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充分拓宽融资渠道
(一)扩大股权融资规模
相对于庞大的银行为主导的传统间接融资渠道,中国股市这一配置资源的“池子”仍然较小,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尚未完全彰显,坚持扩大股权融资的信心和决心不应被股灾所动摇。
——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股权市场。在市场允许和监管允许条件下,降低股权融资门槛,特别是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建立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快速机制,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新兴板,支持创新创业企业融资。完善相关法律规则,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增加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数量,研究推出向创业板转板试点。
——加强股票市场监管。对股市融资进行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保障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绝对安全。把股市融资当成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业务来监管,要求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为其准备足够的资本金,以便通过资本缓冲来吸收可能的损失,控制风险蔓延。
(二)大力发展融资租赁
大力发展融资租赁行业,鼓励银行、保险、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融资租赁公司的支持力度,缓解实体经济部门资金占用压力,有效降低企业固定成本,帮助实体经济部门去杠杆。推动重点领域融资租赁发展,加快发展积极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领域等重点领域的融资租赁。支持设立面向“三农”、中小微企业的金融租赁公司。鼓励地方政府探索通过风险补偿、奖励、贴息等政策工具,引导融资租赁公司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鼓励各级政府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买和提供公共服务。大力发展跨境租赁,支持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发行外债试行登记制管理,支持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人民币跨境融资业务,鼓励商业银行利用外汇储备委托贷款支持跨境融资租赁项目。
(三)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低成本优势
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准财政功能。继续采取中央银行定向委托贷款等降低机构资金成本措施,以及其他定向降准等调控措施,扩大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银行提供融资的能力,充分发挥其低成本资金的优势,引导特定金融机构向“三农”、小微企业融资。鼓励定向降准存款类金融机构购买政策金融债或国债,降低长期债券利率,引导长端利率水平下行。对于国家的指令性业务,设置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一般贷款差异化的风险权重。研究探讨政策性银行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可能,以及放宽在国内或国外发债融资的限制。
(四)加大低利率债券发行规模
稳步扩大政策性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加大政策性金融债券品种创新力度,促进低利率、长久期、低杠杆的资金向投资转移。进一步加大专项债券发行力度,通过中央财政给予贴息的方式,支持国开行、农发行定向发行专项债券,填补财政资金缺口,补充项目资本金,降低项目融资成本,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积极发展项目收益债及可转换债券、永续票据等股债结合产品。
总体来说,融资成本可拆解为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两方面,因此,降低融资成本也可从两方面着力。一方面,着重打通无风险利率到企业融资成本之间的利率传导途径,让企业融资成本真正受惠于政策利率的降低;另一方面,通过定向降准、中央银行结构性扶持贷款、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等结构性政策,可缩小风险溢价。降低融资成本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期内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同时应维持企业资金链条,优化借新还旧流程,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和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缓解其资金供给紧张和债务杠杆过高的问题。长期来看,降低融资成本需从根本上优化中国融资体系结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提升资金流转效率,发展股权融资,降低企业杠杆。还需强化政府信用和国有企业的财务硬约束,建立起完善的风险定价机制,让“无风险”的归“无风险”,“溢价”的归“溢价”。
(执笔人:张岸元、曹玉瑾)
参考文献:
1.余永定:《中国企业融资成本为何高企?》,《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6期。
2.黄鑫冬:《企业融资成本为何难降?——解析融资体系的结构问题》,《银行家》2014年第10期。
3.李建军、胡凤云:《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融资成本与影子信贷市场发展》,《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第5期。
4.丰秋惠、刘少英:《我国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新金融》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