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说文常用的论证方法
论说文的论证方法是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必然联系的推理手段。它同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不尽相同。论证方法有许多种,在写作中可根据论点与论据的不同特点,使用相应的方法。论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演绎法
演绎法就是从一般规律推论到个别事物的事理论证。如,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写道:“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段话就是一个完整的演绎论证。作者从一般的规律“人总是要死的”说到人死的意义不同。再联系当时时代特点,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强调了死的真正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从而赞扬了张思德为人民而死是死得其所的,不但推理严密、清楚,也体现出文章的主题,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性。
2.归纳法
归纳法就是从个别事例中推论出一般规律的事实论证。我们以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为例,其中一段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译文:文王被拘禁在羑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所有这些作者都是心中感到抑郁不舒畅,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所以叙述所经历的事情,让后世了解自己。)这段话作者运用了归纳论证,一共列举了八个事例,从而得出了一个普遍的结论:凡垂名后世之人,都是身处逆境,心情“郁结”,“发愤”著述之人。
3.比喻法
比喻法是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论证比较抽象、深奥,或比较生疏、难以理解的道理。这种方法能把问题说得具体、形象,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比喻法中,论据是喻体,论点是本体,两者之间有某种共同特点。比喻法和类比法一样,在论说文中,这种方法居于次要地位,是仅起辅助作用的论证方法,时常与别的论证方法结合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论证效果。比如,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为了论证党和群众的关系,就运用了比喻论证法。文章中是这样写的:“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们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里借用了种子与土地的关系为喻,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党群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这就体现出了比喻法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4.引证法
引证法就是用公认的理论、原则、公理、格言、成语、俗谚及其故事传说等来证明一个个别性论点的方法。引用时可以在行文中直接引用,并用引号、括号、着重号、黑体字等方式标识出来,以方便读者,并准确把握文章意义。也可以间接引用,即在忠实于原作的前提下,以作者的口吻概括所引言论的基本意思或者基本精神,但不要断章取义,在形式上不加引号。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无论哪种形式的引用,都是为自己的论点提供充分有力的论据,让人信服,让人接受。如,秦牧在《论简洁》中引用了镌刻在曾经为火箭技术和星际航行奠定理论基础、为人类开拓通往星际空间道路作出贡献的苏联著名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墓碑上的墓志铭。原文是这样的:“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们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争取着生存世界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作者引用实例,表明简洁的语言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及其丰富的内涵。
5.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就是从已知的一类事物的属性推论到另一事物所具有的属性的论证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全文如下: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篇是典型的采用类比论证方法的文章。邹忌用妻爱、妾怕、客人有求而都说他漂亮的事例,来论证作为国君,有人爱、有人怕、有人想利用因而都称赞这一道理。类比论证的目的在于“求同”,在类比论证中发现本质上的共同点。
6.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把两种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加以比较、对照,从而推导出它们的差异点(不同点)并以此用来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对比有性质相同事物的对照比较,也有不同性质事物的对照、比较;有纵向的前后对照比较,也有横向对立的对照比较。无论何种对比,其作用在于使事物的特点更突出,更加鲜明,使论证的问题更加明确。例如,意大利影星索菲亚·罗兰说过:“当美丽的青春期已过时,我们应当对美采取一种看法,因为成熟美与青春美完全是两码事,它要求我们取一种不同的美的途径。所谓青春美是天然的,成熟美是有意培育的,而且是较为高级的。只要你努力,你一定会把它争取到。它比青春美有着更加丰富而复杂的内容。”这里作者把青春美与成熟美加以对照、比较,突出了成熟美的本质特征——“有着更加丰富而复杂的内容”。从而要求人们,特别是青春已过的人去培育、去努力争取成熟美。
7.例证法
例证法是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也就是平时说的“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它要求列举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的例子作为证明的论据,以此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正如人们常说的“事实胜于雄辩”。例如,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就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文中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里,作者毛泽东用了两个典型的事例,也是两个著名的史实,加以精辟论述,从而使人们相信“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样鲜明的观点。
8.归谬法
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再以之为前提,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最后得出一个十分明显而荒谬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的观点。运用归谬法推理应注意:不可偷换概念,引申必须合理,引申出的结论必须具有十分明显的荒谬性。归谬法是将对方论点的错误合理地“放大”,并推向极端,使之暴露全部的谬误、荒唐而不攻自破。这实际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