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NGO发展与研究述评
【摘要】国际社会存在一个全球第三部门,它以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NGO)为主体,在全球经济与全球政治之外开展活动。尽管近年对国际NGO的关注激增,但人们对全球第三部门依然知之甚少。1850年以来,国际NGO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19世纪下半叶为形成期,该时期成立的国际NGO有明确的全球化视野;两次世界大战虽然打乱了国际NGO的发展步伐,但休战期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NGO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二战以后活跃在某一区域而非全球化定位的国际NGO增加;截至21世纪初,国际NGO几乎横跨整个人类活动的范围。国际NGO主要从事三种类型的活动:收集、产出及传播大量信息;主办各种会议;影响国际社会中的其他主体。多数广为人知的国际NGO主要关注环境、人权、发展等问题,其实这只是国际NGO中很小的一部分。随着第三部门日渐受到重视,国际NGO作为全球公共治理代言人的角色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性开始凸显,甚至在诸多社会领域占主导地位。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国际NGO与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及其他组织的关系密切而复杂。
【关键词】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NGO、INGO)国际社会 全球治理 全球化
非营利部门通常与一个国家的社会联系在一起,由处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中的组织与社团组成(Wuthnow, 1991)。这些组织在商业和政治领域之外开展活动,如服务组织、流动厨房、休闲俱乐部、非营利医院、动物保护组织、私立学校等。国际社会也存在类似的全球第三部门,在全球经济(跨国公司主导,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政府间国际组织进行管理)和全球政治(以联合国为中心)之外运行。全球第三部门以国际NGO为主,涵括所有超越国家边界与司法管辖、追求跨国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志愿协会、联合会、社会团体、联盟、理事会、大会和委员会等。国际NGO十几年来颇受关注(Charnovitz, 1997; Florini, 2000; Keck & Sikkink, 1998; Hulme &Edwards, 1997; Boli & Thomas, 1999; Willetts, 1996),许多国际NGO广为人知,如大赦国际、人权观察、“国际笔会”等人权组织(Castermans et al., 1991),世界自然基金会、绿色和平和热带雨林行动网络等环境组织(Frank et al., 1997; Wapner, 1996; Lipschutz & Mayer, 1996),红十字会、无国界医生组织、世界宣明会和凯尔国际等救济和发展组织。
尽管近年对国际NGO的兴趣激增,但人们对全球第三部门还知之甚少,有关该部门的综合研究也较少,该部门远比人们意识到的要广泛与丰富得多。目前有6000~7000个完全意义上的跨国国际NGO在运行,同时还有成千上万个具有跨国导向的非政府组织。从电机工程到美食烹饪,从橡胶生产到斯宾诺莎哲学研究,国际NGO实际上横跨整个有组织的人类活动的范围。
国际NGO有很深的历史渊源,远比普遍认为的深远得多。许多观点认为,国际NGO是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胜利的结果,仅从20世纪90年代才突然开始蓬勃发展。然而,国际NGO的形成期是19世纪下半叶,甚至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有数量庞大而复杂的国际NGO存在。同样,国际NGO在世界社会中的作用领域及其重要性也被严重低估,尽管近年来这种倾向开始得到纠正。因此,本文主要基于三个目的:
一是对过去150年来国际NGO的发展进行全面综述;
二是全方位描述国际NGO活动的范围,让远离公众视线的各类国际NGO得到关注;
三是揭示国际NGO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如何运作,强调国际NGO与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的关系以及国际NGO对它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