,父亲就让我脱掉裤子,用皮带的铁头抽我,直到流血。他不许我哭,我只好忍着。最恐怖的一次,母亲捂着我的嘴,让父亲打我的身子……我心里充满了恨!”女孩边哭边说。我的眼前也出现了一幕幕恐怖的场景。
“后来,我考进了北京的这所大学……可是我不适应,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我不能体会别人的感觉,心里一片灰暗。我上大学后,亲朋好友提起我,母亲很骄傲。我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很压抑。母亲让我把过去的事情忘掉,可是过去的经历像大石头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在别人面前,我常常有羞耻感。我内心很脆弱,一个人常用小刀割手腕……”
听到这里,我的心在滴血。
“快毕业了,你在想什么?”
“我想摆脱心理障碍。”
“你想改变自己吗?”
“想。可我不知道怎样改变自己。”
“有一句话叫‘境由心生’。很多时候,人的痛苦与快乐,并不是由客观环境优劣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决定的。你看路边的小草,被人踩来踩去,可它还是活下来了,它拼命地站起来,接受大自然给予的阳光、雨露,所以,它比温室里的花朵更有生命力。你就像那小草,你很有生命力!”
当我知道她是学幼教的,便鼓励她:“我不知道怎么称呼你,我叫你小草吧!小草,度过严寒的人最知太阳的温暖,走过沙漠的人更知水的甘甜。我相信,如果你做了老师,一定会爱孩子、尊重孩子。知心姐姐希望你能做一个阳光的老师,努力把心中的乌云驱散。”
“谢谢你,知心姐姐,我一定努力!我心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舒服过!”
其实,冷静地想一想,有这样遭遇的孩子远远不止这一个“小草”。
每当接到这样的电话,我的心情都特别沉重。我很想对这些孩子的父母们说:你们到底想要什么?是要分数,还是要孩子?是要成绩,还是要成长?你们的心中只有“大学”,孩子考上了,你们满意了,可是你们知道吗,你们给孩子童年带来的伤害,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你们辛辛苦苦地把孩子养大,日夜操劳挣钱供孩子上学,究竟为了什么?
知心对话
不要以“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为理由去逼迫孩子。逼子成龙,龙就会变成虫。正像德国诗人海涅所言:“即使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