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作者序
小时候,我家有一间屋子,我们把它叫做“小书屋”。实际上,家里的每一间屋子,都可以称为书屋。
楼上的育儿室里放满了书。楼下爸爸的书房里全都是书。饭厅墙壁上排列着一排一排的书。墙上放不下,就摆放到妈妈的起居室墙上,最后一直摆放到卧室里。有书读没衣穿,比有衣穿没书读的日子过得更正常。没有书读,就像没有饭吃一样不正常。
家里的房间中,只有小书房全部用来放书,犹如一座无人照看的花园,任里面长满鲜花与荒草。小书房里的书胡乱堆放着,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在餐厅、书房和育儿室里,书籍都分门别类,摆放得井然有序。唯独小书房里像挤满了一大群形形色色的流浪狗和流浪汉,仿佛是被楼下排列整齐的书架遗弃的弃儿,又像爸爸从杂货店里批发回来的一包包多余物件。里面有很多垃圾,但更多的是财富;既有社会闲杂人员,也不乏名门望族。一个孩子,从来没人阻止他徜徉于这些书籍之中,简直像中了彩票一样幸运。小书屋四处落满灰尘,窗户从来没有打开过。夏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去,形成一道浑浊的光柱,光柱里金粉闪烁,熠熠生辉。阳光打开了魔幻般的窗扉。从窗口望进去,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和时空:那里充满了诗歌、散文、现实与幻想。那些书有旧剧本和历史书,有古老的骑士文学,有神话传说和传奇故事,还有所谓的文学精品。一本叫《佛罗伦萨之夜》的书令我十分着迷,另一本叫《霍夫曼的故事》的书,却把我吓得够呛。还有一本《琥珀女巫》,里面的女巫一点不像我所喜欢的童话故事里熟知的女巫。
书架达到墙的一半高,窄窄的架子上塞满了各式各样的读物。书架顶上横七竖八地码着一摞摞书,几乎碰到天花板。地上也堆满了书,你得从上面跨过去才能走动。窗户两侧高高地堆着两摞书,一不小心碰到,就会倒下来。你在以为是松动的地方用力一扯,马上就会有一摞书掉到地上。你扔掉原本吸引你那本书,因为掉下来的书中露出了另一本。就在这里,在这间小小的书屋里,我像查尔斯·兰姆一样,学会了阅读任何可以称之为“书”的读物。我蹲在地上、或背靠着书架看书的时候,灰尘钻进了鼻孔,双眼一阵阵刺痛。虽然身体不舒服,精神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只有当我不再徘徊于幻想比现实更真实的王国里的时候,只有当我重新起航去发现比幻想更令人好奇的现实王国时,我才会意识到自己的笨拙姿势和令人窒息的环境。我经常感到咽喉肿痛。假如这是由小书屋里的灰尘引起的,我也不会为此而后悔。
从来没有仆人拿着掸子和扫帚,来打扫一下阳光照射的窗户,或扫一扫地上长年累积的灰尘。要是没有这满屋灰尘,小书屋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灰尘里有宇宙尘、金粉、蕨类尘埃,还有回归于泥土、又从地上扬起的尘埃。“这静静的尘土,”一位名叫艾米莉·迪金森的美国女诗人写道:
静静的尘土是绅士和女士,
是少男少女:
是笑声、能力和叹息,
是卷发与连衣裙。
一位名叫维奥拉·梅内尔的英国诗人,从壁架上清扫掉让闪亮的物体失去光泽的灰尘时,停下来想到:
可是我要驱赶的这些尘土
是鲜花与国王,
是所罗门的圣殿、诗人、尼尼微……
我两眼刺痛,从小书屋爬出来。也难怪,小书屋里那些斑驳的金色粉尘还在我脑海里舞蹈;那些明晃晃的蜘蛛网仍牢牢占据着我的全部记忆。难怪,多年以后,当我自己开始写书时,它们就变成了一团乱糟糟的故事,有虚构也有事实,有幻想也有真实的故事。我向来不能把一件事情与另一件事情成功地区别开来。诞生于尘土中的书中故事,就将表明这一点。七个女仆拿着七把扫帚,扫了五十年,都没能扫尽我记忆中的尘土。这尘土是由业已消失的寺庙、鲜花、国王、淑女的卷发、诗人的叹息和少男少女们的笑声留下的。那些金色粉尘,就像扫烟囱的人一样,一定会在某间小书屋里归于尘土,等时来运转的时候,才会显露一会儿真容。
E.F.
1955年5月于汉普斯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