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产业集聚动力与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研究工作基础

(1)导师理论指导

指导老师方创琳研究员在产业发展、城市化、城市与区域规划等研究方面发表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经验;毛汉英研究员是经济地理相关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黄金川副研究员对本书的研究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经验。课题组的上述专家团队,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丰厚储备和实践经验方面的丰富经历,可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强大理论指导。

(2)项目课题支撑

课题组正在实施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第六课题“小城镇产业布局分析系统开发”(编号:2006BAJ05A06)的研究,该项目的开展能在产业集聚等产业经济学基础理论方面为本文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课题组主持的院地合作项目“郑州市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焦作市城市总体规划”等河南省的规划项目,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资料保障。

(3)个人工作积累

①理论知识储备。博士入学前后,笔者深受导师方创琳研究员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城市地理等研究领域学术思想的启发,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书籍,对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以及产业集聚相关研究方法等方面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本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软件应用操作。硕士期间,笔者参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332-01),负责完成研究区的遥感影像解译、空间数据的地学统计与空间分析,熟练掌握了应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的能力;参与过土地利用规划课题,能够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应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处理复杂的研究对象;博士期间,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07CB210306),应用ArcGIS软件的图像配准、几何校正、投影转换和属性赋值等功能,独立完成中国风能资源不同要素及风电场布局的地理信息数据的编辑和处理,为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支撑,并负责绘制全套非并网风电产业的相关图集;参与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项目中人口合理性配置的专题研究,应用熵技术支持下的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借助ArcGIS软件对灾后人口安置的合理性进行适宜性评价。以上工作经历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与方法保障。

③课题研究实践。博士入学后,笔者先后参与了南京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珲春市边境经济合作区规划和郑州建设国家级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等横向研究课题。在这些课题中,产业发展都是重点内容,课题组在课题进程中无数次缜密的讨论,使笔者受益匪浅,逐渐积累了在城市尺度上研究产业发展、产业集聚,以及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相关知识。以上经历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