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问题
如前所述,围绕主流的过程视角,创业学者们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针对相对独立但却紧密联系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总体来看,现有的创业研究虽然立足于管理领域,但却早已摆脱了经济学或管理学孤立的学科立场,大胆地从其他学科引入、借鉴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并不断尝试创新甚至构建符合创业研究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跨学科的研究思路使得过程视角下的创业研究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不同学科和学派的工作共同推动了创业研究的进步和发展。战略结构学派发挥其长期关注成熟企业、理论和方法相对成熟的优势,运用战略适应理论、战略定位理论等战略领域基础性的理论剖析新企业的成长过程,该学派认为,新企业不断涌现的过程改变了环境的资源持有状况、相关行业的竞争结构和格局,同时这些新经济参与者的生存和成长也深受竞争环境、市场条件、资源状况、产业结构的影响;制度学派将合法性的概念引入创业研究,指出新企业缺乏足够的外部合法性是导致其新进入缺陷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合适的战略提高新企业组织层次、行业内、行业间及制度层次的社会政治合法性(sociopolitical legitimacy)和认知合法性(cognitive legitimacy),不仅能够帮助新企业度过生存的难关,而且有助于推动其成长;认知学派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创业情境,从心理特征、决策过程等方面比较创业者与职业经理人的差异,从而深刻剖析创业认知机制,经历了从关注创业者特质到关注创业过程、创业者决策模式及行为特征的转型,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深层发现,如偏好运用偏见及直观推断进行决策的人更趋于从事创业活动;资源学派以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资源依赖理论(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为主要理论,将创业看作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下的机会追寻,是整合、利用不同资源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指出了资源约束是导致新企业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社会网络学派则指出,将创业者视为孤立的、原子式实体并不能刻画创业过程的本质特征,因为创业者处在一个由众多行为者构成并互动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网络中,其所处的社会网络环境、位置、所嵌入网络的结构及相关的其他主体共同影响和塑造了其创业行为、活动和过程。
总而言之,沿着过程视角的思路,偏重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各种研究视角分别刻画、剖析了创业现象与过程的不同侧面,共同构成了现有的创业研究体系。以现有的大量研究为基础,本研究在将理论与实践逐渐融合的过程中对研究问题分层、逐步聚焦。在研究理论视角方面,以往各学派的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创业者及创业过程均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聚焦社会网络视角,尝试运用社会网络的理论和方法来描述、阐释、分析创业活动;在研究立足阶段方面,以往研究涉及创业的整个过程,包括从产生创业想法,到创业准备,到新企业诞生,每一个里程碑事件和每一类创业活动都标志着创业者理想之路在向前延伸,在创业成功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本研究将聚焦新企业创建后的成长阶段,特别是处于婴儿期和学步期的新企业;在研究聚焦点方面,创业涵盖各种各样的活动,对于具有新进入缺陷(liability of newness)和小企业缺陷(liability of smallness)的新生企业来说,管理尚处于无体系、亟待完善的阶段,资金、资源匮乏,每一类运营活动都可能会直接影响其生存,很多行为或决策都对其后续发展至关重要,而本研究在众多的新企业行为与活动中选择聚焦新企业组织层面的社会网络构建活动。之所以选取社会网络这一特殊理论视角立足创业过程中的成长阶段并聚焦新企业组织层面的社会网络构建活动,是基于已有的研究发现及创业实践。
第一,社会网络在创业活动,尤其是新企业成长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且无可替代。资源学派的研究指出资源局限是导致新企业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创业者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整合资源以突破局限?一般而言,创业者整合资源的途径有二,即:内部积累和外部获取。一般而言,普通创业者依靠自身力量积累的资源十分有限,往往在创建企业的艰难过程中消磨耗尽,甚至难以满足创业活动的需求,因此外部获取资源对于新企业尤为重要,有时甚至是整合创业资源的主要途径。而创业者个人及新企业的社会网络,正是创业外部资源的关键来源。已有大量研究指出,社会网络不仅能给创业者和新企业带来资金等有形资源,而且能够带来各种宝贵的无形资源,如创业机会、情感支持、合法性及声誉等,这些共同构成了新企业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尽管创业领域已有围绕社会网络展开的大量研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仍然不足以充分解释新企业网络构建过程及其本质特征。基于社会网络对新企业的重要作用,创业学者们围绕社会网络展开了大量的探讨,主要包括效应机制和形成机制研究。效应机制研究将社会网络作为自变量,围绕机会识别、资源调用、新企业生成等里程碑事件以及创业绩效探讨网络对创业过程及结果的影响11。形成机制研究将社会网络作为因变量,尝试通过探讨影响新企业社会网络的主要前置因素来剖析网络关系的形成、改变及演进。尽管这两类研究在剖析创业者个人及新企业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影响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仍然未对新企业、特别是初创期企业的社会网络本质特征做出充分的解释,而网络的本质特征是连接形成及效应机制研究的核心媒介。侧重于效应机制的研究反复论证了网络对创业及新企业的重要作用,并尝试揭示产生作用的内在逻辑,但却忽略了新企业网络形成的重要过程,该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及方式不仅直接关系到网络形成本身,而且间接与企业行为、绩效相关。侧重于形成机制的研究尽管论及网络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影响创业者个人及企业社会网络形成的主要内外部因素,但现有大多数研究对网络的描述仅仅停留在单维度或单要素的刻画上,研究变量指标过于零散,未能全面、系统地呈现新企业社会网络的创建过程及其主要特征。以现有研究挖掘、描述的这些零散网络特征为基础,我们能否找到以及如何找到合适的视角相对系统、概括地描述创业网络的主要特征,尤其是本质特征?
第三,创业的过程视角启示我们在探讨创业网络时应该注重挖掘网络过程,但是如前所述,现有的效应机制研究聚焦网络所产生的结果,现有的形成机制研究聚焦网络的建立,而“如何建立”及“如何利用”则是尚未充分解释、亟待深入挖掘和探讨的重要研究课题。从组织层面来说,创业网络的构建是新企业与所在环境中的其他组织不断互动、反馈的结果,该过程呈现的特点不仅影响网络构建本身的进程,而且也会通过相对复杂的影响机制作用新企业成长和绩效。斯洛特·苏珊娜和科维略·尼可拉以及Hoang和Antoncic(2003)以综述性研究为基础,论证并强调深入理解网络过程的重要性,启发学者们从过程视角网络相关概念进行操作化测量、运用过程逻辑解释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并以事情发展顺序(developmental event sequence)描述、刻画网络过程。因此,本研究着重关注新企业的网络构建过程并尝试描述、阐释该过程是颇具价值的大胆尝试。
第四,现有研究中存在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创业领域中的社会网络研究较多地侧重创业者个人网络,或以创业者个人网络代替创业网络,但新企业的社会网络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创业活动的主体,创业者是一系列创业活动的策划者、领导者或执行者,网络构建活动也是如此。在新企业创立之前,主要由二元情感性强连带构成的创业者个人网络即为创业网络,这也是现有研究集中关注于此的主要原因;新企业建立伊始,与创业者相关的二元关系构成新企业社会网络的基础,创业者个人网络甚至可以看作是其雏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起到了主导作用;随着企业的发展,部分情感性二元关系会转化为企业层面的经济交换关系,而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也会促使新企业建立起其他以自身为核心的新关系,逐步形成日益完善的新企业社会网络。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创业者个人网络和创业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但绝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相等同。本研究侧重于新企业组织层面的社会网络构建,有利于弥补以往研究过分关注个人层面创业网络的不足,对于更清晰、准确地认识创业网络及其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在中国情境下,关于新创企业社会网络的探讨具有更为重要、深远的意义。如费孝通先生所述,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差序格局”代表了中国最基础、最根源的社会格局形式,其实质是以亲缘、地缘、友缘等逐层展开的“关系”。换而言之,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关系”为纽带的社会。中国情境下的“关系”自然属于社会网络的范畴,但又与西方学者们所探讨的联系或关联(ties, connections)存在微妙的差异;也正是这些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微妙差异,使得社会网络在中国社会形态、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更为重要、关键的角色。社会网络学派指出:创业者不是孤立的原子式个体,而是嵌入在一定的环境中;创业活动不是创业者的独角戏,而是牵扯涉及多种社会参与者及组织;新企业更不是独立于社会的组织,而是在与社会中各种其他个人及组织的不断互动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中国情境下,创业者、创业活动、新创企业的社会性和社会角色都因“关系”和社会网络及其突出作用而具有独特之处,对这种特殊性的关注和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特殊情境中的创业活动,特别是新企业网络构建行为,也有助于丰富、完善已有创业研究的发现。
因此,本研究聚焦中国情境下处于成长阶段的新企业的社会网络构建活动,以期更系统地描述、刻画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过程的本质特征。为了使分析更为明确、具体,本研究借用组织管理领域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概念作为主要的研究视角。研究视角的情境化借用对本研究深入探讨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效应机制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效率和效果视角能够将本研究探讨的新企业网络构建进一步清晰化、明确化。就新企业而言,网络构建过程包含两层目标,即是否建立起以自身为核心的社会网络以及是否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社会网络;从过程上来看,有两个相对应的问题:新企业如何构建网络?应当构建起怎样的网络?德鲁克在强调效率和效果对于组织管理的重要性时指出,两者的差别在于:效率涉及如何正确地做事情,而效果则涉及做正确的事情。将效率和效果视角运用到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中,先前的两个问题变得更为清晰、明确,即:新企业如何正确地构建网络?是否建立起正确的网络?第二,就一定程度而言,效率和效果可以作为衡量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过程及状况的重要指标。在现实中,有的创业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较为迅速的方式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以新企业为核心的社会网络,体现出网络构建活动中的效率;同时,有的创业者能够从错综复杂的社会行动者中识别出优秀的组织个体,建立起十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社会关联及网络,体现出网络构建活动中的效果。效率和效果视角的引入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评估原本抽象的新企业网络构建过程。第三,效率和效果视角有助于系统地归纳、概括原本相对零散的新企业网络特征。与新企业网络构建过程密切相关的速度及成本可以看作是效率视角下的过程性特征,而与新企业网络构建结果紧密相连的网络结构、内容等可以看作是效果视角下的结果性特征。最后,效率和效果符合针对新企业社会网络分析的要求。新企业规模较小,其社会网络构建是在创业者个人或团队的推动下进行和完成的,经历了边界相对清晰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该过程相对简单,具有可观察性,可以借鉴、改进已有的量表、相对容易地对效率和效果进行操作化;并且,对于资源匮乏、迫切需要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开展各项创业活动以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新企业来说,权衡网络构建中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与此相对,成熟企业往往规模较大,其社会网络构建和维护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很多个人及组织,社会关联及网络的变化具有复杂性,难以观察,更难以进行量化比较,这使得从效率和效果视角准确观察、描述其网络构建过程近乎是徒劳的,并且,对于成熟企业来说,可支配资源相对充裕,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减弱,此时效率和效果的权衡意义不大。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遵循过程视角下创业研究的基本判断逻辑,聚焦新企业网络构建过程,认为该过程的主要特征影响新企业初期的成长及绩效。具体而言,本研究以社会主义新兴经济体中国为研究情境,立足于处于成长阶段的新企业,聚焦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活动,情境化引入效率和效果视角,尝试系统地刻画新企业网络的本质特征并解析、诠释其网络构建过程,重点探讨以下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效率和效果视角下的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其初期绩效?第二,创业环境如何作用于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的效应机制?
二、研究价值
本研究不仅能够补充现有创业网络研究的不足,进一步丰富、深化已有的研究发现,同时也能给创业活动、管理实践以及政府监管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本研究通过将现有研究发现与创业及新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问题紧密结合,提出从效率和效果视角来剖析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过程,并通过分析网络构建效率和效果与新企业初期绩效的关系证明两者的重要作用。效率和效果视角的引入是源于现有研究中对新企业网络构建过程的关注不充分以及特征描述的过于零散,同时这两个视角与创业者实践活动中的情况和问题相匹配,十分符合针对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过程的分析。本研究不仅充分借鉴现有组织管理领域有关效率和效果的研究成果,而且以现有创业网络研究发现作为视角情境化的基础,尝试改进已有的成熟量表,从这两个视角对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过程呈现的主要特征进行有效的界定和测量,这不仅能够从新的视角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加深理论界对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过程的理解,丰富现有的创业尤其是创业网络研究发现,更重要的是,新视角的引入为有关创业网络研究,尤其是新企业社会网络的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启发更多的后续研究。
其次,本研究有助于丰富、深化有关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及新企业绩效关系的成果。社会关系及其网络在创业活动和新企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在已有文献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证明,而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细化新企业社会网络对创业及新企业绩效的作用;二是深入挖掘其中的作用机制。就第一个方面而言,本研究所引入的效率和效果视角不仅能够较为准确、相对系统地描述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过程的主要特征,而且在以往有关创业网络及新企业社会网络探讨的基础上细化了社会网络构建活动,并通过后端效应机制研究分别论证了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效率和效果对企业绩效的不同作用机制,将原有的笼统性作用细致化。更重要的是,就上述第二个方面而言,本研究从效率和效果视角入手,深入探讨了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活动如何影响新企业绩效,突破以往研究单一视角的局限,将企业社会网络研究中相关的经济学视角、网络结构视角及网络资源视角逻辑性地结合起来,以更全面、充分地剖析企业社会网络对于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本研究利用新企业成长阶段、外部环境等因素考虑新企业社会网络效率和效果效应机制的权变或边界条件,能够有效地加深、完善我们对其作用机制的理解。
最后,本研究以中国转型经济为背景,考虑中国特殊制度环境中的信任氛围、市场化程度等环境因素对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过程及新企业绩效的影响。信任问题是近年来中国社会一直探讨的热门问题,而信任氛围是与新企业社会网络效应机制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通过影响网络构建活动产生效应的基础和过程来影响该机制产生作用的强弱程度。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转型时期中国情境下市场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分析该因素对新企业网络构建机制的影响作用是探讨中国情境下网络与环境匹配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两方面的考虑,本研究不仅通过特殊的研究情境拓展了现有研究对发达经济体的过多关注,而且通过尝试考虑中国情境下特殊因素的作用为该情境下的理论构建和深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从实践角度来看,本研究的价值主要在于可以给创业者和新企业管理者带来启示。
首先,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发现的基础上从效率和效果的特殊视角再次肯定并强调了社会网络对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启示创业者们重视关系网络的构建,使之成为实践中的关键性活动。创业者本身的能力特征及资源禀赋固然重要,即“你是谁”的问题不容忽视,但内部资源和能力在推动创业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往往是有限的,能否通过社会网络将丰富而重要的外部资源化为己用才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即“你认识谁”是更重要的问题。
其次,本研究突破已有研究过于关注创业者个人网络、甚至将个人网络等同于创业网络的局限,立足于企业层面,聚焦新企业的社会网络构建活动,这就启示创业者和新企业管理者在将个人网络作为新企业网络雏形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构建以新企业为核心的、专属于组织的社会网络。尽管创业团队或初期管理团队的个人网络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满足新企业生存的需要,但随着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原有的个人网络的局限性会逐渐凸显,而过分依赖管理者的个人网络甚至某个管理者的个人网络会给新企业带来权力冲突、专制管理等诸多运营中的问题。因此,逐步构建、完善以组织为核心的组织层面社会网络是新企业实现持续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
再次,本研究提出、界定企业社会网络效率和效果这两个特殊视角,并通过两者对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过程及特征进行重新分类和描述,启示创业者和新企业管理者不仅要重视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活动,而且要考虑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建立起正确的网络。对于新企业而言,生存和成长的时机十分关键,而网络构建的效率和效果共同决定了组织能否获取关键性外部资源、把握发展先机。本研究对效应机制权变状况的分析则启示创业者和新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新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以及不同的外部环境选取适合自身资源获取和生存发展的网络构建方案,注意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量身定制社会网络构建、维护计划,为建立合适的社会网络创造或选择更有利的主客观条件,用正确的方式构建正确的网络。
最后,本研究也能给政府等权威部门的政策制定带来一定的启示。对新企业组织层面社会网络重要作用的肯定启示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创业支持体系建设、完善创业中介服务,为新企业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并为组织间的合作创造更好的政策条件。本研究分析了信任氛围、市场化程度等环境因素对企业社会网络构建效率和效果效应机制的重要影响作用,这就启示地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为新创企业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以推动创业活动和新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