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之风或将吹散雾霾
(原载于《商业周刊/中文版》2015年5月18日刊)
中国希望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治理大气污染。只要多措并举: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以及在管道终端安装除尘装置,这一目标就完全可以实现。
中国的大气污染已经达到有毒害的程度。2014年,中国60个城市的PM 2.5平均浓度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水平的六倍。李克强总理誓言,政府将像解决贫困问题一样治理大气污染问题。
矛盾在于,政府还希望延续经济快速增长的步伐。我们的计算表明,2014至2020年间,如果不对经济和能源结构进行调整,或不在排放终端安装除尘装置,那么中国要继续保持6%至7%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碳排放量就将增加45%。
令人高兴的是,经济结构调整、减少煤炭使用和其它改革措施的组合意味着,中国应该能在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适度降低排放。
首先看看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与服务业相比,制造业行业每单位产出能耗要高出近五倍。在未来五年内,如果每年能够将GDP产出的1%从钢铁冶炼厂转化为理发店,那么将降低相当数量的碳排放,同时推动经济走上更加可持续增长的道路。
接下来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中国经济整体而言,每单位GDP产出的能耗正在以每年2.5%的速度下降。在制造业行业,能源效率正以每年约4%的速度提升。即便没有新的改革举措,保持这一速度也将带来碳排放量的下降。
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使用中的比例也会有所帮助。在2013年,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为66%。如果每年能减少0.6个百分点,那么到2020年,煤炭占比将下降到62%。这个比例正是政府的目标,它将有助于在保持增长的情况下改善空气质量。
拼图的最后一块是末端减排量。烟囱除尘器等减排措施每年已经将单位煤炭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降低约3%。保持这种水平也将有助于遏制空气污染物的增加。
我们的模型表明,综合所有这些变化之后,一直到2020年,中国经济仍将可以保持每年6.5%的GDP增速,同时将煤炭消费带来的碳排放在2014年基础上降低约9%,与不采取任何措施相比将降低38%。
尽管这仍无法使空气质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水平,但这至少意味着雾霾不会变得更浓。如果这些好处在优先区域得到集中体现,那么在北京及其它有着国际化视野的大城市,空气质量将能显著改善。
我们的模型基于有关中国经济规模、行业构成、能源密集度、能源结构和排放水平的官方数据。对所有这些变量在2020年前的变化速度作出的关键假设均基于最近的历史趋势(通常是2010〜2012年或2013年的数据,后者是我们能够获得的最新数据)和政府的目标数据。
模型没有考虑中国空气污染的其它复杂性因素。例如,它没有计入并非来自能源的空气污染源,如建筑活动或汽车行驶产生的灰尘。它只是将影响增长和排放的各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直截了当地展示出来。
该模型还可以让人探索可实现更显著减排的不同情境。例如,如果中国每年有2%的GDP构成由制造业业转为服务业,管道终端节能效率每年提高6%,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减少到50%。那么到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水平将在2014年基础上下降40%,即使经济仍然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长。
模型还能让我们对不同空气治理措施的得失有了直观概念。例如,如果不采取其他改革措施,仅凭降低经济产出来改善空气质量,那么到2020年,中国的GDP每年将需要萎缩1.5%,才能达到上述一揽子温和改革方案所能实现的减排9%的效果。
这些预测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们让我们明白,增长和治理空气污染之间的取舍并不像人们曾广泛认为的那么艰难。事实上,降低经济增速反倒可能是控制废气排放的低效做法。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以及末端除尘的组合手段应会让中国呼吸到更加清洁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