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故事(全2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母亲康斯坦丝

在德意志,围绕空缺的帝位,已故皇帝亨利的弟弟菲利普最早开始了行动。对康斯坦丝而言,如果菲利普的行动能够带来良好结果则最为合适。菲利普跟哥哥关系良好。康斯坦丝刚成寡妇,菲利普就告诉她,继承亡兄的应该是遗子腓特烈。但菲利普有强劲的敌手,那就是萨克森公爵奥托·布伦瑞克奥托·布伦瑞克,即布伦瑞克的奥托四世(Otto IV von Brauschweig,1175—1218),德意志王(1198—1209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09—1215年在位)。。奥托打着教皇派的旗号跟皇帝派菲利普作对。教皇派(Guelf,音译“归尔甫派”),12—15世纪意大利政治斗争中的一个派别,成员多为银行家、商人和作坊主,代表意大利工商业主的利益。该派为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与代表封建主的皇帝抗衡而与罗马教廷的势力联合。皇帝派(Ghibellini,音译“吉伯林派”)的成员则多为大封建主,他们力图保持封建特权,依附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势力。意大利中部和北部一些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如米兰、佛罗伦萨等都处于教皇派的控制之下,而一些工商业不发达的城市多处于皇帝派的势力范围之内。这两派的对抗使意大利许多城市间发生残酷混战。

在欧洲,教皇派和皇帝派的抗争贯穿了整个中世纪,就好比余震不断的地震一样持续震荡。但抗争的实质既不是宗教上的观点不同,也不是统治上的想法不一。德意志的教皇派是这样的一伙诸侯,他们纠集在一起只是为了反对康拉德康拉德三世(Konrad III,1093—1152),德意志施瓦本公爵腓特烈一世之子。1138年被选为德意志皇帝,但未加冕。霍亨斯陶芬王朝神圣罗马帝国第一代君主。1146年参加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在小亚细亚败于塞尔柱突厥人。死前将王位传给侄子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本书传主腓特烈二世的祖父)。、他的外甥“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红胡子”皇帝的儿子亨利等延续下来的霍亨斯陶芬家族霍亨斯陶芬家族(Hohenstaufen Family)起源于德意志一个名为斯陶芬的城堡。1138年萨克森-苏普林堡王朝的罗退尔二世去世后,德意志诸侯推举该家族的康拉德三世为王,开始了霍亨斯陶芬王朝。家族权势在“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和腓特烈二世统治时期达到鼎盛,其后日渐衰落。霍亨斯陶芬王朝于1254年结束。1268年,家族中的最后男性康拉丁兵败后在那不勒斯被斩首,家族灭亡。。他们之所以要打教皇派的旗号,只是因为霍亨斯陶芬家族出身的皇帝们对意大利有野心,这使罗马教廷的危机感日益加重,而在这一点上,他们跟教廷利害一致。对罗马教皇而言,让德意志教皇派存在就是因为他们是插在滚滚向前的皇帝车轮里的一根“棒子”。正因为他们是日本人所说的“横着推车,蛮不讲理”的人,教皇才会毫不吝惜地援助他们。天主教会最害怕的就是,皇帝把德意志和意大利弄到手后夹击教皇宝座所在的罗马。

小叔子菲利普身在德意志,不管他的行动结果如何,刚刚丧夫的康斯坦丝都有她必须从速解决的问题——统治丈夫留下的西西里王国。那些随同亡夫南下意大利,在意大利境内扩张了势力的德意志家臣并不可信。罗马教廷甚至在策反收养着幼小的腓特烈的斯波莱托公爵乌尔斯林根,以保证他继续领有公国为诱饵,让他跟德意志的教皇派统一步调。

另一方面,一直受德意志势力打压的诺曼旧臣也同样不可信任。无论是德意志裔,还是诺曼裔,他们都是封建诸侯,最优先考虑的是如何领有自己的领地。只要能够保证自己继续领有领地,他们对站到哪一边并不会感到羞耻。

康斯坦丝所依靠的是地位崇高的神职人员。西西里王国由意大利南方和西西里岛组成。康斯坦丝邀请常驻巴勒莫、蒙雷阿莱、雷焦、卡普亚等境内重要城市的大主教参加她召集的王室最高会议。这些人至少没有露骨的领土欲望。

启动了这一切以后,康斯坦丝才把寄养在斯波莱托公爵夫人那里的腓特烈接回来。幼子3岁了,他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转年到了1198年1月,英诺森三世教皇英诺森三世(Papa Innocentius III,1160—1216),1198—1216年在位,本名Lotario dei Conti di Segni。他曾在巴黎和博洛尼亚求学,1190年任枢机主教。他使教廷权势达到鼎盛,宣称“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像月亮要在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在教皇那里得到政权”。他发动和组织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武力镇压异端阿尔比派,出售赎罪券,大量征收教会捐税,强化异端裁判所。他于1215年召开拉特兰第四次公会议,做出了“天主教会乃举世唯一教会”的决议。被选为罗马教皇。38岁的年轻人担任教皇,这在当时也是特例。博洛尼亚和巴黎是那个时代两大最高学府的所在地,他是在那里研究学问的精英中之精英。他的才华广为人知,在教皇选举投票中甚至只一轮投票就定了乾坤。连日本高中历史教科书都说,这位教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罗马教皇的权力。他是意大利人,出生在罗马南边的小城阿纳尼。

康斯坦丝终于把儿子安置在了身边。她的下一个愿望是把刚刚3岁的儿子推到西西里国王的王位上。这件事必须在竞争对手出现之前完成。为了早日做成这件事,康斯坦丝决定接近刚刚即位的教皇英诺森三世。她将提出条件,如果教皇承认腓特烈继承西西里王,她会放弃儿子继承德意志王位的权利。从血统上说,儿子有这个继承权。

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男人们合并德意志和意大利的野心,长久以来一直是历代罗马教皇头痛的根源。自“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时起就一直是这样。如果断绝了这个根源,对教廷而言没有比这更大的喜讯了。英诺森三世接受了康斯坦丝的条件。

说不定,康斯坦丝心里并不希望自己钟爱的儿子长大以后与野蛮卑俗的德意志人辛苦盘桓。也许她心里在想,西西里王国气候温暖,经济富裕,文明度高,把这里交给儿子就够了,不要再管德意志了。丈夫去世后,她热衷于排斥丈夫的家臣,流露出她对德意志人的厌恶之感。

就这样,1198年5月17日,刚刚3岁半的腓特烈在巴勒莫的主教堂登上了西西里王位,同时接受了普利亚公爵和卡普亚公爵的称号。也就是说,他得到了意大利南方全境的统治权,其北部与靠近那不勒斯的教廷领土接壤。而且,这是得到罗马教皇正式承认的。这也意味着,尽管当时仍处于封建诸侯野心的旋涡之中,腓特烈却获得了任何人都难以染指的地位。康斯坦丝的选择在当时的时间点上是正确的,因为那时菲利普和奥托正在德意志持续着他们之间的抗争。

然而,在仅仅半年后的1198年11月,死神就降临到了康斯坦丝身上。据说她是因病卧床数日后去世的。但在死前,她完成了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选择一个人,把不得不扔下的、年仅4岁的独生子的安全托付给他。

英诺森三世

行将就木的康斯坦丝委托教皇英诺森三世做了儿子的监护人。教皇当时提出了条件,要她承认西西里王国为教皇领地。康斯坦丝接受了这个条件。她甚至接受了另外一个条件,即支付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费用。把一生献给上帝的人也不会白白给人做监护。不过教皇,同意这笔费用在腓特烈长大成人之后再支付。

尽管如此,让罗马教皇当监护人还是有极大好处的。在那个时代,法律秩序只是梦想。如果一个4岁的孤儿能让教皇而不是别人做他的监护人,那么任何不法之徒都不能轻易对他下手。这就是中世纪。在一个就要去世的母亲看来,这大概是唯一可能且能够预见效果的选择,哪怕儿子长大成人的监护费有300公斤黄金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