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14社会学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判断并改错
1.所有的定距变量都是连续型变量。
答:错误,并不是所有的定距变量都是连续型变量。
2.统计图使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变量的分布,可以采用圆瓣图和条形图来刻画定距变量的分布。
答:错误,圆瓣图和条形图一般用于,描绘定类变量的分布。
3.变量取值如果是呈偏态分布,使用均值反映其集中离散趋势比使用中值好。
答:错误,均数是描述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中位数更适合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离散趋势。
4.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区间越大,则要求的样本规模越大。
答:错误,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区间越小,即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误差范围越小,则所要求的样本规模就越大。
5.在假设检验中,拒绝原假设是容易犯纳伪的错误。
答:错误,假设检验中,当原假设为真时作出拒绝原假设的判断,则犯了弃真错误。原假设是不真实的,而做出接受原假设的判断,则犯了存伪错误。
6.定类变量与定距变量之间的相关比率具有消减误差比例的意义。
答:错误,定类变量与定距变量之间的相关比率不具有消减误差比例的意义。定类变量与定序变量中Lambda,tau-y都具有消减误差比例的意义。
7.定距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就是协方差。
答:错误,圆瓣图和条形图一般用于,描绘定类变量的分布。
8.在研究两个定距变量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的检验方式是Z检验。
答:错误,圆瓣图和条形图一般用于,描绘定类变量的分布。
9.方差分析通常应用于两个类别的总体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答:错误,圆瓣图和条形图一般用于,描绘定类变量的分布。
10.假设检验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中心极限定理
答:错误,圆瓣图和条形图一般用于,描绘定类变量的分布。
二、概念比较和辨析题
1.标准差与标准误
答:①标准差
标准差又称中误差、均方差,是衡量测量精度的一种常用数值指标。恒取正值。标准差值小,测量精度高;标准差值大,测量精度低。标准差值与偶然误差有概率关系,标准差是对偶然误差大小作出的一种统计估计。
②标准误
标准误代表的是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相对误差。标准误是由样本的标准差除以样本容量的开平方来计算的。标准误更大的是受到样本容量的影响。样本容量越大,标准误越小,抽样误差就越小,所抽取的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③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
标准差与标准误均为变异指标,当样本含量不变时,标准误与标准差成正比。
2.信度与效度
答:①信度
信度即可靠性,是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即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②效度
效度又称有效度或准确度,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即能够准确地、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③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一般来说,缺乏信度的测量肯定也是无效度的测量;而具有很高信度的测量并不意味着同时也是高效度的测量。另一方面,研究者在追求测量的信度时,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或降低测量的效度;反之,当研究者提高测量中的效度时,其测量的信度则同样会受到影响。
3.区群谬误与简化论
答:①区群谬误
区群谬误又称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误,是指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即研究者用一个集群的分析单位收集资料,而用一个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下结论的现象。
②简化论
简化论又称简约论,是指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简化论发生是因为社会研究很容易获得有关个人的具体资料,而宏观层次的单位的运行则往往比较抽象和模糊。
③区群谬误与简化论的关系
从形式上看,简化论的错误误正好与区群谬误相反。要避免犯简化论以及层次谬误这两种错误误,关键的一点是要保证做出结论时所使用的分析单位,即运用证据时所使用的分析单位。
4.趋势研究与同组研究
答:①趋势研究
趋势研究是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趋势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期的态度、行为或状况进行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实际上,对某一总体的趋势研究就相当于利用对这一总体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的结果,来分析和探寻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关于趋势研究,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对同一总体在不同时点上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必须是具有同样的研究内容,采用的是同样的测量方法。更具体地说,每次研究所问的问题都应该是一样的。如果问题不同,则无法进行比较。
②同组研究
同组研究又称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是指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同组研究主要用来探讨人们的行为、态度或意向的改变模式和变化过程,分析影响这种改变的各种因素。由于同组研究每次进行研究时都使用同一个样本,但被研究者随时间推移所发生的各种变化有时是难以预料的,因而,进行同组研究最大的困难往往是在第二次及以后的研究中,无法找到或获得首次研究样本中的全部研究者。
③趋势研究与同组研究的关系
趋势研究与同组研究都属于纵向研究。二者区别在于同组研究始终都是对于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而趋势研究是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5.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答:①理论建构
理论建构起始于对经验现象的观察。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无论哪种方式,研究者都要完成从具体的观察结果到对现象的经验概括这一提升过程。而所谓经验概括是指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它是对一种由经验数据证实了的变量特征或者变量间关系的一般性阐述。
②理论检验
理论检验是指在社会研究中将已有的理论解释应用于特定社会现象,并以经验事实对其进行验证的过程。
③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的关系
理论建构过程以观察为起点,然后通过归纳推理,得出解释这些观察的理论;而理论检验过程则是以理论为起点,通过演绎推理,作出预言或预测,并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来检验预言的正确性。社会研究中,一种好的解释的形成,通常包括理论构建和理论检验这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
三、简答题
1.依据哪些标准衡量所选择的研究问题?
答:选择研究问题对于做好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选好题、选准题,必须明确进行选题时所依据的主要标准。在实践中通常采用下列几条标准作为选择研究问题的依据:
(1)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社会学从事的任何一项研究,必须先要具有某种意义或价值,这种价值它既可以是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是实践方面的,或者两方面兼有之的。理论方面的意义或价值,主要体现在研究问题对一门学科的发展、对某种理论的形成或检验、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对社会现象的解释等方面所能做出的贡献上;而实践方面的意义或价值,则主要体现在研究问题对现实社会生活所提出的各种具体问题能否进行科学的回答和能否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上。
(2)创造性
创造性又称创新性或独特性,是指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社会研究中的每一项具体研究必须能够在某些方面增加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能够为人们了解和理解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各种问题、各种规律提供新的东西。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一项问题具有创造性,更经常地是指该问题在研究的思路、研究的角度、依据的理论、研究的对象、采用的方法、研究的内容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与前人的研究有所不同,有自己独到的、新颖的地方。
(3)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即研究者在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去从事这项研究行不行得通。在许多情况下,越是具有重要价值和创新性的研究问题,它所受到的主、客观限制往往也越多,具体如下:
①主观限制是指研究者自身条件方面的限制,包括研究者在生活经历、知识结构、研究经验、组织能力、操作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甚至还包括研究者的性别、年龄、语言、体力等等纯粹生理因素方面的限制。
②客观限制是指进行一项研究时受到的外在环境或条件的限制。如研究时间不够、研究经费不足、有关文献资料不能取得,所涉及的对象、单位和部门不能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合作,研究问题违反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或者违反社会伦理道德,或者与被研究者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相违背等等,都是导致一项研究课题无法进行的客观障碍。
(4)合适性
合适性则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这种个人特点主要包括研究者对该研究问题的兴趣、研究者对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的熟悉程度、研究者与所研究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程度,以及研究者所具有的各种资源、条件与该问题的要求相符合的程度等等。
2.一般来说,社会研究中样本规模的确定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样本规模又称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所含个案的多少。一般情况下,社会研究中样本规模的确定主要受到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总体的规模
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有关,总体越大时,则样本也要越大才能保证一定的精确度。
(2)估计的把握性与精确性要求
抽样的目的是要从样本去推论总体。样本规模的确定与推论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密切相关。在社会研究中,常用置信度与置信区间这两个概念来说明样本规模与抽样的可靠性及精确性之间的关系。
①置信度
置信度又称置信水平,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即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中的把握性程度。它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度越高,即推论的把握性越大,则所要求的样本规模就越大。
②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是指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误差范围。它所反映的是抽样的精确性程度。误差范围越大,精确性程度越低;误差范围越小,精确性程度越高。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区间越小,即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误差范围越小,则所要求的样本规模就越大。
(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
总体的异质性程度对所需样本规模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同质性越高,表明总体在各种变量上的分布越集中,波动性越小,同样规模的样本对总体的反映就越准确。而异质性程度越高,表明总体在各种变量上的分布越分散,波动性越大,同样规模的样本对总体的反映就会越差。
(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也对样本规模的大小产生影响。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的精确性考虑,样本规模越大越好;但在实际情况中样本规模越大,意味着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越多,意味着所可能受到的限制和障碍也越多;因此,研究中要根据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样本规模。
总之,样本规模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定。
四、应用题
1.如果你研究当代中国城市居民的社区公共事务参与,请设计出测量社区公共事务参与的操作化方案,并列举出你认为最该考虑的四个影响居民社区公共事务参与的因素。
答:(1)测量社区公共事务参与的操作化方案如下:
根据研究的目标,拟确定以中国城市中的居民作为研究的对象,由于总体样本数量庞大,应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国城市居民总体中抽取了5000人作为调查样本。
具体操作化抽样方法如下:
①按照科学标准将中国城市划分为一、二、三、四、五线,从各层次城市中用随机抽样法抽选出一个城市。
②分别从选出的五个城市中用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四个社区,共计20个社区。,将社区的居民资料进行统计编码。随后将社区居民按年龄进行分组,具体分为20岁及以下、21-30岁、31-40岁、41-50岁、50岁以上五个组。最后分别从20个社区的每个分组中随机抽取50人进行调查。最终得到当代中国城市居民的社区公共事务参与情况的统计资料。
(2)我认为最应考虑的影响居民社区公共事物参与的四个因素有:居民的年龄、居民的职业、社区的管理和宣传水平、社区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
①从居民的角度来看,居民的年龄和职业的会影响其对社区公共事参与。居民的年龄会影响其行为能力。居民从事的职业不同其空闲时间也会有差异,从事较忙工作的居民可能不愿意抽出时间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②从社区管理的角度来看,社区管理者宣传、管理是否到位会影响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从而影响其对社区公共事参与意愿。此外,居民可能更愿意参与相对轻松的社区事务。
2.某市有200所小学,共160000名学生。其中重点小学有20所,一般小学160所,较差小学20所。现要从全市小学生中抽取8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小学生学习情况。请设计一个两阶段的抽样方案,指出每一阶段的抽样框、抽样单位、所适用的具体抽样方法、以及每阶段的样本量。
答:根据研究的目标,拟确定以该市全市小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由于总体样本数量庞大,拟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市全市小学生总体中抽取了800人作为调查样本。
调查方案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对全市的小学进行抽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将全市小学分为重点、一般、较差三个层次。由题可知该市重点小学20所、一般小学160所、较差小学20所,所以按层次比例在全市小学中随机抽取重点小学1所、一般小学8所、较差小学1所。抽样的总体为该市的全体小学。抽样框为全市小学名单。抽样单位为学校。
第二阶段:在所选出的十所小学中采用随机抽样法在第一阶段所抽出的10所小学中抽取80人,共计800人进行调查。抽样框为十所小学的全体学生名单。抽样单位为学生。
3.下列问题是从一些社会调查问卷中收集的,他们分别存在一些不妥当的地方。请先准确表述自己修改后的题目,然后简要说明为什么如此修改。注意有的问题中不妥的地方不止一处。
(1)您的年龄是多少?
①20岁以下 ②20-30岁 ③30-40岁 ④40岁以上
(2)您在这个地区居住了多长时间?
(3)您的父母上过大学吗?
①上过 ②没上过
(4)您不认为那些遇到过麻烦的人应该受到同情吗?
①是的 ②不是的
(5)您喜欢社会学这门学科吗?
①比较喜欢 ②非常喜欢 ③很不喜欢 ④不太喜欢
答:(1)选项答案改“为①20岁及以下 ②21~30岁 ③31~40岁 ④40岁以上”。
原问题的选项边界年龄界定不明确。
(2)改为“您在所居住的小区居住了多长时间?”
原问题对“地区”界定不明确。
(3)选项改为“①都上过 ②都没上过 ③一方上过 ④其他”。
原问题包含父母双方,而选项过于笼统,缺漏了一方上过或者其他的特殊情况选项。
(4)问题改为“您认为遇到麻烦的人是否应该同情?”
选项改为“①是的 ②不是的 ③中立”
原问带有引导暗示性,不符合价值中立原则。原问题的选项缺失。
(5)答案改为“①非常喜欢 ②比较喜欢 ③没感觉 ④讨厌 ⑤非常讨厌”。
原问题的选项答案设置不合理。
五、论述题
1.请论述实地研究方式的主要优点和缺点。
答: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分为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等。
(1)实地研究方式的主要优点
①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实地研究者所寻求的是一种更具有情感性的和人文主义类型的资料,他们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方式特别适合那些不便于或者不可能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②研究的效度较高。相对于问卷调查中最大的问题——表面化、简单化现象,实地研究的深入观察,设身处地的感受、理解,具有很高的效度。实地研究中研究者常常列举出生动、详细的实例来说明某一个概念的含义。
③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相对于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实地研究的操作程序不是那样严格,只需要较少的准备工作。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修正研究的目标和设计。对于不同的研究背景或不同的研究对象,实地研究中的具体操作也比较灵活。
④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由于实地研究不仅要深入实地,而且要在实地生活相当一段时间,因此,对于研究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来说,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尤其是在对个人或小群体的研究中,这种优点更为明显。
(2)实地研究方式的主要缺点
①概括性较差。由于实地研究所得到的基本上是定性资料,且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某个个案为对象,因而其资料既难以进行定量分析,也无法概括大的总体。这样,其所得结论也难以推广到更大的范围。
②信度较低。实地研究中研究者主要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所处的是一种被动的地位,对观察场景也往往缺乏控制,因而其所得的资料比较琐碎、凌乱,不易系统化。同时,由于实地研究强调研究者的主观作用,强调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移情理解,因此难以检验其信度。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因时间、地点、人物的变动或流失的影响,也造成研究者很难对原先研究的对象或现象进行重复观察或研究。
③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实地研究者的观察并非像照相机或显微镜那样处于所观察的对象之外,实际上,观察者是他正在观察的对象的一部分。一位深入实地研究印第安人的美国人类学家说:“我与我妻子不是在研究一群印第安人而是一群印第安人围绕着两个美国人类学家。”他的这句话十分巧妙地揭示出实地研究方式本身所具有的这种与研究对象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参与观察还是实地访谈,研究者的参与对其所研究的对象都会造成影响。
④所需时间较长。由于参与生活的需要,实地研究方式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通常少则几个月,长则好几年。这种长时间的要求,不仅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个困难,有时对于所研究的对象来说也是一种困难。
⑤伦理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是针对参与观察中隐藏研究者身份的做法提出的。它所包含的实际问题是:第一,研究者有没有为了研究的目的而欺骗研究对象的权利?第二,研究者作为社会的成员,应不应该为了研究而采取欺骗研究对象的做法?
2.请论述文献回顾的意义有哪些,如何进行文献回顾?
答:文献回顾又称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即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1)文献回顾的意义
①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系统的文献回顾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本领域中的研究状况,特别是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这种了解对于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可以了解到以前的研究者在探索该问题领域时所采取的各种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的研究策略,以及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这些角度、策略和方法代表了以前的研究者所尝试过的探索道路。无论其成功与否,都能为研究设计、资料收集和分析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的具体框架。此外,文献回顾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和利用现有研究中对某些关键变量的操作化方法和测量指标。
③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文献回顾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它在客观上能够提供一种与该研究领域有关的背景资料。这种背景资料既是研究者在选择研究问题时的参考框架,它同时也是研究者在对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研究发现进行解释时所依据的一种参考框架。任何一项社会研究都可能会产生一些研究者未曾预料的结果,或是与研究者所期望的结果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而要正确地理解这些结果,合理地解释这些结果,都离不开文献回顾所给予的背景资料。
(2)文献回顾的方法
与一个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数目常常十分巨大,而研究者用于文献回顾的时间相对有限,因此,对文献回顾工作应有明确的计划。文献回顾的过程通常包括如下三项主要的工作任务:
①查找相关的文献
社会研究最主要的文献来源通常包括三个部分:
a.相关的著作:与研究领域相关的著作常常能给我们提供相对全面的研究背景和理论。图书馆则是这方面文献的主要来源。通常,在大学的图书馆中,一般都会有专门的计算机检索工具,读者可以通过“书名”、“作者”、“主题词”、“索书号”等进行检索和查询。
b.相关的论文:与研究有关的论文是文献查找中最主要的内容。英文的论文可以先从Social Science Index(社会科学索引,简称SSI)上开始查找。这一索引收录了全世界最重要的英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题目。此外,各社会科学专业学科还有专门的索引或具有类似索引功能的专门的论文摘要期刊。
c.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档案材料。目前CNKI中已经收录了国内绝大部分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我们既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打开进行阅读,也可以将它们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进行阅读,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它们下载下来,保存在自己的计算机中。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文献回顾中所涉及的相关文献,主要是学术论文,而不包括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通俗杂志中的文章或是网络新闻。
②选择阅读的文献
当我们查找到与我们感兴趣的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后,还必须解决对这些文献进行选择的问题。有时某一个领域中已有的文献数量很多,通过检索和查找可能会收集到上百篇甚至好几百篇相关的论文。要阅读全部文献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
通常判断哪些文献是对自己的研究最为重要的可以考虑下列几个方面的因素:
a.根据学术期刊的地位来选择。一般来说,核心期刊的论文整体水平和质量高于普通刊物的论文;而权威期刊的论文水平和质量又高于一般核心期刊。
b.根据文献的相似性来选择。文献中所研究的变量、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所使用的样本类型、所依据的理论框架与自己的研究越相似的越好,相似的方面越多的越好。
c.根据发表的时间来选择。这种选择近期研究的原则来源于科学的累积性质。一般来说,在其他方面的情况差不多时,时间越近的研究越有用。
d.根据研究者在该领域中的学术影响以及是不是权威来选择。这是因为,在每一领域中,总有一些研究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且已树立了一定的学术声望。这种声望和知名度常常使得他们的研究比那些较不知名的研究者所进行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但是,这种考虑实际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因此,最重要的实际上不是名声大小,而是其研究质量的高低。
③文献阅读
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是一项既需要时间、耐心和细致,同时也需要敏锐和效率的工作。阅读文献时,应对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特别注意:
a.每一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背景。即了解各个不同的研究分别是从哪一点出发的,它们各自的目标是什么。
b.该研究的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式、抽样设计、样本特征、资料分析方法等等。
c.该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它在讨论部分所提出的观点、所作的推论等等。
d.自己对该研究的评价。这一点十分重要。这种评价既包括该研究的特点和独到之处,也应包括该研究所存在的主要不足。特别是在方法上、研究效度或信度上的不足。
总之,在对全部文献进行了系统的阅读后,需要对自己头脑中的认识进行一定的梳理,对所回顾的全部文献进行一定的总结。在查阅文献的时候,对某些重要内容要画上记号,并随手做一些简要的评论,这样做将十分有助于文献回顾后期的整理和总结工作。如果有时间,还可适当做些摘录。摘录的原文要注明出处、页码;摘录的方法可以是用专门的卡片,或是专门的笔记本。
六、统计计算和分析题
1.以下是某村九户家庭人口数的原始数据:7;3;4;9;3;5;4;4;6。请计算该村家庭人口数的众值、中位值、均值和方差。
(1)由题可得该村家庭人口数的众值为:4;
(2)先将原始数据按从大到小次序排列为:3;3;4;4;4;5;6;7;9。
由中位值公式Md可得该村家庭人口数中位值为第五位,即为4。
(3)由均值公式可得该村家庭人口数均值为:5。
(4)由方差公式可得该村家庭人口数方差为:=3.56。
2.为研究受教育年限(x)和职业声望(y)之间的关系,随机抽取了8个样本,计算出回归方程为y=32.04+2.92x。已知200,584,1882,=5.99。请根据上述条件,回答下面的问题。
答:(1)①原假设:受教育年限和职业声望之间是相关的;
②备择假设:受教育年限和职业声望之间不相关的。
(2)具体分析如下:
①原假设:b=0;
②备择假设:b≠0;
③统计量: 。
其中:RSSR= =1705.28;RSS==1882-1705.28=176.72。
将RSSR、RSS值代入F式, =57.8。
根据F分布表查得=5.99。
因为F=57.8﹥=5.99,所以拒绝总体为b=0的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b≠0,即认为配置回归直线是有推论意义的。
(3)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b=2.92说明,教育年限每增加一个单位,则职业声望增加2.92个单位。
(4)由公式TSS=RSS+RSSR=1705.28+176.72=1882。
则=1705.28/1882=0.906。
含义:=0.906,其含义表示当知道教育年限(x)与职业声望(y)有线性相关关系之后,可以改善预测程度的90.6%,或可以用x解释掉y的90.6%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