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社会组织概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经历了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经济高速增长,GDP从1978年的3679亿元(世界排名第15位)提升到2017年的82.71万亿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社会需求结构和利益结构快速分化,社会个体的能力和意识都在不断增强。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发展,都对政府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政府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培育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推动第三部门的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这些都是我国在社会改革方面的重要探索。

社会组织培育工作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表面上看是因为我们掌握了培育的方式方法,根本则是满足了国家对社会变化后传统管理方式革新的需要。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结构性社会矛盾的凸显,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体系的管理和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探索新的、符合多层次需要的治理结构成为应对当前社会变化的迫切任务。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从“管理”向“治理”理念的转变更加深切说明了社会发展的新态势。社会组织作为多元治理主体之一,对其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在不断变化。培育社会组织,政府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这一过程中也进一步深化了政府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截至目前,我国社会组织数量已经突破了80万家,不但数量多,类型也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各类服务于社会组织的支持性社会组织也应运而生,丰富了社会组织的行业生态。但社会组织发展还很不均衡,在东部部分地区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已经超过了21家,而中西部地区社会组织数量还相对较少。纵观我国社会组织的类型、数量、专业能力和活跃程度,社会组织发展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在这种情况下,支持性社会组织发展尤为重要,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需要,才有了我们今天发布《支持性社会组织概览》的动力。我们希望能通过本书的调查研究,推动支持性社会组织的成长。

爱德基金会成立于改革开放之初,当时国内对于公益、社会力量还鲜有了解。爱德基金会引入国际资源,支持扶贫发展工作,从东部起步,逐渐西进,迎来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与西部大开发。爱德的大量公益项目,在教育、扶贫和公共卫生领域都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仅凭一家社会组织的力量还远远不够。由此,爱德在引进国际资源的同时,非常注重国际先进公益理念的借鉴和引入。爱德把参与式理念广泛应用于项目实践中,并组织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促进本土公益理念的传播和公益人才的成长。2009年,爱德基金会在南京市民政局支持下成立了爱德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开启了公募基金会培育社会组织的先河。“政府主导,专业力量运作”的政社合作模式,得到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高度认可,并以第888期简报的形式向全国发布。由此,各地相继出台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建设,从省级到社区一级快速推开。

独步难,众行远。无论对于社会组织这个行业,还是对于整个国家的社会治理,培育更加多元、健康、专业的发展主体,都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期望有更多的组织、个人加入推动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事业中来。在此,特别感谢参与支持本书研究的业内同仁。

公益的道路上,还需要大家同行共进。

丘仲辉

2018年5月30日

爱德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