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 听觉空间与声学空间的比较
声调声学空间上,石锋、王萍(2006a、2006b)对52位北京人的发音进行了语音实验和统计分析,每个声调按时间等距选取9个测量点,每个点上52位发音人的T值最大值连线与最小值连线之间的区域就是该调的极限分布。
我们将普通话四个调类的听感范畴与上述声调声学空间进行了比较。由于声学空间进行的是单字调的统计,为与双字组中声调的听觉空间进行比较,上声调我们只选取前半部分。对比情况参见图10。

如图10所示,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听觉空间与其声学空间之间具有很强的对应关系,各调类的听觉空间与声学空间范围基本对应,听觉感知范畴边界与声学极值分布基本一致。
在各调类之间关系上,如图11所示,声学空间的四个调类的极限分布之间有部分重叠,但重叠并非出现在同一个人的发音中;如图12所示,听觉空间的四个调类的范畴之间同样有很大部分的重叠,但重叠的部分多在不同的前后字或参照字环境下发生,二者也是相互对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