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0.桡骨远端骨折
病案1:
姚某某,女,70岁。2011年9月30日初诊。
主诉:右腕肿痛,活动受限1小时。
病史:患者于1小时前不慎滑倒,右手撑地,当即感右腕肿痛活动受限,由家人护送来院。诊见:右腕关节明显肿胀,呈餐叉样畸形,有压痛、纵向挤压痛,手指屈伸可,血运可。X线片示:右桡骨远端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并嵌插;掌倾角、尺倾角均反向改变。
诊断:右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
治疗:决定即刻行手法复位加四合一杉皮小夹板外固定。先根据患者健康左手测量后准备好适当的杉皮小夹板四块及棉垫、绷带和扎带。手法整复步骤:用两人复位法。术者两手扣住患者大小鱼际处。两拇指压住腕侧骨折处,与助手先行拔伸牵引,边牵边上下左右摇摆牵抖,两断端充分松解后再掌屈尺偏进行复位,予“二次屈腕折顶”,用拇指触摸两断端平复后即告复位成功,将腕关节固定于掌屈尺偏位,依次缠纱布、放置压垫及小夹板。用续增包扎法,最后以三根扎带再捆扎固定,检查扎带松紧度、上下活动1cm,手指血运好,再用前臂吊带悬吊固定。随后照X线片复查且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桡骨远端掌倾角﹤10°,尺偏角约20°,掌倾角及尺偏角基本恢复正常。嘱固定4~6周后加强伤肢功能锻炼。
图11 右腕关节正侧位片示:桡骨远端骨折,桡偏、背伸移位明显
图12 手法复位后右腕关节正侧位片骨折移位基本纠正
病案2:
赵某某,男,62岁。2009年4月6日初诊。
主诉:右腕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4天。
病史:患者于4天前跌倒,右手掌着地,感右腕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活动后疼痛加剧,由家人扶送湘雅一医院求治,经照片示:右桡骨远端骨折,给予复位、石膏外固定后回家。因右腕部肿胀、疼痛不减,今来我院求治,复查照片示骨折再移位,诊见:右腕部肿胀、桡骨远端压痛,骨擦音,纵向挤压痛,右腕关节呈餐叉样畸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右桡骨远端骨折
中医辨证:气滞血瘀
治疗:患者因跌倒致伤,骨断筋伤,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给予手法整复,予“二次屈腕折顶”,超腕关节夹板固定,消炎散外敷。复查X线片示:对位对线良好。中药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法,予以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生地10g,赤芍10g,白茅根15g,川芎6g,乳香6g,没药6g,茯苓皮10g,大腹皮10g,甘草10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
二诊(2009年4月13日):右腕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减轻,活动改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复查照片:对位对线良好。调紧夹板松紧度,继续夹板固定。继用上方,加骨碎补20g,续断15g,煎服。
三诊(2009年5月6日):诉右腕关节肿胀消退、疼痛轻,活动明显改善,局部压痛轻微,无骨擦音,无纵向挤压痛,复查照片示:有明显骨痂生长。骨折达临床愈合,撤除外固定夹板,加强腕关节功能锻炼。
病案3:
林某,男,62岁。2012年8月4日初诊。
主诉:摔伤后右腕肿痛不能活动4小时。
病史:患者4小时前下楼时不慎摔倒致伤,立即被送往我院诊治。诊见:右腕部肿胀、瘀斑,侧位呈餐叉畸形,肢端血运感觉正常。BP:180/80mmHg,P:90次/分钟,R:20次/分钟,患者精神高度紧张。X线片示:右桡骨下端伸直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两断端嵌插。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等,体差。
诊断:右桡骨下端骨折(伸直型)
治疗:孙老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受伤史,检查患肢体,阅读X线片以转移患者注意力,尽量使其放松,同时一助手持近端与其对抗牵引,其时患者并未觉得疼痛,故而渐放松,待其放松之时,孙老一边牵引,同时掌屈尺偏手腕,有感到复位的骨擦音,骨折端已复位,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患者亦不觉痛。后采用自制四合一杉树皮夹板予以固定,悬吊胸前。此时患腕肿胀明显缓解,畸形消失。复查X线片示:侧方、成角、嵌插移位均已纠正。嘱患者逐步加强功能锻炼,定期复查,4周后拆除夹板。
病案4:
潘某某,女,57岁。1999年4月8日初诊。
主诉:右手腕部肿痛、活动受限5小时。
病史:患者诉5小时前跌伤致右手腕部疼痛肿胀,局部出现畸形。随即来我院求诊。诊见:尺桡骨下端,腕部肿胀疼痛畸形,不能活动,外旋限制。X线片示:右尺桡骨下端骨折。
诊断:右尺桡骨下端骨折
治疗:手法复位,患者取坐位,一人抱住其身,双手握住患肢肘部。医者一手握捏其大拇指,一手握其余手指及掌部,持续对向牵引。当断端重叠成角已经得到纠正,畸形已不明显时,急做腕部掌屈,尺偏位固定,同时用大拇指沿患者桡骨远端,由上向下推平,使断端复位。而后外敷消炎散,用软夹板两块,背侧较长,掌侧较短,包扎固定。背侧手背部及桡侧须垫棉垫,控制背屈、桡偏活动,做少许掌屈、尺偏活动。每周换药1次,4周后每2周复查1次,6周后去除固定,改用上肢洗方,功能锻炼。
【按语】桡骨远端骨折多为Colless骨折(伸直型),好发于老年人,临床常见。一般有以下特征:①患者高龄,合并内科疾病多,精神紧张;②其移位多以成角、侧方、嵌插为主,故复位手法包括牵引、折顶(掌屈)、尺偏三步,上述三个步骤当环环相扣,牵引的同时,让患者放松,趁其不备,掌屈的同时予以尺偏以纠正成角和侧方移位,掌屈到位是一次性复位成功的关键。整个过程要一气呵成,以减少患者痛苦。中医药治疗有其优越性。固定期间手指必须做伸屈活动,允许掌屈、尺侧活动,可以促使消肿,防止日后关节粘连。一般2~3周后,可改变固定位置位,使掌屈尺偏位转为正中位,5~6周后可考虑去除固定,外用洗方,功能锻炼。
病案5:
王某,女,66岁。1998年3月26日初诊。
主诉:右腕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3天。
病史:3天前患者跌仆撑伤致右腕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经过其他医疗单位治疗摄片,诊断为右手腕桡尺骨骨折。现诊稍有移位,瘀阻肿胀疼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右手腕桡尺骨骨折
中医辨证:气滞血瘀
治疗:初步正骨理筋后,敷缚夹固。年已逾花甲,时有心悸,脉来歇止,先拟化瘀和血,宁神息痛调治。当归9g,生地12g,川芎6g,延胡索9g,鸡血藤12g,丹参9g,续断9g,酸枣仁9g,柏子仁9g,赤芍10g,五味子1.5g,桑枝12g,夜交藤12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
二诊(1998年4月1日):经整复理筋后,骨位较平,瘀阻气滞,肿胀仍剧。略觉头晕,脉缓歇止。心营不足,气不畅行。骨折后接续较难,再以汤剂为辅。当归5g,赤芍6g,生地12g,川芎6g,鸡血藤12g,泽兰叶6g,续断9g,酸枣仁9g,骨碎补20g,柏子仁15g,五味子2g,夜交藤12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
三诊(1998年4月8日):经正骨理筋后,经脉瘀气渐化,骨折处痛已减,两端肿胀未消,脉来较静,伤势好转,再拟和营生新而卫心气。当归5g,续断9g,赤芍6g,丹参5g,鸡血藤12g,川芎6g,生地12g,酸枣仁9g,骨碎补20g,柏子仁12g,天花粉12g,竹茹6g,五味子2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
四诊(1998年4月16日):经数次正复治疗,逐步好转,骨折已稳定,苔薄,脉来细迟,心脾俱弱,再以扶阳益气,和营生新。黄芪15g,白术6g,生地9g,丹参9g,鸡血藤12g,续断9g,天花粉12g,酸枣仁9g,五味子2g,骨碎补20g,柏子仁12g,茯苓9g,砂仁6g,夜交藤12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
五诊(1998年4月24日):经过四次诊治,骨折处痛止,肿胀已退,手指等关节活动尚觉僵硬,脉来迟缓。方药如下:黄芪15g,白术5g,生地12g,麦冬6g,鸡血藤12g,续断9g,天花粉9g,山药9g,五味子3g,骨碎补20g,柏子仁12g,大枣12g,夜交藤12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
六诊(1998年5月2日):治疗月余,新骨已续。气血已通,臂腕均已消肿,惟关节活动尚觉不灵活。脉来迟缓已见匀静,心营不足之体,气血流周较滞,再拟益气以养血。黄芪20g,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2g,骨碎补20g,续断9g,菟丝子6g,川芎6g,淫羊藿6g,泽兰10g,鸡血藤12g,红枣12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
七诊(1998年5月10日):经治以来,新骨接续,浮肿亦退,惟关节筋络之间略觉牵强掣痛。脉象迟缓,近日略觉口苦,入夏以后,湿令将届,再拟和营生新,健中理气。当归5g,白芍5g,白术5g,续断9g,骨碎补20g,狗脊9g,生地9g,丹参12g,枳壳5g,薏苡仁30g,合欢皮9g,茯苓9g,桑枝12g,鸡血藤12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
【按语】本案体现了孙老临床用药特点。老年人多肝肾不足,故筋骨虚弱。故临床用药多以滋补肝肾为主,然骨折之发生多为外力所致,故气血不通,筋骨受损,治疗亦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二者结合故当补中有泻,攻中有守。本案用药正体现了其中特点。
同时孙老认为: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脱位的情况作出恰当的选择。无移位的骨折不需要整复,仅用掌、背两侧夹板固定2~3周即可,有移位的骨折,必须整复。对绝大多数骨折经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能获得良好效果。但整复固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桡骨远端骨折大多以传导暴力所致,因此相当一部分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嵌插移位,若采用单纯拔伸牵引,则很难使其牵引开,难以纠正背掌侧移位及侧面移位。②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牵抖令两断端充分松解后,再掌屈尺偏复位。纠正其背侧尺侧移位,恢复掌倾角及尺偏角。③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牵抖后背伸桡偏复位,纠正掌侧及尺侧移位。④复位后以四合一夹板固定。伸直型夹板要求背侧长(超腕关节)、掌侧短,桡侧长、尺侧短,远侧、背侧、桡侧分别置一压垫。将腕关节固定于掌屈尺偏位。屈曲型则要求相反。⑤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第一次手法整复往往难以完全纠正掌倾角,孙老采用“二次屈腕折顶”手法,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二次屈腕折顶”手法的优点:一是桡骨远端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避免一次用力屈腕太过,老年患者难以承受,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患。二是二次屈腕折顶,掌屈充分,不但骨折得到整复,掌倾角也得到完全纠正,有利于屈腕功能的恢复。三是屈腕时,利用背侧伸肌腱的张力使背侧骨性肌腱沟的残余移位得以纠正,有利于手指功能的恢复。⑥复位固定后,即嘱患者进行握拳锻炼。一是利于消肿,防止关节僵硬。二是可纠正骨折断端残留移位。从而达到早期愈合、早恢复功能的目的。这个复位方法的特点是拔伸时由近端滑向远端可解除嵌插,逐个牵拽手指,疏理筋脉,使经过桡骨远端的肌腱更好地归入原来的位置,夹板固定则稍带掌屈尺偏,又无远端受压之弊。