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达武医案精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动静结合、重视功能、局整兼顾、筋骨并重

这是治疗骨折类疾病的基本原则。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更重视人体的整体功能,体现到具体治病过程中,就骨折类疾病来说,那就是更注重肢体的功能恢复了。所以,中医骨伤有所谓的“功能复位标准”之说。再比如华佗、蔺道人这些中医骨伤科的代表人物都非常重视人体的功能恢复,华佗独创“五禽戏”,蔺道人更是将“导引”视为治疗骨折的基本原则。试想,一个骨折位置对得再好,骨折愈合得再牢靠,如果肢体的功能恢复得不理想,那患者也是不会满意的。
1961年,卫生部在天津主持召开全国中西医骨科医师座谈会,并明确提出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顾、医患合作”的中西医治疗骨折的原则。其实,功能才是我们治疗疾病的目的,其他的治疗骨折原则都是围绕这个目的提出的。动静结合,就是复位与固定的结合、固定与锻炼的统一;筋骨并重就是既重视骨折又重视筋伤;内外兼顾就是既重视骨折局部,又要重视全身整体;医患合作就是要医患共同配合。其实,这四大原则都是围绕功能这一目的的,这四大原则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故孙达武教授更加重视肢体功能的恢复。其实,骨折的功能复位标准应该是因人而异的,比如在治疗老年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时,我们就要考虑两个特点:①高龄患者;②肩关节的高度灵活性。前一个特点就是患者的功能要求不会高,只要生活能自理就行了,后一个特点决定了肩关节的功能代偿能力比较强。所以在复位的时候,就会适当放宽复位标准,而更加要求更早地加强锻炼。如果患者年轻,对功能要求比较高,那么复位的要求自然也就高了。
在使用正骨手法时,孙达武教授更加重视以下几点:
(1)复位的时候必须让患者放松,放松的时候肌肉松弛,更加容易复位,紧张的状态下,容易诱发其他内科疾病,尤其老年人更是如此。应适当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必要的时候更可以使用麻醉的方法。
(2)手法使用时必须要轻巧,充分利用杠杆的力量,利用软组织的合页作用。骨折之后残存的骨膜连续部位,有助于骨折复位时的稳定性,应充分利用之,慎勿破坏。过度牵引或者违反创伤机制规律的复位,都有可能破坏它。故孙老认为复位就是骨折移位的反过程。所以仔细分析患者移位机制对于复位成功非常重要。孙老最善用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折顶和回旋手法,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既保护了“筋”,又利用了“筋”以维持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这就是“以筋束骨”所谓的“软组织夹板”作用。既是筋骨并重的典型体现,又充分表现了其手法的巧妙、灵活、精湛。
(3)注意肌肉牵拉对骨折移位的不利因素的转化。肌肉牵拉是导致骨折移位的不利因素,选用手法时要注意将这一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这也充分显示了手法的巧妙。当然这也体现了夹板的使用、压垫的放置等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