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东南亚的汉语教学现状调查及探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论文选(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调查设计说明

(一)调查对象

本文研究泰国中部素攀武里府普通中小学(非华校)的汉语推广情况及其他外语推广情况。笔者认为,虽然泰国华校对于汉语在泰国的推广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华校在泰国并不普遍,华校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与普通中小学有着相当大的差别,而且,国内外也有很多关于华校的汉语推广方面的专门论述,所以,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华校并不被列为笔者的调查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泰国素攀武里府12所学校分别是甘那苏中学(KANNASOOTSUKSALAI SCHOOL)、萨卡中中学(SRARAKAJOMSOPHONWITTHAYA SCHOOL)、班韩一校(BANHAN JAMSAI 1)、班韩五校(BANHAN JAMSAI 5)、班韩七校(BANHAN JAMSAI 7)、乌通中学(U-TONG SCHOOL)、乌通苏萨来中学(U-TONGSUKSALAI SCHOOL)、东卡学校(DONKHAWITTHAYA SCHOOL)、东猜迪学校(DONJADEEPITHAYAKOM SCHOOL)、川当中学(SUANDANGWITAYA SCHOOL)、萨亚索姆中学(SRAYAISOMWITTAYA SCHOOL)及邦立中学(BANGLIWITAYA SCHOOL)。12所学校都位于素攀武里府,规模各不相同,教学质量、师资水平也存在不小的差异。其中东猜迪学校、萨卡中中学两所学校为私立学校,其余10所是公立学校。除东猜迪学校是小学外,其余11所均为中学。

调查对象包括:中国籍和泰国籍汉语教师、泰国籍英语教师、其他国籍外语教师、广西大学汉语实习教师、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及正在学习汉语的泰国中小学生。问卷问题包括:中国籍和泰国籍汉语教师个人及授课情况、泰国籍英语教师个人及授课情况、其他国籍外语教师个人及授课情况、广西大学汉语实习老师的教学情况、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学工作情况及学生的汉语学习现状。

(二)研究方法与目的

本文利用田野考察方法及文献法。笔者对泰国素攀武里的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这一地区中小学汉语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其他外语的教学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对推广汉语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访问和调查问卷主要用于了解泰国学校对汉语和其他外语教学的真实投入情况、学生对学习汉语的态度和汉语推广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在泰国“汉语热”的大背景之下,分析汉语在泰国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师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教师(包括泰国籍和非泰国籍外语教师、汉语实习教师及汉语教师志愿者)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调查问卷语言根据所调查教师的不同而不同。

第一部分为个人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收入、所教科目及为什么而教等问题。题型为单选和多选。共10题。

第二部分为学校和教学情况。包括教授班级数、课时数、授课人数、教材情况等。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和填空。共19题。

第三部分为开放式题型。共3题。分别是:对所教科目未来的展望,未来哪种外语在泰国会更受欢迎,所教科目对泰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根据所调查教师所教科目的不同,题目略有不同。

(四)学生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学生调查问卷主要调查泰国普通中小学生汉语学习情况。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学习汉语的原因、学习汉语的目的、是否有继续学习汉语的意愿、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汉语中所遇到的困难。共14题,均为选择题。学生问卷调查的内容不涉及和其他外语学习情况的对比。

(五)数据整理

对所得数据进行归纳处理,选择题根据选项计算出百分比,开放性试题经过笔者归纳后,根据倾向性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