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落地画布:实施方法、工具和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你是否担心新零售业态对传统零售形成挑战?

      

你是否正在思考如何升级现有零售业态?

      

你是否正在寻找一套零售升级的方法和工具?

      

如果你对以上任何一个问题选择“是”,那么希望你认真阅读本书内容。这是一本能够帮助企业转型升级的“行动手册”,它不仅能带给你新的思维,还有大量的方法、工具和案例,指导你一步步进行升级。

本书的阅读对象

  • 品牌制造企业
  • 品牌零售企业
  • 零售服务企业
  • 零售运营服务企业

这本书非常适合以上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来阅读。当然,如果你是企业的一线人员,或是在校生,本书的各种方法模型则能够补充你的知识,对未来的工作起到帮助作用。

阅读提醒

书中会有大量“某品牌”案例,真实且前沿,但由于客户隐私保护的原因,请原谅书中只能用“某品牌”来代替;

这本书的信息量“大”且“干”。书中的观点、假设融合了互联网思维以及本人15年互联网零售与IT(信息技术)工作经验的浓缩,且内含大量模型、工具和表格。针对一些行业内形成共识的问题、名词,我不会过多展开,如果读者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去网络搜索,进一步加深了解。

这也是一本帮助你建立系统认知的书。当前碎片化信息过多,尤其泛娱乐化信息过多,人们的自主判断和分析意识被弱化。本书以树状结构展开,从主干的结构化模型,往下到分支的结构模型,层层嵌套,这样能够帮你将碎片化信息转化为系统性知识。

基于以上缘由,希望你在阅读的时候:

  • 保持一颗安静的心,它不会像小说一样,让你读得有滋有味,你需要用安静的心来感受书的逻辑和理性;
  • 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对于不懂的词句,随时通过网络查询,或者给我发送邮件(yuxu@yuxu.net)询问;
  • 用完整的时间段来阅读,每个时间段至少能读完书中的一个模块。因为,我始终认为碎片化阅读不利于你理解模块之间和模块内部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当下,信息碎片化、知识快消化,“互联网+”的概念刚提出没几年,又冒出“新零售”“人工智能”等新概念。这其中,什么在变,什么没有变,贸然跟进还是谨慎不动,让很多企业家难以适从。2017年,我在和很多企业家沟通的过程中,他们既表现出对新概念的好奇,又表现出谨慎的态度。其中一位企业家说道:“零售本身还是卖货的行为,就是个生意,新零售提出的技术驱动、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概念,离我们还很遥远,这些概念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改变零售的本质。”他指了指楼下的共享单车,又说道:“互联网很善于炒作概念,再加上资本的介入,会催生大量杂草,甚至是伪需求,一定会有一段清理杂草的过程。你看楼下不少的共享单车,很快就会没有了,高科技的东西,生命周期会很短暂,不像我们做实业的,衣食住行的用品,虽然很传统,但实实在在,这样才能长久。”

我很认同这位企业家的话,一切不以商业本质为中心的科技手段都难以持续,那么新零售的“新”手段对零售的本质有帮助吗?可零售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去年,我回老家武汉,经朋友介绍去汉口吃一碗牛肉面。因为是周末,我早上10点去的,发现已经关门。心生质疑,这家店真的有说的那么好吗?为了一探究竟,第二天我8点就到了,到现场吓一跳,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队伍旁十几个人蹲在地上吃得正香,一幅让人垂涎的景象。这是一家夫妻开的店,孩子在一旁小凳上玩耍,可以看出这面店是三口之家全部的生计来源。我也排进了队伍,10分钟后,付了12元,终于吃到了香喷喷的牛肉面。爱干净的我想找个干净的地方吃面,可是,店内只有两张桌子,桌子上横七竖八地摆着别人吃剩下的面碗,夫妻俩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时间收拾。这下,不可能在桌上吃了,我也索性学着其他人,蹲在店门口吃了起来。面的味道果然好,难怪这么多人排队。美味面前,里子面子都不重要了,就连蹲着吃面也有了趣味。

我算了下,这三口之家,每天开店4小时,按1分钟卖出2碗算,1天要卖500碗,收入6000元。这家店,又脏又乱,价格不算便宜,仍然有很好的生意,这背后是为什么?这家店也没用所谓的云计算、大数据,生意不照样好吗?新零售提到的各种“黑科技”是否真的那么重要?这些科技手段和零售的本质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结合自身15年的互联网零售经验,在我的东家易观国际提出的“数字化零售”模型的基础上,做了大量改进,生成了《新零售落地画布》这样一本工具书。在本书中,我把零售的数字化手段定义为“外功”,用来帮助改造营销和客户关系;又将用户体验、商品品质、数据资产定义为“内力”,从“外功”到“内力”,越发接近零售本质。

本书亮点

亮点1:提供落地工具

本书对当下先进的实践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出了数字驱动下的“人、货、场”重构模型,并创造性地开发出落地工具“新零售落地画布”。

  • 画布的3项外功:从营销数字化、关系数字化、店铺数字化3个方面改善店铺运营效率,实现店铺的价值最大化;
  • 画布的4项内力:从场景体验力、产品吸引力提升用户体验,并通过提升业务共享力和数据驱动力,沉淀店铺的用户资产和数据资产;
  • 画布的29个升级组件:画布将3项外功和4项内力分解为29个组件,每项能力背后对应多个组件。

你可以根据《新零售落地画布》对企业现状进行自检,找到企业的能力缺口,作为下一步落地的依据。

亮点2:提供升级路线

本书为企业提供了3种升级路线,包括数字化改造、体验升级、模式创新。

  • 数字化改造:“购物端+运营端+供应端”三端智能化落地方法体系,在整个价值链中应用智能化的IT设施;
  • 体验升级:指出了以人文价值为目标的“人、货、场”升级方法体系,强调店铺的升级需要从以前以“货”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不仅要满足人的吃、穿需求,更要满足人文价值观的群体汇聚需求;
  • 模式创新:“业务+数据”双驱动下的平台赋能策略方法体系,即赋能型平台在零售产业链的应用。

亮点3:提供规划模板,教你规划自己的升级方案

本书为你准备了升级方案的规划模板,依次包括:自我评估、选择升级组件、业务收益与实施难度分析、制订实施方式、策划实施方案,共计5个步骤绘制自己的升级方案。规划模板将能高效地协助你制订规划,提升企业的决策效率。

亮点4:提供组织行动的工具

本书提倡“知行合一”,认为“不转化为行动的学习都是假学习”。因此,本书为你提供了创新型组织构建的方法,教你搭建创客化组织,实施精益创业。具体分为5个步骤:“全民海选,建突击队”“同心共创,方案路演”“行动复盘,抢占山头”“内化能力,全面复制”,我把该方案叫作“破局行动”,希望借此行动,你能将前期规划的各类方案内化为企业能力,外化为企业行动,真正实现企业的升级目标,这也是我写本书的初衷所在。

亮点5:大量实操案例

为了方便你的理解,针对每个知识点,我都会引用成功案例来加以说明,这些案例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真实可靠。案例一部分来自我的实操总结,它们是我从事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咨询和运营服务15年的积累;另一部分来自公司和合作伙伴的实战总结。案例中,我会尽可能介绍成功实施的步骤和关键点,供你参考。但部分案例,因为客户的保密关系,我只能用“某化妆品”“某商超”等字眼代替,希望你谅解。

本书主要内容

第一章认识新零售,介绍新零售的定义、特点,帮你理解新零售“新”在何处,尤其以数字为驱动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都呈现哪些特色,利用这些特色“生长”出的新物种都有哪些。本章的关键部分是:新零售的框架模型,这一部分从技术层的基础设施搭建、运营层的“人、货、场”策略重构,到目标层的升级效果,构建立体的框架,让你一幅图便能看清新零售全貌。本章对你正确认识新零售至关重要。

第二章是本书的重点,也是“干货”章节,将介绍零售落地工具,即“新零售落地画布”,我将逐个对画布中的7大关键能力进行讲解,依次为营销数字化、关系数字化、门店数字化、场景体验力、产品吸引力、业务共享力、数据驱动力。本书在后续章节中讲解的企业升级步骤也将以此为基础展开。

第三章是画布的应用章节。为了方便你进一步理解“新零售落地画布”,我总结了企业升级的3条路线,分别是数字化改造、体验升级、模式创新。在教你选择升级路线的时候,我都会用案例切入,并介绍各条路线下画布工具的应用分布。

第四章介绍落地的路径和工具:我为你准备了五步法规划升级路径,系统性地帮助你规划升级方案,其中会引入几个规划模型和表格,这些模型表格不仅能够应用在新零售领域,其背后的原理逻辑还能应用在企业的其他方面,是值得你好好收藏的。比如说测评工具,它可以帮助你比照当下的企业能力现状,清晰了解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找到最大的能力缺口,自我评估是升级的基础。可以说,第四章是本书的精华所在,工具表格是我赠送给你的超值礼物。

第五章讲解零售升级的落地行动方法。希望你不要仅把本书当作普通“书”而已,而是“行动手册”,真正将方案落实到企业的行动中。因为,企业光有创新的方法模式,而没有好的基因和土壤,再好的种子也难发芽,这个基因和土壤便是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员工激励等,因此本章节会告诉你如何培育企业内部的创新土壤,如何去孵化创新的种子。好的种子加上好的土壤才能将方案转化为行动,这才是本书的宗旨。

鸣谢

在写作本书时,我要特别感谢易观天马云商的杨彬总裁、冯阳松总裁。因为在易观工作的几年里,他们帮我建立了模型化思维体系,易观提出的“三大战役模型”“新电商模型”至今仍被很多企业使用,为千千万万的企业创造了价值。本书提出的“新零售落地画布”也是基于易观发布的“数字化零售模型”进行的二次开发,易观让我在多个大中型企业互联网化转型项目中快速成长。

其次,我也要感谢京东云。在我作为易观合伙人期间,有幸参与京东云的新零售项目,让我从技术底层接触到了国内前沿的数字技术,让我从技术视角看到了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

另外,我要感谢金蝶、广州互动派、百分点等技术合作公司,为本书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持。

我还要感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江西财大、青岛大学、北科大等院校,让我登上总裁讲堂,将自己15年的互联网经验对外输出,影响了上千家企业,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当然,还有很多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无法一一列举,借此书,也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谢谢你们。

同时,我也很惭愧,因为在我工作和写作本书的期间,父母陆续住院做手术,作为独子的我没能好好陪护尽孝,父母的爱和包容,让我能安心工作,希望天下父母都能健康平安。

还要感谢我的太太陈飞霞女士,她在我写作期间,帮我处理了大量家务事和女儿的教育工作。

最后,因为我个人的工作经历和视野局限,书中的观点和数据难免会存在偏颇,不正之处还请谅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