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祛除湿痰,畅达气血
——“逆转”痰湿体质
好吃懒做,多为痰湿体质
生活越来越方便,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生活的环境表面上越来越舒适,室内有空调,冬暖夏凉,人们似乎忘记了自然环境的规律。出门骑车,就连上下楼的楼梯都有电梯取而代之,有些人甚至就住二楼也要坐电梯。这种好吃懒做的生活习惯,在不自觉中就让人们的体质变成了痰湿体质。肺、脾、肾三脏对于调节人体水液代谢非常重要,而现代生活方式就恰恰最伤肺、脾、肾三脏:

①久用电脑,含胸驼背。任何一个脏器功能的正常行使必须依赖于良好的结构和空间,长期胸廓不舒展致使肺脏不能充分呼吸,再加上长期不运动,室内空气质量差,结果氧气吸入不够,二氧化碳呼出不充分,体内垃圾堆积,这就是不劳作,不运动也会感到很累,会觉得腰酸背痛的原因。

②暴饮暴食、冰冻寒凉、经常吃减肥药是脾胃最为害怕的。青少年的痰湿体质多数和这点有关。

③现在普通人餐桌上大多是经过深度加工的食品。常吃加工得面目全非的食品和肥甘油腻、膏粱厚味,脾胃就会消受不起,最后,脾胃怠工,吃喝进来的食物不少化成了半成品,造成了痰湿,导致血糖高、血脂高。

④凡是伤肝胆的习惯都不可避免地会伤脾,因为它们的关系太密切了。所谓的“见肝之病”就“知肝传脾”。肝将军不高兴,总是找脾发泄。经常生气、情志不舒展、不吃早餐、熬夜吃夜宵等都是肝胆最不喜欢的。
所以,对治痰湿体质要多运动,注重饮食调理,更重要的是养好肝脾。
祛痰祛湿是痰湿者的首要任务
痰湿的人多数容易发胖,而且不喜欢喝水。小便经常浑浊、起泡沫。痰湿的人舌体胖大,舌苔偏后;常见的还有经迟、经少、闭经;痰湿的人形体动作、情绪变化、说话速度显得缓慢迟钝,似乎连眨眼都比别人慢,经常胸闷、头昏脑涨、头重、嗜睡,身体沉重,惰性较大。进入中年,如果经常饭后胸闷、头昏脑涨,是脾胃功能下降,向痰湿体质转化的兆头。
痰湿体质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饮食调养:入口清淡

痰湿体质不要吃太饱,吃饭不要太快;多吃水果并不适合痰湿体质;吃一些偏温燥的食物,如荸荠、紫菜、海蜇、枇杷、白果、大枣、扁豆、红小豆、蚕豆,还可以多吃点儿姜;痰湿的人应该少吃酸性的、寒凉的、腻滞和生涩的食物,特别是少吃酸的,如乌梅、山楂等。
家居环境:多晒太阳

痰湿的人起居养生要注意多晒太阳,阳光能够散湿气,振奋阳气;湿气重的人,经常泡泡热水澡,最好是泡得全身发红,毛孔张开为止;痰湿的人穿衣服要尽量宽松一些,这也有利于湿气的散发。

痰湿者也可以用一些中药草来调理。祛肺部、上焦的痰湿可用白芥子、陈皮;陈皮和党参、白扁豆合在一起,是治中焦的痰湿;赤小豆主要是让湿气从小便而走。
经络调养:中脘、水分、关元

改善痰湿体质的主要穴位有中脘、水分、关元等。最适合用艾条温灸,一般灸到皮肤发红发烫。每次腹部、背部、下肢各取1个穴位灸。如果灸后口苦、咽喉干痛、舌苔发黄、大便干结、梦多或失眠,症状明显的停灸即可。
情志不畅会加重体内痰湿
人在生气、动怒时,呼吸加快,肺泡扩张,耗氧量加大,肝糖原大量损失,血流加快,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周身都会处于正常生理功能的失控状态。这对身体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本身是痰湿者,还会加重体内的痰。
事实上,遇事不生气的人少之又少,做到不生气需要日常保养,需要修养身心,开阔心胸,或者寻找一种宗教信仰。当面对人生不如意时,能有更宽广的心胸包容他人的过错,把生气的念头消灭掉,如果生活或工作的环境经常会使自己生气,那就换一个环境。

当你生气后,立刻按摩脚背上的太冲穴,可以让上升的肝气往下疏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