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系统
在早期教授系统课程时,我经常会拿出一个“机灵鬼”玩具——它由一根长长的、松松的弹簧制成,可以弹起来、落下去,或者在两只手之间倒过来、倒过去;如果把它放在楼梯上,它就会自动地“拾级而下”。
我把“机灵鬼”放到手里,手掌向上,用另外一只手从上面抓住它,接着我把底下的手拿开。“机灵鬼”的下端垂了下去,又再弹回来,在我的手指上下,不停地伸展再复原。
“是什么原因让‘机灵鬼’像这样上下弹跳?”我问学生们。
“是你的手。你把手拿开了。”大家回答。
于是,我拿起装“机灵鬼”的那个盒子,也把它同样托起来,用另外一只手从上面抓住它,然后像魔术师一样,吹了一口气,把底下的那只手移开。
什么也没有发生。盒子还是被我抓在手里,一动不动。
“你们再想一想,是什么让‘机灵鬼’这样上下弹跳的?”
答案显然是在“机灵鬼”身上。当人们在按压弹簧或移开手时,弹簧自身的结构会使它做出相应的举动,但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了手的动作,而忽视了弹簧的内在结构。
这是系统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
一旦我们看清了结构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便能开始了解系统如何运作,为什么会出现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让系统转向符合人们预期的行为模式。当今世界持续快速地变化发展,而且日益复杂,系统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看到多种可能性,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管理、适应复杂性挑战,把握新的机会。
那么,什么是系统呢?系统是一组相互连接的事物,在一定时间内,以特定的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例如人、细胞、分子等。系统可能受外力触发、驱动、冲击或限制,而系统对外力影响的反馈方式就是系统的特征。在真实的世界中,这些反馈往往是非常复杂的。
拿“机灵鬼”玩具的例子来讲,原理简单易懂;但如果系统是一个人、一家公司、一座城市或者一个经济体,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很大程度上,系统自身就能产生一系列相关的行为。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某个外部事件可能引发某些行为,而同一个事件之于另外一个系统的结果就可能迥然不同。
现在,想一想下列观点的含义:
●经济的繁荣或衰退不是由某个政治领导人左右的——上下波动是市场经济内在的结构;
●一家公司市场份额的丧失很少是由竞争对手造成的——虽然其对手可能在逐渐积累起竞争优势,但至少部分市场份额的丧失要归因于公司自身的业务政策;
●石油出口国不是油价上涨的唯一罪魁祸首——如果石油进口国的经济不是建立在脆弱的石油供应上,其石油消费、定价和投资政策不那么容易受到石油供应的影响,石油出口国的行动就不会触发全球油价上涨,导致经济混乱;
●流感病毒不会攻击你——相反,是你自己的身体状况正好适合流感病毒的生长;
●吸毒上瘾不是因为吸毒者软弱,其实不管多么坚强或有多少人关爱,没有任何人可以治愈毒瘾,连上瘾者自己也不能——只有理解了上瘾是更大的社会性问题的一部分,会受其他多个因素的相互影响,人们才能开始应对这一问题。
类似这样的论述可能令很多人心神不宁,而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则是纯粹的常识。我认为,这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一种是顺应系统,另外一种是与其对抗。它们源自人们不同的生活体验,大家对这两者并不陌生。
其实,在接受现代的理性分析教育之前,我们人类早已与各种各样的复杂系统打过交道,并且驾轻就熟。举例来说,人体自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我们是由各种器官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种器官之间相互连接、协调运作、自我调节和成长。不只是我们自身,我们遇到的每个组织、每只动物、每个花园、树木、森林都是一个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凭直觉建立起了关于系统如何运作、如何与它们和谐相处的认知,无须任何分析,也往往不需要语言的表述,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然而,现代系统理论却经常和计算机、方程式等联系在一起,搞出一大堆高深莫测的术语、行话。但是,正所谓“大道至简”,系统理论所想表达的一些真理,经常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人所共知的常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摒弃繁杂的系统术语,直接回归传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