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不表达,父母就得早观察
1 大医智慧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赤者,热也,随证治之……赤者,心热,导赤散主之……(眼睛)淡红者,心虚热,生犀散主之。青者,肝热,泻青丸主之。浅淡者补之。黄者,脾热,泻黄散主之。无精光者,肾虚,地黄丸主之。
——引自《小儿药证直诀》
2 精彩解读
钱乙的“保养养生”法,被后代证实是科学而有实效的养生方法。钱乙曾说过:“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就是说,小儿脏腑娇嫩,消化吸收功能还不健全,保持七分饱,脏腑就不容易受损,孩子不愿意吃饭,不必追着喂饭,孩子饿了,自然有吃的意愿。小儿元阳充足天性好动,如果衣服过暖,容易出汗受凉,导致伤风感冒,因此,让小儿处于“七分暖”的环境中,不容易患咳嗽、哮喘等病。
钱乙在行医过程中认识到儿童的病最难诊治,他说:“脉难以消息求,证不可言语取者,襁褓之婴,孩提之童,尤甚焉。”儿童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用药稍有不当,就可能使病情复杂化;另外,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大多数时候不能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凭问诊了解情况非常难,只能靠观察。
古代医家称小儿科作哑科,认为治小儿病最难。因幼小儿童还不能说话,即使能说话的儿童,亦往往词不达意。钱乙通过四十余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了小儿的生理特点,并逐步摸索出一整套诊治方法。钱乙在实践中认识到,小儿的生理特点:“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其病理特征:“易虚易产,易寒易热”。所以,要攻克小儿病这道难关,必须对小儿的生理、病理有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
一般来说,孩子早期生病的信号可从面相、精神、饮食等多方面发现。
看孩子的面色
这里,我们根据钱乙书中所述,做了一个表格,可以让大家更清晰、直观地认识孩子的舌苔与相应的身体状况。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瘟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舌苔异常预示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听孩子的哭声
续表
看孩子的睡眠
细心的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睡态的异常,防止疾病的发生。
看孩子的精神状况
小儿大小便异常所预示的问题
3 健康锦囊
在中医名著《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出汗异常可以从心脏上找毛病,鼻涕多了要看肺是不是出现了问题,眼泪不正常要从肝上找根源,口水和唾沫多了就要从脾肾上找原因。
在生活中,很多小孩子特别爱流口水,如果年龄很小那也算是正常现象,但是假如已经七八岁了还在流口水,就说明孩子脾虚,因为脾是主肌肉的。因为脾虚,所以嘴角不紧,不能抑制口水外流,这时候家长就要抓紧时间给孩子补脾。
补脾的食物
番茄:又名西红柿。味甘酸,性微寒。有健脾开胃、生津止渴之功。用于食欲不振,热病,口渴等。
红萝卜:味甘,性平微凉。有健脾化湿,润肠通便之效。用于便秘、久痢、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病。
白萝卜:又名莱菔。味辛甘,性凉。有宽中下气、消食化痰之功。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等。
莲藕:味甘,熟用性微温。有补益脾胃、止泻之功。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呕吐反胃、腹泻等。
甘蓝:又名蓝菜、包心菜。味甘,性平。能益脾和胃,缓急止痛。用于脾胃不和,脘腹拘急疼痛,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孩子口水多了不行,那么口水少了是不是就健康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孩子的嘴里总是干干的,就说明孩子的津液不足,这是内燥的表现。这时候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喝水,多吃酸味的食物和水果,苹果、梨、葡萄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只要水分多就可以了。
另外,如果孩子的唾液特别多,很黏稠,而且口中还伴有苦味,则说明是脾热,这时候妈妈一定不要让孩子吃辛辣的食物,牛羊肉也要尽量少吃,但可以让孩子吃一些清脾热的药物,如栀子、连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