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经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参考文献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年。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Singer H.W.,“The Distribution of Gains Between Borrowing and Investing Countri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0,40,473—485.

Maddison A.,The World Economy,Paris: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6.

Prebisch R.,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tin America and Its Principal Problems,New York:United Nations,1950.


[1] 这本书的中译本可参考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2] 这个理论的两个代表性人物是Prebisch(1950)和Singer(1950)。

[3] 中心—依赖理论是由政治学者提出的,他们不太了解经济的运行机制。在30年代,资源产品的价格下降速度非常快,而工业产品的价格下降幅度较小,其实是与这些产品的供给弹性有关。1929年以后发生经济大萧条,世界总的需求量不断萎缩。在需求萎缩的状况下,供给弹性越大,价格下降越少;供给弹性越小,价格下降越多。同样是需求减少,特性不同的产品价格反应就不一样,并不是剥削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