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变动的结构分析
根据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计算方法,贸易计价、金融计价和国际外汇储备中人民币的使用占比变化,都会影响RII的结果。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人民币贸易计价结算推动RII上涨。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RII的驱动模式已转变为贸易计价结算和金融交易计价结算并行驱动。2014年,人民币金融交易计价结算对RII增长的贡献更加突出,同时人民币外汇储备全球占比指标也大幅攀升。综合看来,贸易计价结算为RII指数的稳定上升提供了基本保障,而推动RII上涨的主要动力来自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接受度增加以及国际金融交易中人民币的更多使用。
1.3.1 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占比冲高回落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如图1—3所示,2014年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规模较2013年继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2014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6.55万亿元,同比增长41.6%。其中,货物贸易结算金额为5.9万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金额为0.65万亿元。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收2.73万亿元,实付3.82万亿元,收付比为1∶1.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全球占比从2012年年初的1.03%提升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2.96%,增长了187.38%。
综合看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份额继续走强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区域贸易合作进程加快。《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及《中国—冰岛自由贸易协定》于201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外,中国实质性结束了同韩国和澳大利亚的自贸谈判协定,并且陆续开启了同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等国的自贸谈判,中日韩三国的自贸区合作谈判也进展顺利。这些跨区域的自贸协定的陆续签署与实施,提供了互利双赢的机制保障,有助于中国实现全面、高质量和利益平衡的双边贸易目标,直接刺激了贸易规模的扩大。
第二,便利结算政策不断落地,积极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继2013年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和完善有关政策的通知》以来,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融资业务的审核程序大为简化,受到跨境人民币结算成本下降、效率提高的激励,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上升。2014年5月2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试行)》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风险审慎管理细则(试行)》正式公布。区内经济主体可依托自由贸易账户这一载体,积极开展投融资汇兑等创新业务,进一步优化试验区的营商环境。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向个人开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高了个体工商户从事外贸的便利程度,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迅速增长。
1.3.2 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结算功能强化
人民币国际金融交易计价支付功能进一步强化,在国际信贷、直接投资以及国际债券和票据的交易与结算中,人民币金融交易规模继续扩大,保持高速上涨趋势。截至2014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国际金融交易计价结算综合占比达2.8%,同比增长34.0%(见图1—4)。综合看来,人民币国际债券与票据发行规模的大幅攀升是推动金融计价结算综合指标上升的主要原因。
1. 人民币国际信贷
2014年,人民币国际信贷规模平稳增长,人民币国际信贷全球占比已经从2012年第一季度的0.25%上升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0.49%,3年增长了一倍(见图1—5)。
人民币国际信贷的攀升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离岸市场人民币存量进一步扩容。截至2014年年底,香港地区人民币存款规模达到10035.57亿元,新加坡人民币存款规模也达到了2770亿元,离岸市场大量人民币资金的沉积为人民币国际信贷提供了资金支持。另一方面,2014年人民币跨境贷款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继深圳前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江苏昆山之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园、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陆续获得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资格。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海外分行帮助境内企业在离岸市场借入人民币超过8亿元。由于境外资金价格相对便宜,跨境人民币贷款有利于企业降低财务成本,因此,跨境人民币贷款在试点区域内发展迅速,导致人民币国际信贷规模快速上升(见图1—5)。
2. 人民币直接投资
人民币直接投资包括人民币FDI和人民币ODI(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以及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人民币直接投资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14年银行累计办理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结算业务1.05万亿元,同比增长96.5%。2014年第四季度,人民币直接投资规模全球占比达到6.9%(见图1—6)。
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币跨境投资使用便利化政策落地是推动人民币直接投资全球占比上升的两大主因。
一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是决定其能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根本因素。在全球经济复苏尚不明朗的大背景下,进入经济新常态、保持7%的中高速经济增长的中国仍然被国际社会认为是最安全且能获得可观回报的投资场所。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商务部先后发布《关于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公告》,对人民币直接投资相关政策作出了明确规范,推动中资金融机构和个人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便利化。这些便利化措施让越来越多的FDI选择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2014年人民币FDI规模达到8620.2亿元,同比增长92.3%。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加快了对外投资步伐,在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大幅升值的情况下,坚挺的人民币使得企业增加了使用人民币对外投资的积极性。此外,2014年7月,天津生态城和苏州工业园区试点四项人民币跨境创新业务,个人对外直接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取得新突破。这两个地区内的个人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包括新设、并购、参股等方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业务。由于企业和个人能够较少地受到资本项目管制的限制,能够较为方便地使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投资,2014年人民币ODI规模达到1865.6亿元,同比增长117.9%。
3. 人民币国际债券和票据
债券市场是最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债券市场的币种份额是衡量一国货币的国际使用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2014年,人民币国际债券与票据发行规模达到475.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4.68%。人民币国际债券与票据发行规模的成倍增长,推动人民币国际债券与票据余额的国际占比继续上升。截至2014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国际债券与票据余额达到940.31亿美元,全球占比达到0.45%,在国际债券市场的影响力非常微弱(见图1—7)。
人民币国际债券与票据发行规模的不断上升,主要得益于人民币发行主体的扩大。2014年除了境内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外,境外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政府也纷纷加入了人民币发行的行列。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允许更多的境外机构参与债券市场交易,增加了人民币国际债券的流动性和吸引力。人民币国际债券供求规模的急剧扩大,使得人民币国际债券的市场基础变得越来越厚实。
从人民币国际债券的供给方面看,境内机构的发债意愿及发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基于境内外利差,中国境内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纷纷选择在境外发债。2014年9月,中国最大的几家金融机构密集地发行人民币国际债券。例如,中国农业银行在迪拜通过全球中期票据计划发行10亿元人民币“酋长债”,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台湾发行20亿元“宝岛债”,国家开发银行在伦敦发行20亿元人民币债券,中国银行在巴黎发行20亿元“凯旋债”,中国工商银行在新加坡发行40亿元“狮城债”。金融机构发行巨额的人民币国际债券,不仅加强了不同离岸人民币中心之间的合作,还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资产管理工具。由于人民币的有效汇率相对稳定,加上对人民币的使用和投资需求上升,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也选择发行人民币债券,发行地点既有在岸市场,也有离岸市场。例如,2014年3月,德国戴姆勒股份公司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5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9月,马来西亚国家再抵押机构CagamasBerhad发行了15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10月,英国政府发行了30亿元3年期离岸人民币债券。
从人民币债券的需求方面看,由于2014年国际金融市场跌宕起伏,主要货币走势出现了极端的分化。受美国量化宽松(QE)政策退出、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的影响,美元指数不断走强,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债券开始走俏。但是,欧元区却仍然深陷泥淖,欧元大幅贬值。在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下,不仅人民币国际债券的供给量整体偏低,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机构的信用等级很高,而且人民币利率相对较高,加上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内,使得人民币国际债券能够为投资者带来非常丰厚的回报,因此,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国际债券的需求旺盛。
1.3.3 人民币外汇储备功能继续扩大
储备货币地位是检验一国货币国际化水平的最简单、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伴随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地位不断上升,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在非洲地区这一趋势十分明显。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安哥拉、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加纳、肯尼亚和南非等国央行外汇储备的组成部分。为了科学配置其储备资产,一些发达国家也在其外汇储备中持有人民币资产。例如,2014年10月14日,英国政府通过其财政部,由英格兰银行代理,由中国银行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在伦敦发行了30亿元3年期离岸人民币债券。这是全球首只外国主权级离岸人民币债券,显示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巨大潜力。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同瑞士、斯里兰卡、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五国中央银行首次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并且与多个国家续签了货币互换协议。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累计达到4.07万亿元,现有余额3.12万亿元。通过这些央行层面的货币互换安排,市场对人民币的流动性充满了信心。
专栏1—3 交通银行获任首尔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2014年7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韩经贸合作高层论坛上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订了在首尔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备忘录,确定中国交通银行担任首尔人民币清算银行。这将有利于促进中韩两国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人民银行网站同时发布公告。
首尔是中国人民银行继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之外又一个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亚洲地区,标志着人民币离岸中心在东北亚布局的开启,可显著提升人民币在东北亚地区的使用效率,拓宽人民币资金在韩国的运用渠道。根据首尔人民币清算安排,交通银行首尔人民币清算行拥有大额支付系统支付行号,允许直接进入中国境内外汇交易、同业拆借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能高效处理韩国本土及跨境人民币清算并串联韩国和中国两个市场。从此,人民币资金清算路径拉直了,韩国金融机构不必借道中国香港,而是在交通银行首尔人民币清算行开立账户,直接办理人民币清算结算业务。
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近年来经贸往来日益频繁。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4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783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8%。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韩国则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国。随着首尔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建立以及中韩经贸往来的不断发展,人民币将成为中韩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为中韩经贸交流注入新的活力。
为适应人民币全球清算的需要,交通银行“以亚太为主体、欧美为两翼,拓展全球布局”的海外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已在香港、纽约、旧金山、东京、新加坡、首尔、法兰克福、澳门、胡志明市、悉尼、台北、伦敦等地设立了12家分(子)行,在多伦多设立了代表处,拥有55家海外营业网点。海外经营的优势与境内经营的优势有机结合、相互联动,使得交通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注释
①自2014年8月份开始,无货物报关的转口贸易,由服务贸易调整到货物贸易进行统计,货物贸易金额扩大,服务贸易金额相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