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刘维新学术观点的形成、特点与发展
第一节 学术观点的形成
在阅读了刘维新大量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文章之后,就不难发现他没有空洞的从理论到理论的文章,他的学术观点都是以事实为依据,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分析、理解之后,针对现实发展需要提出来的,具有应用的现实价值。这反映了他对现实经济研究的认真态度,更看出他作为一个老党员、老学者对研究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严谨科研态度和执著追求的科研精神。
一 通过实践调查认识城市、发现问题、找出规律
认识实践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没有对中国社会实践的深入认识,只是借鉴国外经济学理论谈论中国的改革是脱离中国国情的,也是不可能符合实际需要的。刘维新从事城市经济学研究,首先是从调查城市、认识城市开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在西安市实地调查了一个半月。当时为什么选择西安进行调查呢?因为西安市不仅是一个省会城市,而且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综合性大城市,城市工业门类齐全;交通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都相对比较发达,这对全面、系统地认识城市、研究城市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也为后来深入认识和研究城市打下了基础。刘维新在以实践为基础撰写出的一系列文章中,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观点,如城市性质、城市管理特征、城市中心作用、城市经济横向联合、城市体制改革特征等。
其次,是对土地利用的调查,土地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中期,联合国开发署的专家来中国调查,发现中国土地是无偿、无期被单位使用的,而且不进入产品成本。当时联合国专家组提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中国土地有偿使用问题,成果完成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又同美国合作研究土地的利用与管理问题。刘维新都是课题组重要成员之一,曾率领课题组成员到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地调查,并对山东的烟台、济南的3000多个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许多研究成果都是在调查的基础上,随认识的深入形成看法,才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一些观点,如土地有偿使用、土地城乡统管、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等。这些观点都是在实地调查后提出,因为符合实际需要,因此大多数被国家政策采纳。
最后,是对房地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因为房地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先导产业,也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为房地产业在中国的复苏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伴随城市住房制度和房地产业金融体系的改革,房地产业在1998年实行货币化以后得到迅速发展,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刘维新针对房地产复苏到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不仅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实际调查,而且对商品销售进行蹲点调查。
通过调查,他提出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和鲜明时代特征的观点,如“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城乡土地统一管理”“房地产业是先导产业,必须与区域经济、人口规模、收入水平相协调”“正确认识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适用房的理论缺陷”等。这些观点都是以实践调查为依据,通过认识上的深化,对某一方面形成自己的看法后提出的,符合经济实践的运行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并在应用中取得实际效果。
二 通过实践与研究找出规律
理论来自实践,反过来又去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是一个深入调查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也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没有对实践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就不可能提出有前瞻性的创新观点,也不可能符合实践发展的需要。没有深入的实践调查研究,只是从理论上推论得出的观点,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也不可能符合改革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实际。刘维新不少学术观点都是经过实践研究后提出的,如“改革城乡分管体制,实行市管县体制”“城乡土地统一管理”“西部大开发耕地保护机制”“明租、正税、少费”“耕地的动态平衡就是保护粮食安全”等观点,都是在大量对现实经济运行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因此,具有生命力,尽管一时可能不被接受或采纳,但被时间和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正如他早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土地租税费体系研究》中就针对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提出取消农业税、实行以工补农政策建议的观点,当时没被中央采纳,但十年后被采纳了。
应当说,只有在实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思想的飞跃、理念的创新,没有这个过程,理念的升华、观点的创新是不可能的,这就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
三 刘维新提出观点服务实践
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提高是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服务实践,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刘维新所从事的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及房地产开发领域,都属于城市经济学实体经济应用这个范畴,因此,他把理论研究作为服务实践的宗旨和目标,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第一,刘维新从事城市经济学研究,是从城市改革开放以后起步的,他先后对中国的几十个城市做过重点调查研究,并对国外一些城市进行过考察。如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日本、新加坡、西欧的城市等。在中国几乎跑遍了地级以上的城市。在西安市实地调查之后,他提出如何发挥城市经济中心作用,接着又论证了城市管理体制的弊端,提出城乡分割管理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和商品经济发展,并论证了市管县的好处,解决“条块分割”的种种弊病以及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等。从刘维新关于城市发展、城市定位到战略运行机制的一系列的文章中,不难看出推动社会进步、为实体经济服务是其最根本的目的。
第二,刘维新研究土地利用问题,是从联合国开发署合作课题组成立开始的,也是随经济体制改革起步的,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其研究贯穿整个进展过程,紧扣社会脉络前进。土地使用制度变革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起点。也可以说,没有土地使用制度的变革,计划经济的死结就无法突破,土地使用制度变革使实体经济得到发展和繁荣,也是引进外资进入中国实体经济的桥梁。刘维新有关土地有偿使用、土地制度改革的许多观点,都是为实践服务的,这体现了他把城市经济学当作一门应用学科的宗旨。他的不少观点被实践证明都是有价值和正确的,而且大多数都被采纳。
第三,有关房地产方面的研究,是直接为房地产开发、经营以及政策制定服务的。刘维新在房地产方面许多观点的形成,都是针对房地产开发实践、经营过程出现的问题概括出来的。例如,“正确认识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是调查中发现由于房地产行业的暴利驱动,各行各业都来搞房地产,地方政府把房地产也放到了一个非常不适当的位置与背景下提出的。再如,经济适用房运行中出现的种种弊端,也是在日照、莱芜、北京等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从实地调查中认识到高房价形成的原因,市场结构不合理与投资、投机购房过量是重要因素,因此提出“共有产权房和小户型普通商品房应成为房地产市场主体与抑制炒作”的观点,以及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都是针对实践和为实践服务的,这也是刘维新的许多学术观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