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之我欲成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镖局,除祸,变化(求推荐求收藏)

古代人民,勤劳朴实,众汉子被王维大手笔的一贯钱砸得热血沸腾,干活干得起劲。

为了省住店的钱,他们干脆先清理出个屋顶完好的房间,用木板搭成床,底下铺干草,上面盖麻布,被褥是没有的,近五月的天气,夜晚炎热,盖上被褥,也得踢掉。

唯一烦的是蚊虫,众汉子也有办法,白天把杂草中的艾蒿收集起来,晚上往屋里一熏,保管睡个安稳觉,至于说气味熏人,战场的硝烟比这儿难闻得多。

花街巷的鬼宅有了新主人,街坊邻居议论纷纷,有人好奇,有人担忧,更多的是幸灾乐祸,打赌这家人什么时候会搬走。

“镖局?”陈伦讶然。

王维点头,道:“镖局!”

王维一开始并未关注镖局,直到浏览三皇祖师会资料,偶然瞥到三皇祖师会旗下,有一家专门押送药材、银钱的镖局后,顿时生出兴趣来。

经过他仔细了解,此朝时局动荡,偏偏商业发达,商人金、银,或贵重宝物,常被山贼强匪劫持,各大商铺为保护自家银钱安全而单独或合作培养护卫。

渐渐地,替人押送银钱的护卫,独立成行业,被人称为镖师,他们聚集的地方,被称为镖行。

本来要到六百多年后才会出现的镖局,提前出现。

也许不是提前出现,两个世界,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单说仙神显圣,原世界有么?

目前镖局尚属新兴行业,规则等各方面并不完善,它混乱,却充满生机。

更重要的是,镖局属于合法的民间武力机构。

陈伦捋须,略微沉吟,道:“好吧!来人,笔墨伺候!”

下人送来笔墨,陈伦问:“你要开的镖局,叫什么名字?”

“中华吧!”王维道。

“中华镖局?嗯,中者,尊也,华者,美也,好名!”

陈伦赞叹一句,铺开宣纸,大笔一挥,写下端正的四字。

陈伦的字,有几分柳体的味道,骨力劲健,望之如刀兵扑面。

“姐夫好字!”

陈伦戳个印章,道:“拿去吧!记住,不得欺压良善,胡作非为,要不然,我先抓你。”

“姐夫放心,我就是赚点钱花花。”王维高兴道。

陈伦摇头,劝道:“以你的家世,又不缺钱,应该好好读书,金榜题名,何必……”

王维微笑听着,陈伦是好意,但他志不在此,功名利禄,哪儿有长生逍遥来得潇洒。

王维走后,陈伦叹口气,五姐进屋,笑道:“一进来你就叹气,怎么了?”

“还不是北望……”陈伦把方才之事一说。

五姐不高兴道:“不就请你题个字,至于吗?”

陈伦皱眉,道:“妇道人家,你懂什么?他是来借我的威势,小小年纪,有此心思,我怕他走歪路。”

五姐帮亲不帮理,冷哼一声,道:“行,我不懂,你懂,我弟弟借你的名,开个店怎么了?呵,陈师爷借你的威风,做了坏事,你怎么不管?”

“他做什么坏事?”陈伦道。

五姐冷道:“老爷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我听人说,他仗着师爷身份,侵占民田,逼良为娼,为非作歹。”

陈伦皱眉,道:“夫人,你听谁说?”

五姐道:“还用听谁说吗?老爷去查一查,不就清楚了,如果给人抓到把柄,朝廷怪罪下来,治老爷一个用人不当之罪……”

陈伦面色一沉,来回走两步,道:“来人!”

赵封进屋,道:“大人!”

陈伦交代道:“你去做件事,这样……”

“属实的话,老爷会怎么处置?”五姐问道。

陈伦叹道:“陈师爷跟我多年……”

五姐哼一声,心道二哥儿说的一点儿没错,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替老爷做事,是为自己谋私,毁老爷清誉,老爷替他考虑,他岂顾老爷前程?”

陈伦沉吟,道:“那依夫人之见,该如何处置?”

“送官法办,以显老爷大公无私。”五姐道。

陈伦诧异,五姐素来重恩重情,今儿难得铁面一回,罕见,罕见!

“好,就依夫人所言,证据确凿,我绝不徇私!”陈伦硬气道。

王维将陈伦墨宝递给牛富,道:“拿去,找个好师傅,做成牌匾,然后裱起来。”

牛富双手捧着墨宝,保证道:“郎君放心,小人定找苏州最好的师傅!”

“嗯,不仅要好,更要快,五天之内,我要见着东西。另外,成衣铺那边呢?”王维问。

“小人再催催。”牛富道。

“嗯,去吧!”

四月下旬的气温,渐渐升高,王维摇着扇子,清风徐来,脑海里把各种事项过一遍儿,扇子一合,道:“走,去王康那边儿看看。”

专职跟班杨锦,默然迈步。

鬼宅,王康负责领着大伙儿干活。

曾经荒草丛生的宅子大变样,王维进门,眼前一块篮球场大的平坦宽阔的土地,十来个光着膀子的大汉,嘿哈声中,正将泥地砸平,夯实,然后铺上块状青石。

正堂屋顶,三四人换好椽子,铺上新瓦,另有七八人,在后院忙碌。

“郎君!”王康迎出来,他头上、衣服,落满灰尘,仿佛灰老鼠。

王维笑道:“不错啊!井井有条,省了我请泥瓦匠、木匠的钱。”

“小人当兵前,跟老父一起干活,见识过。翻新不在话下,真要我重新盖啊,肯定不行!”王康高兴道。

“行,等弄完,我请兄弟们喝酒!”王维大声道。

众汉子欢呼。

跟王康走一圈,提了几点意见,王康一一记下。

济人堂。

“哟,小郎君,来了啊!”

“小郎君,什么时候请喝喜酒啊?”

王维时常过来,街坊、老客,都认识他,善意的打招呼。

王维笑呵呵回应,态度随和。

济人堂近来改变蛮大。

首先多出两个学徒,一个是吴仁杰侄儿,才十三岁,个子不高,人有点儿腼腆,叫吴相浩。

一个叫孙小乙,十九岁,祖辈是挖药人,其父和吴仁杰相识,听说吴仁杰收徒,把他送来学艺。

其次,多出位大夫,叫李长青,三十六岁,义诊时,吴仁杰请来的救急大夫就是他,李长青是江湖郎中,没医馆,自个儿摆个摊,勉强糊口,王维听说后,建议吴仁杰雇他,分担他的活,吴仁杰照做,他现在对王维,那是相当信服。

最后,进店不看病,只买药的客人渐多,他们买的药,多治常见的咳嗽、发烧、风寒、肚子痛等,进店付钱,拿药就走,比起去其它药铺,左等右等,方便多了,并且这药买得多,还有送,力度不如义诊时大,但一文两文,都是钱啊!

吴仁杰脸上的笑容,比以前多了。

王维的笑容,一样灿烂,济人堂的变化,证明他的思路是对的,此事大有可为。

济人堂是试验田,三皇祖师会,才是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