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读人心,掌握交往主动权
读人有难度,但读人很重要。想掌握交际场上的主动权,那么我们就必须比别人先走一步。人不是藏在盒子里的秘密,再难“读”的人也会“露马脚”,别人的衣着打扮、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我们“读人”的根据。只要你足够细致,“读人”就不是难事。
穿着打扮:衣裤鞋帽包不住真伪良善
我们在日常闲聊时,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人真有气场”,说话人还带着一脸崇拜、钦佩的表情。“气场”是个比较抽象的名词,主要靠个人感觉。但我们说它抽象,也并非完全无据可依。
假如对方衣衫不整、蓬头垢面,那么还会有人说他有气场吗?我看不会,别人只会说,这人怎么邋里邋遢的,活生生是一个要饭的。
衣、食、住、行,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事情中,穿衣打扮尤为被人们重视。
郭沫若曾经说过:“衣服是文化的象征,衣服是思想的形象。”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穿衣打扮不但关乎人的外在形象,而且还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心理。
假如我们事先没有跟别人打过交道,而我们又想在交往中掌握主动权,那么不妨在见面时注意一下他人的服饰。因为一个人喜欢穿什么类型的服饰往往是由他的心理和审美观念决定的,假如我们了解点“服饰心理学”,那么,通过他人的衣着我们就能够得出一些最基本的框架。
日本可以算得上是全世界较注重服饰文化的国家之一。日本人平时穿着得体的便装,上班时必定是西装革履,每逢节日又会换上民族服装——和服。根据社会学家的研究,日本人的这种服饰文化正是代表着这个民族的品性:严谨、讲究秩序。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一位年轻人来松下集团应聘,当人力资源部的主管在面试那位年轻人时,松下就一直在旁边默默地观察着应聘者。
半个小时的谈话下来,人力资源部的主管很是满意,最后他问了这个年轻人一个问题:“你的期望年薪是多少?”
年轻人不紧不慢地回答道:“100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70万元左右)。”
人力资源部的主管点了点头,因为在他看来,这样一个有经验有能力的年轻人提出1000万日元的薪资期望并不过分,但是当时松下就在旁边,该主管就决定先让年轻人回去等消息,他则试探着问老总道:“松下先生,您看这个年轻人怎么样?”
主管本以为松下会同意录用,毕竟,这样的人才不可多得,但是松下的回答却是:“让他另谋高就吧!”
“为什么?”主管很是不解地问。
松下缓缓说道:“不知道你刚才注意到没有,这个年轻人身上的领带又脏又皱,而且戴领带的方式也错了。一个想拿1000万日元年薪的人就应该有一条配得上自己的领带。他戴着的这条领带反映出他这个人对应聘没有全心全意地重视,而且,这个人很有可能是个在工作上不能尽心尽力做到最好的人。这种人才对我们公司非但没有什么作用,而且很有可能会造成损害。”
主管听完就立刻点头,刚才他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只是没有那么在意而已,看来还是老总观察得仔细。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能够大致反映出这个人的品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具体到实践当中,我们该如何通过一个人的穿着看出他的品格呢?
1.穿着朴素或奢华。
一个喜欢穿朴素衣服的人,一般性格比较内向,理智沉稳,勤奋踏实。相反,一个人如果总喜欢追求流行,爱穿跟自己经济实力相比较奢华的衣服,那么这种人十有八九都是爱慕虚荣,花钱大手大脚。
2.穿着简单或复杂。
一个人穿着比较简单说明他对自己很有信心,在生活中比较有魄力,做事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反之,如果一个人穿着太过复杂,两天换三种风格,那么这种人可能就比较注重实际,控制欲也比较强,爱支配别人,自己却不大喜欢被人约束。
3.喜欢同一款式。
什么时候都穿着同一款式衣服的人大多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他们一般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爱憎分明,这种人一般比较诚实守信,言出必行,但是往往有些清高孤傲,有时候可能会不大合群。
衣服的不同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比如说,喜欢穿西装的人一般都是比较严肃的,性格相对来说也就比较沉稳,一般也有很强的事业心。而喜欢穿休闲装的人一般来说性格比较豪爽,不拘小节,心胸开阔,对自己也很有信心,喜欢不受约束的生活。
现在还有很多人喜欢穿牛仔服。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喜欢穿牛仔服的人一般有着豪爽的个性,跟穿休闲衣服的人很像,但是他们的性格更加外向。
生活中还有喜欢穿马甲和夹克的人。一般来说,喜欢穿马甲的人性格大多比较传统,对时尚的东西没有太多的追求。而喜欢穿夹克的人往往有着灵敏的感觉,为人随和,开朗活泼。
另外,一个人衣服的颜色也能反映这个人的性格。社会学家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衣服色彩比较单一,或黑或白的人,个性一般都比较开朗,在交际场上往往能够左右逢源,在哪儿都能吃得开。而那些热衷于穿得花里胡哨的人,很有可能是爱慕虚荣者,他们的穿着使得他们个性更为突出,透露出一股张扬和爱表现的欲望。
其实,在生活当中,一个人在穿着打扮上有很多细节是可供我们挖掘分析的。除了衣裤,一个人的鞋子、帽子、身上的配饰也能够反映这个人的心境。最简单的一个例子:一个常年手表不离手的人,时间观念肯定也差不到哪儿去,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出,这种人办事一般都比较严谨,很是可靠。
只要我们能够留心观察,在与别人打交道时,第一眼就能将人看个“大概”,有了这个“大概”,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当中就能够掌握一定的主动权。
有人批评某些人是戴着面具在众人面前演戏,这话当然不假,社会压力太大,让许多人不敢轻易以真面目示人。但如果我们想做生活中的智者,也不一定非得揭开人家的面具,在初次见面还不够了解对方时,我们不妨多打量打量对方,一个穿着阿玛尼西服套装的人很有可能被他身上的那条又脏又旧的领带出卖,我们可以通过这条不得体的领带“窥探”出一些这个人内心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总而言之,在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善于把握细节,其中又以对方的穿着打扮最为重要。毕竟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不透风的墙,一个人再怎么思维缜密,再怎么心有戒备,他也总会在自己的衣裤鞋帽上露出或多或少的破绽,而这些破绽就是我们攻心的最佳筹码。
察“颜”观色:微表情中藏不住喜怒哀乐
美剧《别对我说谎》中,微表情专家莱特曼博士有这样一种能力: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他能够准确判断出此人的内心活动。
有次,他帮助警察阻止了一次恐怖袭击。当时他只是简单地问了嫌疑人几个问题,尽管对方没有做语言上的回答,但是莱特曼博士还是通过嫌疑人脸上的表情准确判断出了炸弹的安放地点,最后成功阻止了这次犯罪活动。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身上最能反映心理活动的地方非表情莫属。我们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能够看到类似的描述,比如说在《三国演义》当中,描写张飞发怒时便是“豹眼环睁”。而我们说一个人很高兴时,也经常会用到“喜上眉梢”这样的成语。因为表情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所以我们经常能听到某人说“看我脸色行事”。
但是殊不知,表情是表情,人是人且各有不同,凭主观常识去判断难免会产生认识偏差。
20世纪中叶,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尝试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同助手一起在城市街头、交际场抓拍各类人的各类表情,愤怒、害怕、诱惑、平静、幸福、悲伤、开心等。抓拍下这些照片之后,他请来了社区里的一批普通观众,把照片摆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判断每种表情背后所对应的心理状态。
令人惊讶的是,对于这些常见的心理表情,参与这个试验的人们能够猜对的还不到三成。很多人都把平静误认为幸福,又将喜极而泣误认为悲伤。这个试验无疑说明了一个道理,想要在瞬间透过表情看懂人心并不是那么简单。
但就算是这样,相较于其他的方式,“表情解读”仍然是看透人心的一个重要办法。表情作为人心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人一些不为人知的心理活动。
在上文提及的美剧中,莱特曼博士为了更好地解读表情,曾跑到非洲一个原始部落跟当地人生活了几年,而他的最终目的也不过是研究当地土著人的眉毛而已。
莱特曼正是花了如此大的精力才练就了一双“慧眼”。
当然,一般人想要达到莱特曼博士这样的水平是很有难度的,但是,我们根据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判断出个“大概”还是可以做到的。
例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皱眉、蹙额这样的表情大多意味着关怀、焦急、生气等,而眉毛上扬、眼睛大睁则大多意味着意外、惊讶。
如果我们在跟别人交谈时发现一个人突然撇嘴,那么这时我们就应该适当地中断一下自己的话题了。因为这种表情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尴尬、愤怒。如果对方脸上突然出现了这种表情,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某句话刺痛了对方,引起了对方的不适,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两人就很有可能不欢而散。
当然,在现实中,也有一些人为了掩饰内心想法,不惊讶故作惊讶,不高兴故作高兴,这种表情往往能够遮掩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应当更加细致地去注意一些细节。
一个人如果心情很愉快,那么他的嘴角一般会向后,就像我们平时哈哈大笑时嘴角靠后一样,所以一个人如果只是脸上出现了笑容,但是嘴角却没有向后的迹象,那么我们很可能就是碰上了“皮笑肉不笑”的人。
不光是嘴角,开心的时候,人们的面颊一般都会向上,眉毛很舒展,眼睛会变小,就像我们平时说的“喜笑颜开”“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相对应的,一个人如果心情不好,则会眉毛紧锁,嘴角下垂,而这些小细节都是伪装不了的。
除了上述的这些细节,眉毛和眼睛还能够反映人的多种心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竖眉意味着发怒,所以有“柳眉倒竖”这一说法;而横眉则常常表示一种不屑和敌意,所以有“横眉冷对”这一说法。我们经常说的“低眉顺眼”则是表明一种顺从,瞪眼通常是表示一种不满,挤眼则是一种会意或戏弄。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学会点表情解读无疑是拥有了一把打开他人心理之门和人际交往之门的钥匙。看懂了别人的表情,我们才知道该如何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在最合适的时机做最有效的事。而且,学会察“颜”观色、见缝插针能够帮助我们早早掌握对方行为的态度和目的,让我们在交际中拔得头筹。
其实,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懂得一些表情术,通过察“颜”观色去洞悉他人的情绪起伏。
要知道,如果我们不主动去读懂别人,那就无法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轻则感情变淡,重则直接断送两个人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一场心理与心理的较量,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交际和沟通的主动权,那么我们何愁自己不能成为一名人脉大师呢?
举手投足:动作里有大门道
如果问起江忠源是谁,很多人可能会摇头说“不知道”。但若要说起清末的湘军,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而江忠源正是湘军的创始人之一。
据说,清末名将曾国藩与江忠源第一次见面时,在观察了他的行为举止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京师求如此人才不可得。”接着他又说,“是人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当别人问及缘由时,曾国藩笑着说:“江忠源与我交谈时双脚立地不移动半分,昂头挺胸不垂首,可知此人性格沉稳、胸有韬略,但为人太过高傲,宁弯不折。”
数年之后,江忠源屡立奇功,但最终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失败,投江而死。这刚好验证了曾国藩的说法。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都需要付诸行动,而这行动的背后就隐藏着大量的信息。正是这些信息,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人心、了解他人性格的最直接依据。
对于平常人而言,一举手一抬足都能反映内心活动。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喜欢来回走动,有的人喜欢一手托腮,有的人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喜欢搓手摸脸,这些都是他们内心活动的外显。
那么,一般来说,动作是怎样反映人的性格和内心活动的呢?
1.双臂交叉抱胸。
这种动作我们经常能够见到,很多人可能也注意到了,当自己陷入一段无趣尴尬的对话时就会出现这种动作。这个动作是一种表示防御的动作。一般来说,在人比较多而自己又不是很熟悉的场合,人们就会将双臂抱起,或坐或站,这其实就表示该人对周围环境的一种防御。
2.挤眉弄眼。
大多数时候,人们挤眉弄眼都是受环境所迫,因为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告诉对方,所以不得已才使用这种方式。假如我们在几个人的交谈中间看到一个人在向另一个人挤眉弄眼,那我们就应该知道,很有可能是这段对话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对方不想让第三者尴尬,才用了这种办法。
另外,也有人在平常的时候挤眉弄眼。一般来说,这类人都比较活泼,为人比较洒脱,不太遵守即成的一些规矩。
3.一手托腮。
这是一个表示心不在焉的动作。多数人托腮表明其对眼前的事物缺乏兴趣。比如说陷入一场无聊的对话当中,人们就很有可能托着腮帮子,眼都不知道瞟到哪里去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托腮的人正在思考。如果人们遇到了什么麻烦的问题,也可能会情不自禁地托起腮帮,这类人一般比较有想象力,但是也可能是个不注重时机,脑袋快过手脚的人。
4.搓手。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种比较紧张的场合,我们的两只手会不自觉地放在一起搓动。这种行为对应的应该是一个人的紧张情绪,一般下级在上级面前、晚辈在长辈面前经常会做这种动作。
5.边说边笑。
很显然,一边说话一边笑会让人觉得特别放松。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笑容都是一种亲和的表现。假如一个人在和我们说话时边说边笑,说明他对我们并不存在很大的戒备心。这种人大多乐观开朗,为人比较热情,他们能够轻松而愉快地面对生活,很容易得到满足。
但是,也并不是说这种人的身上全是优点,如果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边说边笑,那么就会给人一种不太庄重的感觉。这种人一般都知足常乐,对事业的进取心不是很强。
6.说话时指手画脚。
有的人说话时一动不动,身体僵硬得就像一块木头,但也有不少人说话时习惯指手画脚。前一种人性格内敛,大多谨言慎行,比较内向。而后一种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大多感情丰富,喜欢用夸张的动作表现自己的内心。
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行为直接跟一个人的性格挂钩。只有那些性格外向、感情充沛的人才会经常出现这种动作。但如果不分场合的指手画脚,那么说明这个人很可能感情充沛得过了头。
7.摇头晃脑。
我们经常在古装电视剧里看到学子读书背书时摇头晃脑,这种画面会让我们感觉很可笑。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一部分人在不经意中喜欢摇头晃脑。这种姿势虽然不雅观,但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
对于大多数摇头晃脑的人来说,他们身上最鲜明的一个特点便是自信,甚至是超强的自信。既然是自信,那说明这类人应该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太会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意见,为人处世都是我行我素,怎么舒服怎么来。
但这种人做事一般都很认真,有一股不怕失败的冲劲,如果再加上聪明的脑袋,这类人往往能够成事。
其实,人的动作不只是这些,上面列举的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动作。正是因为常见,它们才更能体现共性。在我们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只要细心留意,这些举动很容易就能够被我们发现。有了这些依据,就算我们站在一个人十米开外的地方,我们也能够猜出这个人性格的一个大概,懂了这个人,还怕不好见机行事吗?
言由心生:闻声识人知人心
在现实生活当中,话语是一把双刃剑,说得好可以令人如沐春风,说得不好则可能让人心生厌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说话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某些性情。古人有过一句经典的概括:“言由心生。”一个人说话的方式和内容可以反映他的性情,假如我们想读懂一个人,那么不妨从他的话语入手。
言谈中我们能把握的东西有说话者的语速、说话人的肢体动作、说话内容等。我们可以通过捕捉这些因素,摸透人心,悟出其言外之意。
首先,我们谈谈讲话时语速所反映的一些情况。
按照正常的理解,一个说话速度很快的人很可能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相反,如果一个人说话结结巴巴,我们很可能会觉得他在反应上比较迟钝,人也比较木讷。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说话语速很快,说明他是一个自信,并且有较强表达欲望的人。而一个人假如在正常情况下说话一直很慢,那么说明他是一个谨慎、镇定的人。当然,这里所说的是正常情况,除了这些正常的情况,我们还应当注意的是说话者的一些反常现象。
比如说,心理学家就曾指出:“当一个丈夫在外面做了对不起妻子的事时,回家之后他会滔滔不绝地与妻子讲话。”这是一种反常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情形是因为当一个人的心中有不安或恐惧情绪时,言谈速度便会变快,以凭借快速讲述不必要的事,试图排解隐藏于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恐惧。但是,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冷静地反省自己,因此,所谈话题往往内容空洞。遇到敏感的人,我们便不难窥知其心理的不安状态。
另外,如果一个人平时说话很流利,但是在一次讲话时却显得吞吞吐吐、犹豫不决,那么就说明他可能紧张,这种紧张很有可能是由于犯错或者恐惧引起的。
其次,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说话时的肢体动作来读懂他的真实想法。
如果一个人在讲话时指手画脚、手舞足蹈,那么这个人很可能有些强势,有时甚至是蛮不讲理。一般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讲话时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假如一个人在讲话时没有任何的肢体动作,那么这个人对这段谈话感到很拘束,有一些紧张。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不熟悉眼前的谈话对象;从另一方面来讲,他可能不是一个擅长交谈或者交际的人。
还有一种肢体动作是需要注意的。我们平时与人交流时会发现这样一种人,他们在与人交谈时时常左顾右盼,或者眼神飘忽。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了,因为一个人一般是在没有完全投入一段对话时才会出现上述的身体反应。
除了肢体语言,口头禅也是一个人性格的折射。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口头禅看似只是一句短语,但实际上它跟一个人的性格、生活经历或者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被看作一个人的性格标志。从这点上来说,口头禅并非是完全随意或偶然出现的,它显示着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从不同的口头禅里,我们可以大致读懂一个人的真实内心。
1.喜欢说“老实讲”“真的”“不骗你”的人。
如果一个人在交谈过程中反复强调自己讲话的真实性,那么这个人可能心存忧虑,总是担心别人误解自己。这样的人一般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常不够平静,他们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才会习惯性地强调自己说话的真实性,这样的人一般来说也是比较好面子的。
2.习惯说“必须”“应该”“必定会”“一定”的人。
这一类口头禅有较强的命令性,经常说这类口头禅的人一般都非常自信,做事情也显得很理智。另外,如果我们的谈话对象在说话时经常说“应该是这样的吧”这一类的话,那么说明他此时并不是很有把握,虽然表面上态度坚决,但其实也拿不准。
3.喜欢说“据说”“我听人说”“别人说”的人。
这类口头禅的一个最明显的作用就是推卸责任。说这类话的人其实是在试图告诉我们,以下讲出的内容都不是他的原创,只是道听途说,如果错了,那也是别人的责任。
一般来说,爱说这类口头禅的人做事都喜欢给自己留点余地,他们很有可能见识广,知识储量也比别人多,但是往往缺乏自己的判断力和立场。很多处世圆滑的人都喜欢用这一类词语,因为他们时刻为自己准备着台阶。
4.喜欢说“随便”“我不知道”“你决定吧”的人。
如果我们观察得足够细心的话会发现,喜欢说这一类口头禅的多是一些性格温和、犹豫的人,而且以女性居多。这样的人一般不会在别人面前流露出自己的强烈意愿,但也不能说他们没有立场,他们很可能是不想表现得过于强势。这种人大多中庸处世,不想跟人起争执,性格上可能比较软弱。
但也有人存在选择困难症,如果有人能够帮助他们做出选择,他们可能就不会自己去决定,这样的人一般来说性格是比较被动的。
5.喜欢说“也许吧”“可能是吧”“大概是吧”的人。
假如一个人经常使用这种模棱两可的口头禅,那么这个人可能时刻在掩饰着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的自我防卫本能特别强,害怕因为说错话而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干脆就不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这种人在为人处世方面一般比较冷静,所以人际关系应该不错。
6.喜欢说“但是”“不过”的人。
这类口头禅是一种带有转折意味的连词,喜欢这样说话的人其实是为自己留下闪转腾挪的空间,也说明他们在讲话时头脑清楚,条理清晰。一般很多领导在夸奖完下属之后都会说上一句“但是”,这样既能够保存下属的颜面,也能够完整地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这种人非常懂得照顾别人的心情,不会说太过分的话。
7.喜欢说“无聊”“烦躁”“没意思”的人。
一个人假如对谈话或者对面前的某些事物不感兴趣,他们就有可能会说这样的话。说这类口头禅的人一般都给人一种颓废和不安分的感觉。这样的人可能不会完全照顾别人的心情,比较自主,有内心的想法也不掩饰,所以性格上比较耿直。
但是,这类口头禅往往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为听者会从中感觉出一种“颓废”。
总而言之,无论是一个人说话的语速、说话时的肢体语言,抑或是他的口头禅,都是人心的一面镜子。管好自己的“舌头”能让自己少些麻烦,摸清楚别人的“舌头”能够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夺得先机。一张巧嘴无疑是重要的,但是一双能够听懂话语的耳朵也是一个人际高手的秘密武器。
兴趣爱好:嗜好折射真性情
一般人都有过参加面试的经历,面试时一般都会带上自己的简历。我们的简历上除了一些个人基本信息,一般还有“兴趣爱好”一栏,网络上的简历模板当中也都有这一栏。我们在填写简历信息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简历上需要这样一栏信息。
答案很简单,因为用人单位想通过这一栏信息更好、更全面地了解面试者。其实兴趣爱好能够反映出人的某些信息。
英国有句谚语:“兴趣是不会说谎的。”一个人将自己的本来面目隐藏得再深,也无法掩饰自己兴趣爱好中流露出的真性情。
看过《史记》的人知道,当刘邦杀入咸阳时,曾想霸占王宫内的财宝美女,但是手下告诉他,想成帝业就必须要舍弃这些。于是刘邦率军秋毫无犯地退出咸阳。后来项羽的亚父范增看到刘邦的表现觉得大为惊讶,他对项羽说:“刘邦素来喜欢美女,这次进入咸阳却分毫不取,看来是有帝王之心。”范增这句话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一个只热衷于财宝、美女的人是不可能成就霸业的。这里说的就是兴趣爱好对一个人性格的反映。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有所差别,而每一种兴趣和爱好所反映的性格也是不一样的。接下来,我们将列举一些兴趣爱好,探讨这些兴趣爱好背后的性格含义。
1.喜欢运动的人。
喜欢运动的人一般来说都是比较热爱生活、懂得珍惜健康的人。运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需要长期的坚持,所以假如一个人能够一直将运动习惯保持下去,那么说明他应该是一个有毅力和韧劲的人。
另外,喜欢运动的人一般都比较阳光自信。大部分运动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所以,喜欢运动的人从来都不是喜欢宅在家的人,他们一般都乐于与人交往,自信心十足。
再细化一点说,喜欢竞技类运动的人,他们对胜利的渴望都非常强烈,这类人一般都会有些争强好胜。与之相反的是,一些人对胜利并不渴望,他们只是单纯地享受运动带来的愉悦感,这类人生活比较随意,对得失的计较也不是很重。
2.喜欢读书的人。
一般情况下,喜欢读书的人性格大多比较平静,他们能够耐着性子沉浸到一本厚厚的书中,说明他们不急躁、不妄动。这类人一般有着过人的思维能力,因为书本和电影不一样,它能够调动一个人的眼、手、脑,而看电影则更像是一种快餐文化。喜欢读书的人一般也比较聪明。
另外,读书当中也有些个人习惯。比如说在读书之前喜欢快速浏览全书的人,一般都比较外向,他们对结果的期盼特别强,不善隐瞒,喜欢热闹,能够接受新鲜事物。还有的人虽然爱看书,但是对书的保养却做得特别差,看完了随便乱扔,不够爱惜,这类人一般性格随和,不注重外表,生活上可能有些邋遢,却注重精神享受。
3.喜欢听音乐的人。
有人曾经说过,看一个人是否热爱生活,那就看他对音乐的痴迷程度。一个喜欢听音乐的人一定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音乐是一种听觉享受,一般来说,也是一种比较“内向”的享受。因为喜欢听音乐的人大多不是听那些在公共场所播放的音乐,他们有自己的选择类型。而不同的音乐类型反映出的性格也不尽相同。
喜欢听摇滚乐的人一般都比较外向。摇滚乐的主要受众是年轻人,说明摇滚乐是一种时兴的音乐流派,而接受它的人一定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人。而且摇滚乐极具批判意义,所以,一个喜欢摇滚乐的人一般也是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人,他们可能比较另类,但是心中有自己的主见,也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
喜欢流行乐的人,属于平凡的随波逐流类型。他们追逐时尚,不是一个传统的人,而且他们也绝对不是那种拒绝与人交流的人,因为他们想时刻保持与这个时代的联系。流行乐的爱好者一般都是内心不够平静,没有什么主见的人。
相反,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偏爱古典乐,这种人一般思想比较保守,但也很理智。因为他们选择的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所以说,他们应当是有自己想法的一群人。
4.喜欢收集的人。
生活中有很多人是邮票、钞票或者其他旧物的收藏者,如果是因为兴趣爱好而不是投资需要的话,那么这些人一定是怀旧的人,他们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对流行的敏感度不够,可能对现实也会存在不满,总觉得过去的东西都是最好的。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类人一般都具备十足的耐心和恒心。因为收集工作是一件复杂的工程,不持之以恒就可能功亏一篑。
5.喜欢记述自己生活的人。
写日记是记述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这类人的生活节奏一般都比较慢,喜欢将自己的过去留下来,作为纪念。但是这类人一般都缺乏与人主动交往的动力,他们更愿意自己一个人独享其乐。在众人面前他们可能没有什么表达欲望,但是内心活动其实十分丰富,有想法也有主见,对目标的坚持能力比较强。
6.喜新厌旧的人。
我们这里说的喜新厌旧的对象只是物品,而不是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喜新厌旧不是一个好的习惯,但这并不中肯,其实喜新厌旧只是一个人的性格反映而已。这类人一般都比较外向,而且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这类人在生活当中可能更注重感官的享受,在消费观念上比较超前,可能不懂得节省开支,花钱会大手大脚。
7.喜欢宅在家里的人。
这类人现在有一个专属名词——宅男(女)。人们对于宅男宅女有一番定义,他们一般比较内向,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害怕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这种描述大致上没有问题,但是喜欢宅在家里的人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缺乏安全感,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才会选择待在“家”这个最安全的地方。但是这类人也有性格优势,他们一般都比较安静,与世无争,性格上也多以温和为主。
以上这些兴趣爱好是一些比较大而泛的类型,由于篇幅所限,其他类型不再一一列举。我们不能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划入这个分类,这里所说的只是一个大致的情况,供人参考,而不是想让人对号入座。
不过,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兴趣爱好所对应的性格弄清楚,会在人际交往当中有所优势,它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去认识一个人,读懂一个人。
起居住行:生活习惯是人心的一面镜子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往往能够反映他的性格。对于普通人来说,大部分生活习惯都是相似的,比如说一日三餐,正常作息,这是一个人保证其生存的基本生活习惯。但除此之外,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一套生活习惯。造成每个人生活习惯不尽相同的原因很简单,一些因素会对生活习惯产生影响,这其中就包括一个人的性格因素。
台湾商人王永庆一生节俭,尽管坐拥亿万资产,却从不奢靡,他对于吃的原则是“简便”。每天早上的公司会议前,王永庆会享用并不丰盛的早餐:牛奶、咖啡和鸡蛋。他喝咖啡的时候有一个习惯,把奶精倒入咖啡后,一定会再倒入些许咖啡到装奶精的小盒子,将残留奶精涮出来再倒入咖啡中,确信没有浪费后,才慢慢地享用。据说,他还有一条已经用了几十年的毛巾,其节俭之风可见一斑。所以很多人评价王永庆性格内敛,从不张扬,这便是从他节俭的生活习惯中读出来的。
除了节俭,还有很多生活习惯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
1.从起居和饮食习惯看人心。
现在有很多人不注重自己的作息,白天工作,晚上就可能到一些酒吧或者夜店消遣,没有正常的作息规律。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做事缺乏目标和计划,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够爱惜,很有可能是一个享乐主义者。而在吃的方面问题就更严重了,有些人不管油腻辛辣,只要对自己口味就敞开肚皮吃,这种生活方式一方面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其缺乏自制力的表现,经不住美食的诱惑。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和饮食方面都有正常的规律,那么他可能有很强的计划性,特别爱惜自己的身体,忍受得住辛苦。这样的人在做人方面,也会让人觉得特别可靠。
2.从乘车的位子看人心。
因为车有不同的大小,所以我们分别陈述。先以火车、大巴、公交车这些大型车辆为例。如果一个人坐这些大车时,喜欢坐在靠窗口的位子,那么基本可以判断他是个性独立的人,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
如果一个人喜欢坐靠近过道的位子,那么这个人可能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人,做事比较谨慎小心,不喜欢受太多外界的束缚。
如果一个人喜欢坐在正中间,那么这个人可能是一个比较合群的人,他们凡事追求顺其自然,不会有太多讲究,性格自然也比较随和。
有的人坐出租车或者轿车时喜欢坐在副驾驶的位子,那么这个人可能有很强的掌控欲,做人做事都非常挑剔。
3.从一个人打电话时的习惯看人心。
在日常生活中,假如我们跟别人打电话,那当然看不到对方的一些小动作。但是有时候,我们与朋友或者客户交流时,对方因为有事也会接电话,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他打电话的细节来做一下性格判断。
假如一个人在与人通话时,三心二意,还是继续做手头上的事,那么这种人可能性格比较急躁,说话做事都是在争分夺秒。通常他们非常有进取心,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会认真负责。
假如一个人在与人通话时保持一种舒适惬意的姿态,那么这种人一般性格比较沉稳,做事头脑冷静。有时候可能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但他们却给人一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势。
假如一个人在与他人通话时习惯信手涂鸦,那么这类人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很多时候却不切实际,他们的性格一般都比较乐观、开朗。
有的人在打座机电话时喜欢用手缠电话线,这样的人一般也是比较乐观开朗的。缠电话线的动作其实是一种童年的习惯,这也说明这类人往往很有童心,只不过在正常交往时这种童心不易表露出来,但是内心终归是比较活泼的。
4.从一个人缓解压力的方式看人心。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一般都很快,每天上班、下班,工作压力也不小。很多人需要缓解压力,每个人缓解压力的方式有所不同。
有的人喜欢通过看电影或者听音乐来放松自己,这种人一般都比较平和,对情绪的把握非常好。
有的人喜欢找人倾诉,无论是朋友、家人还是同事。这类人一般都是对生活现状不满,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却受制于现实。他们找人倾诉,说明他们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也说明他们性格当中有比较强势的一面。
还有的人会选用一些比较极端的发泄方式,比如说玩一些冒险游戏,如蹦极、坐过山车。这类人一般性格比较冲动,但是对生活却充满了好奇,他们对于压力的缓解其实也是在宣泄自己的一些不满。
还有的人在面对压力时就会烦躁,动不动与人起冲突。这类人一般都比较自我,因为自我的意识很强,所以他们很难弄清楚压力的来源,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也不是一把好手,容易结交朋友,但也容易与朋友交恶。
5.从一个人打发时间的习惯看人心。
生活就是这样,有的时候会让人忙到手忙脚乱,有的时候却让人又闲到心里发慌,如何打发无聊的时间就成了一个问题。
一些人打发时间的方式很简单,看看电影、听听音乐、读读书,也就是说,他们会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一般这种人都比较注重精神生活,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很高,性格随和而且稳重,让人感觉可靠。
还有一些人一有空闲时间就找朋友聚会,这种人一般是擅长交际的人,他们很合群,但是却害怕孤独,所以,他们内心总会隐藏着一些不安。如果朋友们都有事不能陪他,那么就很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混乱。
如果一个人在空余时间还在工作,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人对工作非常上心,他应该是一个有着积极工作态度的人,事业心很强,野心可能也很大。他们也有其他优点:能吃苦,也能耐得住寂寞。
以上所列的5个习惯是现代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但并非是全部。总而言之,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会有重叠的地方,但每个人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性格的折射。想读懂人心,那就必须从这些小的细节习惯入手,这些小的习惯是人心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