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灯看南朝](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21/25804221/b_25804221.jpg)
第3章 从军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刘裕仍旧像往常一样挑着草鞋去集市上卖,正好遇见班师回京的谢玄大将军,当时的谢玄可谓当朝第一名将,震惊中外的淝水之战就是由此人指挥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谢玄骑着高头大马,银盔亮甲,十分威风地从他身边经过。
农民刘裕见到这一幕,心里一楞,心潮澎湃,发出了一句类似他的同宗刘邦见到秦始皇浩大的车队一样的感叹:“大丈夫当如此也。”
这一天见到的境况彻底的改变了刘裕,改变了他多年的想法。是的,我堂堂七尺男儿,难道就要在这个破地方耕一辈子田,打一辈子柴,只有像谢玄这样,受万人景仰,让万民追捧,才是我所想要的生活。我应该走出去,去建立我自己的功业,他谢玄能,我刘裕为什么不能。我要去参军,纵使马革裹尸也比我一辈子呆在这里强。
东晋时期还没有科举制度,当官主要途径是推荐,而且实权大官职大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象刘裕这样没有背景,家世又贫寒的平民充其量象他父亲那样做个小吏,或许命运好还可以做一任地方官,但是要做大官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过两晋承袭汉制,军功受封赏极多,一般平民要成就事业,最好的办法也只有参军一途。当时并没有后世那样“好男不当兵。”的习惯,虽然一般平民大都以务农为生,但是对参军也没有什么歧视,朝廷也不会在小兵脸上刻字。
但是,参军易,要成就伟业难,晋朝士族势力强大,掌握实权的大都是世家大族,象桓温、谢玄,都是出自名门望族,才能掌握实权,象刘裕这样的寒人,要成就伟业,掌握大权,实非易事。
不过,这也是唯一的出路了。
那一年,刘裕三十五岁。他的女儿,刘兴弟,刚刚出生不久。
古人生命周期比现代人短,又得给大人接班,必须成熟早,不管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十六、七岁的年纪好些人已经独挡一面,三十五岁离退休不远了。但是这些已经挡不住刘裕投军的信心了,他必须要出人头地。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刘裕辞别妻儿,渡过长江,找到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部队,或许是自身条件不错,他被选中成为了一名普通士兵。
刘裕的运气非常不错,因为他参加的是当时最强悍的部队——北府兵。
东晋后期,以两大军系为主,其一便是桓温手创的荆扬强兵,这是桓温当年西征北伐的主力,虽然最后一次北伐中损失颇多,但是元气未伤,日后经桓冲桓玄两代经营,其实力相当可观,乃是东晋西线主力,不过朝廷对桓家是又恨又怕。因为当年桓温可是明着要篡位的,只靠谢安那个拖延战术还有晋帝哭鼻子才混过去,之后桓冲虽然对朝廷还算忠心,但是朝廷对控制在桓家的荆扬强兵可是不放心了。
不能依靠荆扬强兵,那只有建立自己的武装,那便是晋末的第一强兵北府军了。这北府军是谢玄为了抵御前秦,招募北方流民建立起来的军队,这军队建立之后屡立奇功,淝水一战中更是名满天下。
刘裕成为孙无终的部下后,算是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他本就勇猛,这时更以豪气善战闻名,加之他又是孙无终的京口老乡,熬来熬去,做到了孙无终的府司马,相当于现在师部参谋的角色。
淝水之战以后,东晋对北方各国处在战略防御的位置上,大的会战没有,如果按照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刘裕就是再有能耐,也爬不到多高的位置。只有战争,只有爆发战争,才能使他的才能得到完美的体现。
老天没有让刘裕等多久,很快,他就找到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安帝隆安三年(399年),东晋后院起火,而且这把火还烧得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