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华文世界的传播伦理及其教育的方法
引言
“伦理”一词,究其本意是指“事物的条理”。《礼记·乐记》中说“乐者,通伦理者也”。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教育家郑玄在其“三礼注”中称“伦,犹类也;理,分也。”大致是指语言文章的条理次序,亦指安排有条理。但也就是这部《礼记》,也就是这句“乐者,通伦理者也”,却又被也就是这个郑玄注为“伦,言人伦”。即处理人们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亦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所谓“传播伦理”,简单地说就是在大众信息传播社会活动领域中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而“华文世界的传播伦理”则是特指在应用华文(俗称“汉语”)进行大众信息传播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本文拟就华文世界传播伦理教育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求教于海内外同行专家学者,作为促进自己今后专业教学工作取得新进展、教书育人工作达到新水平的推动力。
一 华文世界传播伦理的基本特点
“特点”是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从反映事物内容的深度来区分,事物的特点可以划分成为本质特点和一般特点两个不同的层面。同样,对于华文世界传播伦理的特点,我们认为也应该从本质特点和一般特点的两个不同的层面来予以认识。
(一)华文世界传播伦理的本质特点
所谓本质特点是特指那些可以把这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甚至是非常相近的事物进行明确区分开来的特点。从某一意义上讲,本质特点源于该事物的本质属性,是该事物本质属性的外在反映。我们认为,华文世界传播伦理的本质特点就是专指在应用华文进行新闻及其他大众信息传播的社会生活领域中,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道德标准评判某一言论或行为的道德是非的基本规范,而不是指诸如应用英语、俄语、法语或其他语言文字进行新闻或其他大众信息传播的社会生活领域中,以其他民族的文化道德标准对某一言论或行为进行道德评判的基本规范。讨论的范围仅局限于华文世界而不涉及到其他语言世界,讨论的主题仅仅是指华文世界的传媒伦理而不涉及到其他领域的伦理,这是华文世界传播伦理这个主题最明显也是最本质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或属性,就可以比较方便和清晰地把华文世界传播伦理和非华文世界传播伦理或华文世界其他方面的伦理区分开来。华文世界的共同特点是所有社会成员都使用或认同使用华文进行新闻传播或交流。“华文”是包括华侨及其子女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及包括拥有其他国籍但具有中华民族血统的华裔外国人在内的社会成员群日常进行信息交流的最基本的媒介。一个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完善与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道德密不可分。所以,华文这一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客观地打上了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道德精神的烙印。他乡闻乡音,犹见亲人面。这种文化传统和道德精神的烙印正是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所有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侨乃至广大华裔外国人的重要精神纽带。而文化传统和道德精神正是包括传播伦理在内的所有社会生活领域伦理的核心支柱。所以华文世界传播伦理的核心也即是用以评判某一言论或行为的道德是非规范的核心正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道德精神。这是和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道德精神都不会完全相同的,而这也就是华文世界传播伦理的本质特点。总起来说,华文世界的传播伦理是以经过几千年来积淀和继承下来的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思想体系中的“仁”、“义”、“礼”、“智”、“信”为渊源性思想核心的伦理规范。这一伦理规范体系和内容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及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是非观有明显区别,是不可能混淆的。
(二)华文世界传播伦理的一般特点
所谓一般特点是与本质特点相比较而言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传播伦理中也有表现,只不过可能没有这么强烈,也就是说有些特点是世界各民族的传播伦理中共有的,只是在华文世界传播伦理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强烈一些而已。我们认为,华文世界传播伦理的一般特点主要有:较多地注重精神层面的评判而较少地注重物质层面多寡;较多地注重周围社会成员尤其是在本人周围的社会成员特别是与自己相近层次(俗称活动圈)中社会成员对自己的评价;崇尚具有真才实学并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成绩来获得社会的尊重,鄙视通过制造假新闻、传播不良信息或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利益和声誉的言论和行为;崇尚以自己的劳动成果创造财富并乐于帮助他人,鄙视那些依靠巧取豪夺获得财富或只图自己享受不顾他人死活的言论和行为;崇尚为了主持公道帮助弱者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及生命,鄙视那些见弱不帮、见死不救或见人有难绕道行甚至乘人之危投井下石的言论和行为;崇尚对事业的敬业奉献和卓有成果,鄙视从业马虎得过且过和平庸无能、无所事事的言论和行为,等等。
二 华文世界传播伦理内涵的层次体系
华文世界的传播伦理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科学完整地认识华文世界传播伦理的内在涵义,对研究华文世界传播伦理的教育具有直接的意义。华文世界的传播伦理具有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内涵,经过中华民族以及广大华文新闻传播从业者一代又一代的思考、总结、实践和弘扬,日益丰富,日臻完善,已经形成了华文新闻传播从业者具有相当共识、共同约束力和共同追求及褒扬取向的道德是非评判规范。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新闻传播从业者处理个人与国家、民族或集体利益关系的伦理道德规范。
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其主要基调是崇尚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也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个人自身利益,把政党、团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在华文世界的传播伦理中,那些为了国家利益安全和中华民族尊严而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个人生命的新闻传播人一直受到其他新闻传播从业者的尊敬和推祟,例如在全民抗击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华大地全面入侵的殊死搏斗中,不少新闻传播从业者尽管没有拿起枪杆走上战场第一线,但却握笔走上战斗前线,以极大的热情讴歌与敌人作拼死搏斗的将士,因而受到人们的敬重,从前线回到后方的战地采访团成员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即是明证。而对那些诸如曾任日伪时期北平伪治安总署机关报《武德报》编辑局长的管翼贤和柳龙光以及曾任北平伪临时政府机关报《新民报》编辑局长吴菊痴和吴铁珊等投靠敌伪、利用报纸刊物等新闻媒体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辩护或为其侵略战争政策鼓噪的背叛国家和民族的汉奸报人却嗤之以鼻,不齿与之同伍。
第二个层次:新闻业者处理自身群体与社会成员整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华文世界传播伦理中新闻传播从业者处理群体与社会成员整体相互关系的基调是,强调新闻传播者及其所掌握的新闻媒介以对社会、对社会其他成员、对社会生活的科学进步持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即在社会群体成员利益和新闻传播业者群体利益之间,崇尚以业者群体利益为社会群体利益负责的精神。诸如:
强调新闻传播业者和新闻传播媒体对社会发展和受众利益负责的新闻真实性原则,明确反对新闻传播业者和新闻媒体为了某一个人或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特定利益群体的利益捏造、虚构和散布假新闻的欺骗性做法。
强调新闻传播业者和新闻媒介对新闻以及其他大众信息的传播有利于构建科学、健康、积极、和谐的社会环境氛围,明确反对新闻传播业者和新闻媒体为了某一企业或特定社会成员群体甚至个人的利益利用新闻传播媒体散布封建迷信、歪门邪教、消沉颓废以及制造摩擦的言论等损人利己做法。
强调新闻传播业者和新闻媒介对社会政治新闻的采集和传播符合社会政治生活中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明确反对新闻传播业者和新闻媒体利用新闻与其他大众信息的传播挑动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和睦,甚至煽动社会骚动、危害社会秩序的有序运行的挑拨性做法。
强调新闻传播教育者爱生敬业,视学生为子弟,以真实学问传授学生,以高尚人格影响学生,以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以社会责任引导学生,以守信诚实要求学生,以培养对社会和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有用的人才,明确反对新闻传播教育者敷衍失责,对学生冷漠无情,无德无才无责任,不能为人师表的言论和行为。
强调新闻传播研究者遵循科学研究规律,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尊重客观历史事实,以发展学术为责任,明确反对新闻传播研究者违反科学研究规律,无视他人劳动成果,随心所欲或断章取义地处理历史史料和史实,以及以沽名钓誉为目的的学术骗子或学术贩子的言论和行为,等等。
第三个层次:新闻传播业者处理群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伦理规范。
华文世界传播伦理中新闻传播从业者处理群体内部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基调是,强调新闻传播业者及其所掌握的新闻媒介对新闻传播业者群体内部的团结和谐等持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即在新闻传播业者个人的利益和其他社会成员或其他新闻传播业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或矛盾时,持一种宽厚、宽容甚至宽大的态度和境界。具体地说,在处理新闻传播业者群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时:
提倡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在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上不回避矛盾,不含糊其词,不圆滑应付,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同时又提倡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对他人宽容,不因枝节小事伤和气,不为片言只语伤感情,只要无伤大雅,淡然一笑了之,大事为重,全局为重,友情为重。
提倡对待做过错事或说过错话的同行不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思维模式,重在他对所犯错误深刻真诚的认识,重在他对所犯错误有切实改过为新的实际行动,重在他在改过为新的过程中汲取教训不再重犯原来的错误。
提倡新闻传播业者在充满物欲诱惑的环境中当“智者”,头脑清醒,思维理智,刻苦学习,精益求精,与时俱进,奋发上进,不断以新的观念、理论、知识和技能,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以求使新闻传播业者自身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社会乃至单位事业的发展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提倡新闻传播业者以“铁肩担道义”的大无畏气概,以社会道德和公平为准绳,不畏强权,敢于主持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的公平合理,做社会公正公平环境的忠实“守望者”,同时对弱者具有真诚强烈的同情心和怜悯心,利用新闻媒体以及写新闻的笔为民代言,为维护广大受众以及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甘做“恶人”。
提倡新闻传播者正确评价和对待自己,视团体团队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尊敬前辈,尊重他人,谦虚谨慎,以礼待人。即使在学术争鸣中也注重摆事实讲道理,行文中不作耸人听闻之词,不作无中生有之词,不作人身攻击之词,不作恶意谩骂之词等等。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得到华文世界传播伦理内涵的层次体系结构图:
三 华文世界传播伦理教育的内容体系
所谓“体系”,是特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在上一节探讨了华文世界传播伦理内涵的层次结构,使我们对华文世界的传播伦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我们又应该看到,华文世界传播伦理教育的体系又是不同于华文世界传播伦理的内涵层次结构体系的。我们认为,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华文世界传播伦理教育的内容体系大致应当由如下几个层面的内容组成:
第一层面:哲学的层面
哲学是关于社会成员世界观的学问。比较通行的有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两大学术派别,而唯物主义者哲学中又分为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我们主张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哲学观。
所谓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要把历史的人物、事件、政策、法律以及运动等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和考察,既不把古代的人物、事件、政策、法律以及运动生硬地搬到现在的环境中并以现在的价值观、是非观和优劣观来予以评判,也不用过去时代的价值观、是非观和优劣观来评判当代的人物、事件、政策、法律以及运动。同样道理相推,我们不去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60多年间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以及台湾都经历了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即使台湾、香港和澳门这三个地区在历史上都曾经被外国入侵者殖民统治过的历史阶段,但因为日本人对台湾的统治和英国人对香港的统治以及葡萄牙人对澳门的统治又不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尽管这三个地区和中国大陆一样同处于华文世界的范围,而且基于中华民族文化道德传统的传播伦理的核心也基本相同,但传播伦理的一些具体内容却客观上是有所差异的。所以作为华文世界新闻传播伦埋的研究者既不要企图把在台湾通行的做法搬到香港和澳门去,也不要企图把在香港和澳门通行的一些做法搬到台湾去,更不要企图把在大陆通行的做法搬到香港、澳门和台湾去,当然也不要企图把香港、澳门和台湾通行的一些做法搬到大陆去,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要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防止看问题的片面性。在肯定某一事物正面意义的同时,也要看到可能被正面东西隐藏着的负面因素;在一个事物正处于上升发展状态时,要着力关注可能存在的逆转因素,以便“未雨绸缪”。同样,判断一个事物的正确、科学或民主、进步与否,不能离开这一事物存在的现实环境。有些做法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都达到较高水平的西方国家是现实的和有效的,但在一些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都处于发展状态中的国家和民族生活的环境中,就可能还不完全具备条件。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伦理规范中,既有我们的祖先长期思考探索和总结出来的诸如“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符合科学和谐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因而值得继承弘扬的民主性精华,同时,也有一些与当今社会环境已经格格不入的诸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封建性的糟粕。很显然,把封建性的东西拿到现代社会环境里来兜售是逆时代潮流而行的。
总之,必须把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作为华文世界传播伦理教育的基础内容,通过对受教育者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和培养,使未来的新闻传播业者具有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掌握辩证地历史地看待传统的道德伦理规范的思想方法。
第二层面:观念的层面
观念是指“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有时指表象)”。在华文世界传播伦理道德规范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国家和民族的观念、实事求是的观念以及和而不同的观念。
国家和民族的观念是指中华民族的全体成员及其后人对祖国发展沿革历史进程观点的认同,对祖国领土必须统一的观点的认同,对祖国领土不可分割观点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组成的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的观点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只有团结对外才能抵御强敌压迫的观点的认同等等。
实事求是的观念是指一切必须从实际存在出发,尊重客观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提倡一切从实际存在及实际可能来考虑问题,而不是无视客观实际,听凭主观意愿和一厢情愿。对新闻传播从业者而言,实事求是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真正使新闻媒体发布的新闻消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和而不同的观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拥有强势的一方对弱势一方的宽容,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存在。尤其是在学术研究探讨领域,更应该提倡“和而不同”的观念,对一家之说即使是大家之说,也允许表示赞成,或者表示质疑,更可以表示商榷或反对,只要是从建设的愿望出发,只要不是人身攻击,不是恶意谩骂,都允许表达不同观点。学术争鸣中有不同意见完全是正常现象,理应有这种气度和胸怀。
第三层面:修养的层面
关于新闻传播业者个人修养方面的道德伦理规范,在华文世界传播伦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有责任敬业的意识、奋发上进的意识、感恩报答的意识,尊重宽容的意识以及同情怜悯的意识等。
责任敬业意识是指新闻传播业者对待职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天降大任于斯人”自勉,把手中的笔杆(现在是笔记本电脑等现代化设备)当作履行社会责任的工具,兢兢业业地工作,全身心地为民生呼吁,当好社会公平公正的“守望者”。
奋发上进意识是指新闻传播从业者不仅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奋发拼搏,而且保持一种奋发进取的朝气勃勃的积极的乐观的精神状态,时刻关注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时刻关注科学技术的新变化,时刻关注民情民意的新变化,时刻关注与国家民族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国际事态的新变化,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并且能够战而胜之。
感恩报答意识是指新闻传播业者清楚地懂得自己的成长和业绩除了自己的拼搏努力之外,还与自己的家庭和亲人、服务的企业和同事、学界的前辈和同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密不可分,如果仅仅由自己单兵独马的拼搏而没有上述各个方面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双亲和兄弟姐妹的关心支持和无私襄助,要取得理想的业绩是完全不可能的。懂得这一点,新闻传播业者就会时刻拥有真诚的感恩意识,对父母双亲、兄弟姐妹、同事朋友、学界同行以及社会各界都不但要有感恩之心,怀感恩之情,更要有实实在在的报恩之举,回报社会,为社会发展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尊重宽容意识是指新闻传播业者应当以敬重之心对待身边所有的人,古人就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不光要以宽广的胸怀对待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社会成员,对他们抱有敬重心、亲近心和宽容心,更要对那些与自己素昧平生的其他社会成员有敬重心、亲近心和宽容心,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尊重他们的劳动和劳动成果,宽容他们对自己的失礼或不敬(只要不是恶意的攻击性或侮辱性的言行),并且不因他们缺少知识或财富甚至还不太卫生和文明而鄙视他们。
同情怜悯意识是指新闻传播业者面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困难和疾苦具有从人道主义出发的同情心和怜悯心,尽自己的力量为他们解困除难。真诚地助人于危难之中,全力地助人而不为功利。势短世长,勿以势处事;人多仁少,要以仁待人。尤其是对那些在事业上、经营上和学术上不可能对自己施予的帮助以回报的社会弱势群体以真诚的无私的帮助。
第四个层面:实践的层面
关于新闻传播业者从业实践中的道德伦理规范,在华文世界传播伦理中与之直接相关的有:未来新闻传播业者(即正处于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和理论学习阶段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具有的道德伦理规范、现实的新闻传播业者从业过程中应具有的道德伦理规范以及新闻传播研究业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具有的道德伦理规范。
未来新闻传播业者(即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具有的道德伦理规范一般包括勤于思考的独立人格,诚信朴实的学习作风,勇于探索的创新胆略,大胆实践的求实精神,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尊敬师长的礼貌习惯以及和谐相处的同窗关系等等。
现实的新闻传播业者从业过程中的道德伦理规范一般包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对待同事真诚合作的团结精神,对待受众视如家人的亲民精神,对待新闻内容客观真实的顶真精神,对待业务技能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以及对待企业(团体)爱之胜家的团队精神等等。
新闻传播研究业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具有的道德伦理规范一般包括尊重他人劳动和劳动成果的诚实品质,“不畏上不畏书只唯实”的治学品质;勇于在研究中开拓创新的创造品质,善于和同行进行学术合作的协作品质;勇于否定自己以往错误的革命品质以及在研究中积极贡献而不争功利的奉献品质等等。还可能有些内容没有阐述到,有待以后有机会再补充完善了。
根据上面表述,我们可以得到华文世界传播伦理教育内容体系的示意图:
四 华文世界传播伦理的教育方法
华文世界传播伦理教育的方法可以根据教育环境以及施教者和受教对象的不同或差异有多种多样。为便于叙述,我们把华文世界传播伦理教育的方法按照教育环境的不同区分为社会教育方法和学校教育方法两个类型进行探讨。
(一)华文世界传播伦理的社会教育方法
华文世界传播伦理的社会教育是一个通过多种方式或方法向新闻传播业者以及与新闻传播有直接关系的社会成员进行传播伦理教育宣传并使之接受或认同符合社会大多数受众根本利益的传播道德规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教育方法主要有:表扬先进法、鞭挞丑陋法、普遍宣传法、环境熏陶法以及专题研讨法等等。
表扬先进法是指对那些在华文世界传播伦理道德规范方面自身实践得较好得到新闻传播业界同行公认,并具有可学性可比性特点的先进人物或事例,通过媒体宣传、业界介绍、颁发褒扬状以及给予加薪晋级等方面的奖励等方法给予褒扬和赞赏,进而引导人们学习和仿效的一种教育方法。其特点是用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身边的人,启发引导人们去做同样的实践华文世界传播伦理道德规范的事,从而收到普及推广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传播道德规范的效果。
鞭挞丑陋法是指对那些在华文世界传播伦理道德规范方面做得明显较差或很差,产生较坏甚至很坏社会影响的新闻传播业者或特定事情,在符合法律精神的范围并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揭露,对其不良表现予以批评,对之所以会产生如此言行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与新闻传播业者特定社会形象具有明显反差的丑陋言行进行道德的批判和精神的鞭挞,以收到批评错误、鞭挞丑陋、惩戒本人、教育他人效果的方法。其特点和表扬先进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只是提醒人们不要犯与被批评者同样的错误,以减少同样错误的出现。
普遍宣传法是指在特定时间阶段(如政府制定颁布的新闻传播法律法规正式实施或实施纪念日)前后,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以及街头演讲等方法或途径,向社会各界宣传华文世界传播伦理道德规范的丰富内容或特定的要求,让社会各界都了解华文世界传播伦理道德规范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以达到宣传教育普及华文世界传播伦理道德规范的目的。其特点是目的明确,内容专一,途径多样,社会影响较大。
环境熏陶法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设施增加社会环境或新闻传播业者学习、工作、服务、研究以及生活环境中华文世界传播伦理道德规范的经常性信息含量,使人们在周边的环境中于无形无意中经常接受华文世界传播伦理道德规范的熏陶和警示教育,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其特点是寓提倡的道德规范教育于环境因素的熏陶中,不强加于人,不进行专门的教育活动而收到倡导、提醒和警示的实际效果。
专题研讨法是指把华文世界传播伦理道德规范的特定内容和新闻传播业务工作的特定内容结合进行研讨进而收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辨是非的教育效果的一种方法。如结合新闻学理论建设可以“研讨新闻传播行为及其过程中的道德问题,特别是新闻传播的道德规律和道德规范系统”。除此以外还可以结合新闻媒体发布广告的工作,研讨广告传播活动及其过程中的道德伦理规范问题;结合新闻采访工作中的实际或理论问题,研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道德伦理规范问题;等等。总之,结合新闻传播活动过程有关内容的研讨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传播伦理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结合实际的研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华文世界传播伦理的学校教育方法
华文世界传播伦理的学校教育是特指通过学校(包括课堂、图书馆、实验室以及社会实践或实习)的教育途径,向现在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即未来的新闻传播业者或已经在新闻传播领域从业的社会成员进行华文世界传播伦理道德规范教育的一种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从历史人物典范入手、联系现实生活的方法;理论分析利弊、结果证明是非的方法以及实地参观考察、接受氛围熏陶的教育方法等等。
从历史人物典范入手、联系现实生活的方法是指教学人员从历史文献记载中寻找具有典范意义的人物或事例,宣传华文世界传播伦理道德规范。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记载了崔杼因齐太史兄弟所记“崔杼弑其君”五个字,先是强迫太史改写,太史不从,被杀;又召来太史大弟,仍然是迫其改写,太史大弟不从,又被杀;再召来太史二弟,还是迫其改写,太史二弟仍然不从,还是被杀。齐太史的第三个弟弟听到三个哥哥因记载事件真相而连续被杀的消息后,不等崔杼来召,义无反顾地拿起笔就朝史馆走去,继续准备为维护新闻的真实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就在齐太史三兄弟的这种凛然正气面前,崔杼心虚了,害怕了,“乃舍之”,即放弃了继续迫太史兄弟改写史实,如不从即杀掉齐太史三弟的念头。这一事例尤其是齐太史兄弟所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一直是新闻教育者向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和其他社会成员宣传新闻从业者不畏权贵、坚守职业操守、为做到新闻记载真实而不惜生命的典范和楷模,受到无数人的尊敬和敬仰。
理论分析个案利弊、结果证明是非的方法是指教学人员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思考,对自觉执行华文世界传播伦理道德规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理论的阐述,并且从社会生活或媒体的报道内容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予以证明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类事例可以说屡见不鲜,如有记者为了追求新闻效应,在报道内容中采用了自己使用偷拍手段获得的音像资料,并且在报道的文字中故意渲染了与新闻无紧密关系的内容。该新闻见报后,当事人向法院提出关于该报道侵犯其隐私权的控告,最后被法院判决公开道歉和赔偿名誉损失等等。对这类事例,教学人员不但要介绍事例,更要通过对事例中反映出来内在原因和结果进行分析,以使学生通过这个事例的分析收到“引以为戒”的教育效果。
实地参观考察、接受氛围熏陶的教育方法是指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人员结合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或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和校园,走进那些有较深厚文化积淀和新闻传播伦理教育意义的旧址或遗址,让学生从引导参观者的讲解中和对现实氛围的感受和感悟中接受华文世界传播伦理道德规范的教育和熏陶。我们认为,组织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参观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香港《大公报》馆或当初在重庆坚持抗战宣传的中共《新华日报》旧址,对于坚定这些未来的新闻传播业者的专业思想和职业操守肯定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归纳出华文世界传播伦理教育的方法体系结构图(见下页)。
结语
华文世界传播伦理教育实际上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个从华文世界传播事业诞生以后就一直有人思考和实践的课题,也是一个必须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的领域。如何搞好华文世界传播伦理的教育,已经有不少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总结出不少教学经验和教育原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认为,无论采用哪一种教育教学方法,总的一个原则应该是方法为效果服务。我们认为,在华文世界传播伦理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努力遵循的原则就是传教者必先躬行的原则。就是说教师教学生“做人”,必须自己先“成人”。教师教学生学习新闻传播伦理道德规范,自己首先应当能够较好地践行新闻传播伦理道德规范,为人师表。只有教师先做给学生看,然后再讲给学生听,学生才会信服,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假如作为教师只知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唱高调说大话,课堂外的自己做得却不怎么样甚至很差,那又如何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呢?请这样的教师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