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谋略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示敌以强之 虞诩添灶退敌兵

出自 《后汉书·虞诩传》

虞诩(? ~137),字升卿,东汉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代名臣,虞诩是“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代表人物。在抵御西北边境羌人的战斗中,虞诩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他以添灶退敌的方法迷惑了敌人,最终妥善解决了东汉立国以来就困扰国家的西北边患问题。

东汉永初四年(110),西北凉州地区的羌族大举进攻汉朝,一度对西京长安形成了包围态势。当时北部的匈奴也在不断侵扰汉朝边境,面对两个强劲的敌人,汉朝的兵力有点捉襟见肘。当时掌权的是汉安帝的母亲邓太后,军国大事都由邓太后和她的哥哥、大将军邓骘做主。面对羌人的进攻,邓大将军想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在并州和匈奴作战。他理直气壮地和朝中大臣们打比方说:“现在的形势就好比两件破衣服,只有拆开一件补另一件,否则两件衣服就都保不住了。”众大臣惧怕邓骘的权势,也都众口一词地说凉州该弃。时任郎官的虞诩知道这件事情后,按捺不住胸中的愤怒,就对太尉李修说:“大臣们想放弃凉州,我觉得这是亡国的愚政。”李修知道虞诩一向很有见识,就问虞诩有什么看法。虞诩说:“光武皇帝开拓疆土,身经百战,才开创了今天的局面,我们后世子孙怎能轻言放弃呢?凉州一旦丢失,富饶的关中平原就成了战火连绵的边塞,连长安都会成为羌人铁骑随意出入的地方。凉州的百姓之所以与羌人拼死作战,就是因为他们是我大汉的子民,相信大汉不会抛弃他们。如果朝廷丢弃凉州,那么凉州的民心必然不再属于朝廷,那时就是姜太公重生,恐怕也不能收复失地了。”李修觉得虞诩的话很有道理,就在御前会议上转述了虞诩的见解,最终朝廷决定积极准备同羌人作战。

青铜辟邪 东汉

邓骘眼见虞诩一个小官竟敢推翻自己的意见,让自己下不来台,就打算报复虞诩。当时朝歌(今河南淇县)的饥民宁季等人起兵造反,邓骘就让虞诩只身前去平乱。虞诩来到朝歌后,召集当地的壮士平定了叛乱。朝歌平叛的胜利让虞诩的名声越来越大,连深宫之中的邓太后都知道有个武平的小子能打仗。邓太后是个能任用贤才的女政治家,她不在乎哥哥邓骘和虞诩的恩怨,在嘉德殿亲自接见了虞诩,还破格提升虞诩为武都太守,让他带领军队去平定羌人的叛乱。

在虞诩率部队前往武都(今甘肃成县)的途中,羌人集中了数千兵马挡在陈仓、崤谷一带,企图阻击虞诩。虞诩知道自己兵少,不能强攻敌人据守的天险,他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并四处散布消息说部队停止前进,原地休整。羌人很快探听到这个消息,觉得虞诩对自己构不成威胁,就兵分几路到附近州县劫夺财宝和粮食。虞诩看到羌人兵力分散后,就带领部队每天急行一百余里,向武都前进。羌人这才知道自己中了虞诩的计,赶快集结起骑兵部队在后面紧紧追赶。为了迷惑羌人,虞诩让炊事兵每次做饭时都增加灶的数量,造出汉军兵力越来越多的假象。摸不着头脑的羌人一查汉军灶数,发现汉军的人数居然越来越多,只好远远地跟在后面,始终不敢逼近。虞诩的部下看到这个场面非常不解,就问虞诩说:“当年孙膑减灶而大人您今天增灶,兵法规定每天行军不能超过30里,而我们大军日行200里,这不是犯了兵家大忌吗?”虞诩笑着回答说:“敌军人多势众,而我们兵少,走慢了万一被敌人追上就是苦战,怎么来得及援救武都啊。兵法要活学活用,当年孙膑是要向敌人示弱,引敌人追击,我们今天是要示敌以强,吓退敌人的追兵,这中间可有莫大的区别啊。”摆脱追兵后,虞诩带着部队赶到了武都,他率军击败了羌人的军队,还在武都郡构筑堡垒要塞,招纳流离失所的难民,开始屯田耕种,发展生产。几年之后,武都的人口从一万户增加到了四万户,西北地区的边患基本被平定了。

东汉墓门

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